天天看點

《三體》、《中華文明史》...俄羅斯人喜歡讀哪些中文書籍?

來源:環球時報

"在俄羅斯,今天閱讀量最大的中國文學作品是科幻作家劉慈欣、陳偉凡和包書的作品。曾在大連郊外中文大學學習的俄羅斯"80後"翻譯家阿麗娜·彼得羅娃(Alina Petrova)告訴《環球時報》。10月2日,莫斯科航天博物館舉行中俄文學線上交流會,中俄科幻迷與電影《流浪地球》導演郭凡、制片人于格爾進行了互動。

《三體》、《中華文明史》...俄羅斯人喜歡讀哪些中文書籍?

中國作家書籍在俄羅斯主要書店的銷量正在增長。今年3月在俄羅斯舉行的國際非虛構類圖書博覽會上,中國年輕女作家張躍然被主辦方和俄羅斯文學評論家推薦為"最值得一讀的書之一"。她告訴《環球時報》,一位住在中國的朋友向她推薦了這本書。她非常喜歡這本書,以至于她建議俄羅斯幻影出版社将其翻譯出版。這是俄羅斯出版外國文學的最佳出版社之一。"出版商買下版權後,我開始翻譯它,總共八個月。

山氏國際出版集團總裁穆平表示,俄羅斯每年翻譯和出版的中文主題圖書數量從2012年的31本增加到2019年的166本,到2020年,每年翻譯和出版的中文主題圖書數量下降到128本。今年9月24日至27日,第34屆莫斯科國際書展線上線下結合舉辦,有96家中國出版社參展。書展期間,不少外國代表每天來到中文書攤位洽談,他們對中國圖書感興趣,一是國際獲獎文學作品,如科幻《三部》,另一部是經濟類圖書、中文教學指導書著作權。此外,根據俄羅斯圖書市場的需求,現場舉辦了6場新書推廣活動,包括《中華文明史》、兒童版《三國志》、《中國社交網絡史、潮流、法律史》《革命者》《讀者》《中國最美風筝》《美食中國》等作品。

"在俄羅斯,中國兒童文學和繪畫出版時暢銷。中國插畫家是真正的大師,你手裡拿着它們連續讀了幾個小時。彼得羅娃高興地說。一家國際出版公司的公共關系主管伊琳娜·杜波依斯(Irina Dubois)告訴俄羅斯金磚國家電視台,中國作家的作品向俄羅斯讀者揭示了現代中國人的思維特征,不尋常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生活的環境。在現代文學中,除了科幻作家,莫言、餘華、劉振雲、麥佳都非常受歡迎。根據Petrova的說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些作家的小說獲得了文學獎并被改編成劇本。

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研究系常務副校長阿列克謝·羅迪奧諾夫認為,俄羅斯最受歡迎的中文書籍是儒家經典之一《論語》,老子的《道德書》大量出版。至于文學,他推薦閱讀蒲松齡的《潮齋志》。他還提請注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的作品。

《環球時報》記者在莫斯科各大書店發現,俄羅斯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真正感興趣,介紹老子、孔孟、孫子等思想書籍都可以買到。然而,對中國古代哲學也存在許多誤讀,比如俄文譯者将《道德經》的書名翻譯成《人生之路》 。羅迪奧諾夫告訴記者,外國翻譯家和讀者對中國文化沒有全面的了解,這是制約中國文學在國外推廣的原因之一。例如,在翻譯劉振雲的小說《我不是潘金蓮》時,一位法譯員将書名翻譯成《我不是包法裡夫人》,一位阿拉伯語譯者翻譯為"我不是護士",一位俄文譯者選擇翻譯和音譯。是以,如果俄羅斯讀者隻閱讀書名的俄文版本,他們可能不知道這本書的主題。

在談到俄羅斯翻譯中國文學面臨的困難時,彼得羅娃坦誠地說,大型出版社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傾向于将中國作家,特别是科幻小說作家的作品從英文翻譯過來,而不是直接從中文翻譯,結果是中國文學的翻譯不僅難以保證真實性, 但也經常導緻語義的喪失。

與普通讀者相比,中俄兩國在文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對作者和譯者來說更為必要。在俄羅斯,由于文學翻譯的報酬低,翻譯人員發現很難僅靠翻譯文學作品謀生。彼得羅娃認為,"俄中古典現代文學作品翻譯出版項目"對促進兩國讀者了解對方國家的作品提供了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