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Day 16 秋刀魚之味與人生之味(及本周排片)

和電影生活在一起 第16天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片名:秋刀魚之味 導演:小津安二郎

南京,家

Day 16 秋刀魚之味與人生之味(及本周排片)

我家樓下有一位大叔,常在清晨或黃昏,開嗓用美聲唱上一段“烏蘇裡江”或“梭羅河”。如果隔段時間聽不到,我和太太會私下嘀咕,是出差了吧、也許是心情不好、不會是身體欠佳吧。周遭的這些人即使不碰面,也好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後來想起來,我從年幼起住過的兩三個院子裡,總會有一位喜愛一邊散步一邊用美聲高歌的鄰居。是以,再看《秋刀魚之味》是,聽見電影裡的樓道,同樣隐隐傳出美聲唱法來(又不見人),不由會心一笑。說到底,小津百看不厭還是他拍的日常如此簡單和重複,但就是不停地有新滋味讓你發掘到。

日常中最習見的是飲食。小津電影裡充滿了酒與食物,酒吧與飯館是角色們交換家事與心情的地方,什麼好吃、要不要再來一杯是他們人生中最常讨論的問題。小津未完成的腳本遺作就叫做《蘿蔔胡蘿蔔》,而拍成的有兩部是直接用食物命名:《茶泡飯之味》和《秋刀魚之味》。

《茶泡飯之味》裡有茶泡飯,《秋刀魚之味》裡卻沒有秋刀魚。

《茶泡飯之味》寫一個來自信州農村的鳳凰男與出身上流的千金小姐結婚後,因為生活方式不同而時常彼此怄氣。這個男人最愛的事,就是加班回到家,偷用剩茶泡一碗冷飯,獨自享受。這大概是他生活中最輕松、最滿足的時刻吧。

而《秋刀魚之味》沒有對秋刀魚評頭論足。不過說起來,我也是因為受這部片名(而不是電影本身)的影響,愛上了吃秋刀魚。秋刀魚是平民食品,肉質并不細嫩,是以一般隻用來烤制。淘寶上最便宜的價格一斤隻需十塊錢,回到家不用處理,用烤箱或平底鍋煎幾分鐘即可,用來佐清酒或啤酒,非常适宜。

Day 16 秋刀魚之味與人生之味(及本周排片)

什麼是“秋刀魚之味”?一說是這種魚為報時魚,十一月份到次年初,出現在海岸,是以總給人予一種蕭瑟、寂寥之感。日本人愛将秋刀魚置于小火爐上,青煙微微缭繞,就作各種“燒秋刀魚”的俳句,都是惆怅、凄冷的調子。這當然聽起來非常小津,不過這是一個文人化的小津味道。

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因烤秋刀魚制法不去内髒,是以略帶腥苦之味。這是一個日常的小津味道。

在《秋刀魚之味》裡的日本已經進入消費社會,笠智衆的大兒子問父親借錢買冰箱、鄰居家新添了吸塵器、媳婦惦記着白色皮包、兒子要買高爾夫球杆。新式小家庭的生活要從傳統日本食物變成了漢堡、火腿煎蛋。

時代再飛速向前,而人卻不斷老去。《秋日和》、《秋刀魚之味》的主角們都是老頭了,小津也通過食品讨論他們的欲望。在《秋日和》裡的老家夥們常說想吃“胡蘿蔔、香菇、蘿蔔幹、豆腐”,他們的夥伴卻揭穿說,“也想吃牛排和炸豬排吧”。到了《秋刀魚之味》幹脆一上來就在酒桌談起來壯陽藥。到底是飲食男女啊。

《秋刀魚之味》是小津最後的電影。編劇野田高梧說定此片名是毫無腹稿,“隻是肯定不會讓秋刀魚出現在畫面上,而是一種整體的感覺。”寫劇本時,小津的母親去世,為劇本更滲入了“黃連之苦”。

故事最終仍然是一個嫁女的故事。笠智衆扮演的平山得知老師當年漂亮的女兒為照顧父親而錯過婚期,如今已經衰老憔悴,心裡驚懼,趕緊為待字閨中的女兒路子尋覓夫婿,一波三折之後,平山如願以償。路子出嫁當然,笠智衆“再次”孤身一人。帶着酒意,哼着軍歌,醉倒在小酒館中。

Day 16 秋刀魚之味與人生之味(及本周排片)

岩下志麻扮演的女兒,盛裝向父親道别,回首起身時,我看見她比黑白片裡的原節子更青春、更燦爛,然而對于笠智衆這位父親而言,卻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苦味。這是我看小津嫁女最為難過的一幕。這也是小津的女兒最後一次向我們道别。

而笠智衆,這位小津在銀幕上的代言者,帶着他年輕的記憶,和着戰敗國的旋律,迎向生命最後的餘光,飲下一杯又一杯酒。從此,我們告别小津。

Day 16 秋刀魚之味與人生之味(及本周排片)
Day 16 秋刀魚之味與人生之味(及本周排片)

第三周排片

我私人的九零年代

12月19日(周一)小武,賈樟柯,1997

12月20日(周二)巫山雲雨,章明,1996

12月21日(周三)冬春的日子,王小帥,1994

12月22日(周四)蘇州河,婁烨,2000

12月23日(周五)愛情萬歲,蔡明亮,1994

12月24日(周六)重慶森林,王家衛,1994

12月25日(周日)趙先生,呂樂,1999

衛西谛照常生活 · 微信号:iweixidi

【2016.12.3 - 2017.12.2】

<b>和電影生活在一起</b>

如果你喜愛這段電影之旅的話,

麻煩請把它轉發到朋友圈裡,

是鼓勵,也是督促。

感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