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混亂更新!拜登朝令夕改,澳總理當衆“出洋相”,德國降下半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近一段時間,世界很不太平。在北美,海地總統遇刺案真相尚未查明;在亞太,澳洲仍緊跟華盛頓步伐。在歐洲,各類安全事故頻頻發生。

7月16日這天,世界又發生了3件大事,每一件都十分值得咀嚼。

混亂更新!拜登朝令夕改,澳總理當衆“出洋相”,德國降下半旗

第一件,朝令夕改!拜登拒絕出兵支援海地。

16日,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記者會時,拜登表示,美國将派遣海軍陸戰隊加強駐海地使館的安全,但出兵穩定海地局勢“不在議程上”。

拜登還強調,“與此同時,美軍将于8月底前撤離阿富汗。”潛台詞很直接——美國正從戰争泥潭中走出,不想再陷入另一個戰争泥潭。

如果将時間線拉長就能發現,在出兵援助海地一事上,美國态度可謂是飄忽不定。

海地總統遇刺身亡第二天,拜登就發表聲明稱,會與海地人民“站在一起”,并表示美國随時準備提供協助,幫助海地實作安全與穩定。

随後,海地總理約瑟夫在9日向白宮求助,希望美國能夠派兵保護機場、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但卻遭到了婉拒。

混亂更新!拜登朝令夕改,澳總理當衆“出洋相”,德國降下半旗

3天後,也就是12日,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又在記者會上改口稱,美國正密切關注海地的安全局勢,不排除出兵的可能。

好家夥,短短10天,在“是否出兵支援海地一事”上,白宮的态度就出現了3次轉變,這不禁讓人懷疑,白宮嘴裡還有真話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拜登否認出兵海地之際,五角大樓發言人霍夫曼承認,涉嫌暗殺海地總統的哥倫比亞軍人,曾在美國接受過軍事訓練,同時也是哥倫比亞的現役軍人。

衆所周知,哥倫比亞是美國在拉丁美洲最重要軍事盟友之一,美國常年為其提供資金和其他軍事援助。

随着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案件細節将會被公之于衆,但有一點可以确定,暗殺海地總統一事上顯然有美國的影子。

混亂更新!拜登朝令夕改,澳總理當衆“出洋相”,德國降下半旗

第二件,24年前曾在麥當勞拉褲子?澳洲總統當衆出洋相。

多年來,澳洲民間一直流傳一個有關總理莫裡森的故事:1997年,當時還不到30歲的莫裡森,在看到自己支援的紐西蘭鲨魚橄榄球隊輸掉比賽後,在澳洲亞恩加丁的一家麥當勞拉褲子了。

這則傳言“有鼻子有眼”,久而久之,“恩加丁的麥當勞”在澳洲都變成了一個梗。

當地時間15日,莫裡森接受媒體專訪,分析澳洲政府的抗疫政策。談到一半,莫裡森畫風突變,将話題帶到了“恩加丁的麥當勞”上。

莫裡森對一旁的主持人說,“我可以澄清一件事嗎?”

主持人立刻反應,“該不會是麥當勞的事吧?”

莫裡森表示預設:“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傳說。”

混亂更新!拜登朝令夕改,澳總理當衆“出洋相”,德國降下半旗

聽到這句話,兩位很會“來事”的主持人來勁了,追問道:“你在麥當勞拉褲子了?”“是以這不是真的?”

經曆了一系列的鋪墊後,莫裡森一吐為快:“從來沒發生過,這完全是胡扯!”

本想借此機會澄清一番,但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事情卻被他“越描越黑”。

有澳洲網友調侃稱,莫裡森的澄清語氣,為什麼聽起來像是曾經做過的事情呢?

而更多的澳洲人,則對莫裡森這一不合時宜的“澄清”感到十分不滿。

不少人認為,在澳洲疫情失控、多州被封鎖、疫苗政策失敗的背景下,莫裡森的言論是為了把話題從防疫上岔開——“數以百萬計的澳洲人正遭遇貧困、封鎖,莫裡森卻跑到電視台裡讨論他24年前到底有沒有拉褲子。”

混亂更新!拜登朝令夕改,澳總理當衆“出洋相”,德國降下半旗

很顯然,“恩加丁的麥當勞”事件到底是不是真的,并不是澳洲人關注的重點。

倘若莫裡森抗擊疫情得力、澳洲群眾安居樂業,這件事即便是真的也沒有人會在意。

莫裡森的澄清不但沒有收獲預期的效果,反倒還招緻一片罵聲,實在一些贻笑大方了。

第三件,特大洪災緻59人死亡,德國降下半旗。

降半旗并非隻是美國的專利,因一起特大洪災,德國最近也降下了半旗。

受低氣壓“貝恩德”影響,連日來,德國西部多地連降暴雨,引發大規模洪災。在一些受災嚴重的地區,洪水已漫過河堤,房屋被淹沒,樹木被連根拔起。

截至目前,洪災已導緻59人死亡,預計人數還将進一步上升。

當地時間16日,受災嚴重的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州長德雷爾宣布,該州所有公共場合将降半旗緻哀,表示對遇難者的哀悼。

混亂更新!拜登朝令夕改,澳總理當衆“出洋相”,德國降下半旗

與此同時,正在訪美的默克爾也這起嚴重洪災表示“震驚”,并承諾将為災區的重建提供援助。目前,德國警方和軍方已派出數千人前往災區救災。

在德國單日新增确診病例再度突破4位數、德爾塔毒株占比超7成的背景下,德國又發生了如此嚴重的洪災。不得不說,即将卸任的默克爾身上的擔子的确不輕。

最後,還是不免多說幾句。

後疫情時代,許多國家仍處于混亂當中,而有的國家已經從疫情陰影下走出。

機會隻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個國家想要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内部的穩定是不可或缺的。

且看拜登、莫裡森和默克爾作何應對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