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北天門:實驗室裡無聲的抗戰

作者:今日天門

幕後的逆行者

2019年12月以來,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了整個中國,蔓延至全球多個國家。然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畏生死,逆向前行,他們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但他們也在一線奮勇抗戰,他們是一群默默奉獻、鮮為人知的幕後工作者,他們立足本職、攻堅克難、奮勇前行開辟了疫情抗戰的第二戰場,他們就是為新冠肺炎提供确診依據的檢驗科從業人員。

湖北天門:實驗室裡無聲的抗戰

檢驗人員進行清理樣本工作

據了解,湖北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的共有六位同志。他們一行六人,除了周君陽,其他人都已成家,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副主任宋江勤有兩個兒子,年齡還小,但是自從加入到這個團隊後,他主動要求天天在崗,到目前也是一天都沒有休息過。每天,他也是最後一個人離開實驗室。在開始幾天,檢測量遠遠跟不上病人增加的數量,工作中間也會出現各種難題,都是副主任宋江勤帶頭沖在前面,積極協調,讓其他人沒有後顧之憂。

湖北天門:實驗室裡無聲的抗戰

檢驗科副主任宋江勤進行實驗室消毒

檢驗人員陳玫君的小兒子隻有七個月大,還在吃母乳,丈夫也在感染病區一線救治患者,留下兩個小孩由家中的老人照看。身軀柔弱的她,工作卻總是沖在最前面,從來不會因為自己在哺乳期就少幹一點。檢驗人員曹偉偉大年初一回家拿生活用品,為了避免感染風險,隻能在窗外偷偷看一眼自己兩個年幼的兒子,簡單跟家人道一聲注意防護,轉過身已是淚流滿面。檢驗人員呂文靜、康娜在參加核酸檢測工作後,住進了機關安排的酒店,雖然離家很近,但是有家不能回,想孩子的時候,隻能視訊聊天,聊以慰藉。

周君陽是檢驗科一名新入職員工,按照排班計劃,本來上完大年三十的夜班,初一就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但在三十下午,上級緊急通知,要求立即開展2019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由于平時工作繁忙,上班半年,他也就隻回了一次家。他明白一旦參加核酸檢測工作,過年想一家團聚是肯定不可能了。但他沒有絲毫的猶豫,因為他知道如果能夠多檢測出一些陽性患者,就能早一步防止病毒擴散。他跟家裡說機關還有一些工作要處理,今年就不回去過年了,面對家人的擔心,他謊稱道:“沒事,沒有什麼危險。”實際上,做核酸檢測,就要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檢測過程中産生的氣溶膠也很有可能具有緻病性,職業暴露的風險極高。

湖北天門:實驗室裡無聲的抗戰

大年三十,萬家團聚,他們六人在韓利蓉主任的指導下,調整實驗布置,安裝調試檢測儀器,讨論工作流程,準備各種實驗用品,一忙就弄到半夜。他們初步設定的工作流程包括環境消毒、試劑配制、标本清理、核酸提取、擴增檢測、終末消毒等,其中在核心工作區(樣本制備間),暴露風險最高。萬事開頭難,大年初一他們進行了第一批标本檢測,八點開始工作,回到隔離飯店時已是淩晨一點。白天工作的時候,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護目鏡、n95、頭套,裡三層外三層的包起來。因為沒有正壓防護頭套,防護服又沒有透氣性可言,是以工作時,護目鏡起霧,呼吸不暢,嚴重影響工作狀态,核心區的兩個人必須互相提醒、互相核對,保證加樣無誤。第一天的工作,也因為沒有對講機,室内外溝通困難,隻能通過寫字條這一原始方式交流資訊。一天工作下來,頭疼頭暈,衣服濕透,渾身酸軟無力。在這種情況下工作,每個人都盡最大的努力堅持着。

湖北天門:實驗室裡無聲的抗戰

每次工作完後臉上總是留下口罩的印痕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工作已經上了正軌。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檢驗科主任韓利蓉的辛苦付出。工作開展之初,各種防護用品和試劑匮乏,韓主任聯系各方,想盡各種辦法,在最短的時間裡為他們籌備到各種物資。韓主任每天細心詢問隊員們的身體狀況,合理安排工作,暖心的話語,讓他們充滿了鬥志。

湖北天門:實驗室裡無聲的抗戰

為早一步出第二批檢測結果他們主動要求加班到深夜

此時此刻,疫情形勢仍然嚴峻,“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為了這份責任,分子戰隊将堅守崗位,戰至疫情結束。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每一個默默工作的醫務工作者都是當今中國的脊梁,都是英雄!相信有天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上司,有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有醫護人員的艱辛付出,天門市一定能夠打赢疫情阻擊戰。願新冠肺炎病人早日康複。願所有一線的醫護人員平安歸來,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工作者緻敬!

湖北天門:實驗室裡無聲的抗戰

一定能戰勝疫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