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備志與釣魚島、茅元儀與孫奇逢有關系——雄安“訪碑”記「二」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河北自媒體百佳号 新區白洋澱 ,投稿可發私信或發留言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

武備志與釣魚島、茅元儀與孫奇逢有關系——雄安“訪碑”記「二」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河北自媒體百佳号 新區白洋澱 ,投稿可發私信或發留言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

局部放大看一下

作者:張建英

說起釣魚島大家都不陌生吧,2019年1月21日,人民日報官微發文強調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管轄釣魚島。

中國擁有如此強烈的自信與底氣,是因為有鐵的證據。這證據既有一系列史實,更有相關著作流傳。如1561年明朝抗倭名将胡宗憲與地理學家鄭若曾編纂《籌海圖編》、1605年徐必達等繪制的《海防全圖》和1621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圖》等,都将釣魚島納入浙江、福建抵禦倭寇的海防前沿。

這裡所說的茅元儀是明朝末年一個很牛的人,字止生,号石民,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文學家茅坤(茅坤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此後“唐宋八大家”才成為一個流行術語)之孫。茅元儀文武雙全,時人稱:“年少西吳出,名成北阙聞。下帷稱學者,上馬即将軍。”

介紹半天茅元儀了,那跟咱們的碑有什麼關系呢?

上次說的一個意外重大發現,孫奇逢祖父孫臣的碑文就是茅元儀撰寫的,一個這麼牛的人撰寫的。

這塊碑有的地方風化比較嚴重,字看不出來了,但是大部分字還是很清晰能夠辨識的,隻不過我發到公衆号上就不是原圖了,大家可能看起來有點費勁,那我就把我能看出來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吧,看看這麼牛的茅元儀是怎麼來介紹和評價孫奇逢的祖父呢?

茅元儀在碑文末尾自稱:“歸安後學茅元儀”,可見對孫臣是有多麼敬佩。

碑文開頭:“明故河東鹽運司運判敬所孫公暨元配李安人、繼配楊安人合葬”,安人意思是夫人,對婦人的尊稱。其中楊安人還有着一個大大的來頭,我們稍後再說。

鑒于古文不是太好懂,我就用現代文來解讀一下這塊令我非常激動的碑上面都說了些什麼吧,同時對于孫奇逢何以能成一代碩儒?我們也能從他的祖父為人行事中窺見其成長環境對他的影響。

武備志與釣魚島、茅元儀與孫奇逢有關系——雄安“訪碑”記「二」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河北自媒體百佳号 新區白洋澱 ,投稿可發私信或發留言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

孫臣,字汝鄰,号敬所。明嘉靖辛酉舉人。

家貧,本來中了舉人是有很多富裕的機會的,大多能一夜暴富。我們都學過《範進中舉》,對于舉人有多麼重要都能略知一二。可是孫臣中了舉人之後仍然很貧困,因為那些機會,那些能伸手的機會他不去伸,這是清廉家風的一個重要源頭。鄉親們也是以對他很是敬愛。

後來孫臣以舉人身份谒選為沭陽令,放到現在,相當于沭陽縣縣委書記。當時政府官員于正規稅糧或稅金之外都收一種附加稅,還有收受賄賂的,這兩種方法就使得很多官員能夠“快速緻富”。

孫臣舍不得加重老百姓的負擔,這兩種方法一個都不用,是以仍然特别貧困。這樣的人當然不懂鑽營,不合時宜,結果被彈劾不善于治理财政不能催收租稅。上司一紙調令,将他貶到遼東管馬去了。孫臣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讓他管馬的同時兼職鹽政,結果他“司馬,馬政舉;司鹽,鹽政肅”。因為政績突出,他被提拔為河東鹽運司運判,好讓他更好地施展才幹。

在這個職位上,他以一貫的清廉做好本職工作。等到罷歸還鄉之時,一貧如洗。雖然回到家鄉這個小小的縣,小小的村子,他也算是一個在外做過官的人了,可是對待宗族鄉黨,至善至誠,一點架子都沒有,還特别熱心腸,誰家有需要幫忙的,他肯定是盡心盡力。

有村民喝醉了,把他家的門毀壞了。第二天這位村民酒醒之後,發現這個事兒,非常不安,吓得夠嗆,急忙跑去賠罪。他非但不生氣,還趕緊寬慰人家:“沒事沒事,反正我家也這麼窮,也沒什麼可丢的,門壞了就壞了吧,不要緊不要緊。”也沒讓人家賠。

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寬宏大量,古道熱腸,鄉親們更加敬愛他了,都稱呼他“孫佛兒”。這樣的家風無疑對孫奇逢的成長産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孫奇逢後來能夠安于貧困,熱忱正直,為鄉人所敬重,頗有乃祖之風。

順便我們來看看孫奇逢的巨大成就吧:

孫奇逢(1584-1675年),字啟泰,号鐘元,明清兩朝多次征召不仕,人稱征君,晚年南遷河南夏峰村,又稱夏峰先生。學者、思想家、教育家,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在我國明清之際的學術史上有着極高的地位,他是中華傳統文化所稱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代表人物,将孔孟以來的儒家學說發展到了當時的最高峰,被譽為“北方孔子”,成為北學宗師,與黃宗羲、李顒并稱“清初三大儒”。

武備志與釣魚島、茅元儀與孫奇逢有關系——雄安“訪碑”記「二」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河北自媒體百佳号 新區白洋澱 ,投稿可發私信或發留言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

說起孫奇逢,幾天幾夜都說不完,還是再回到他的祖父。孫臣元配李安人治家嚴謹,可惜享年不永。繼配楊安人為忠愍公從侄女(其它資料中為再從侄女)。性情簡靜,對李安人留下的子女像待親生兒女一樣,一點也不像是繼母,人人稱其賢良。鑒于碑文的篇幅,茅元儀沒有寫得更多,其實關于孫臣還有很多故事,包括廉政事迹。也是鑒于篇幅,碑文中沒有顯示的,我就不再更多舉例了。将來為大儒孫奇逢立傳,會有專門的著作詳盡展示。

孫臣的故事說到這裡了,那麼楊安人的故事來了,忠愍公是誰呢?為什麼提到楊安人,茅元儀要在這裡特意提忠愍公?

武備志與釣魚島、茅元儀與孫奇逢有關系——雄安“訪碑”記「二」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河北自媒體百佳号 新區白洋澱 ,投稿可發私信或發留言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

忠愍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楊繼盛,字仲芳,号椒山。

直隸容城(今河北雄安新區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朝著名谏臣。生于公元1516年,公元1555年因彈劾嚴嵩而被害。明隆慶年間贈楊繼盛太常寺少卿,谥号忠愍。孫奇逢出生的時候楊繼盛因死劾奸黨嚴嵩已經被害29年了。但是楊繼盛為官清正、造福一方、為民除害、刑場就義、死而不倒的諸多傳奇經曆早已廣泛流傳,在他的家鄉容城縣更是被人們尊崇敬仰。

孫臣的繼配、孫奇逢的祖母楊安人就是楊繼盛的再從侄女(茅元儀撰為從侄女)。也就是說至少楊安人的父親與楊繼盛是同曾祖,孫奇逢跟楊繼盛的兒子應尾、應箕都叫舅祖。這樣的親戚關系不遠,是以開頭我說楊安人還有着一個大大的來頭。

容城有三賢,劉因、楊繼盛,孫奇逢。

這也是雄安新區最優秀的曆史文化名人。劉因的碑我們看到了,還看到了孫奇逢的祖父孫臣的碑,那麼就還有楊繼盛了。果然是不虛此行,當環顧四周,看到“赤心報國”四個大字時,我和冬娈姐繼續激動:“楊繼盛,椒山先生!”

武備志與釣魚島、茅元儀與孫奇逢有關系——雄安“訪碑”記「二」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河北自媒體百佳号 新區白洋澱 ,投稿可發私信或發留言點右上角關注頭條号“新區白洋澱”,民間視角看遍雄安新區白洋澱世情民風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雄安新區紀事:三賢”故裡 “容”者大“城”

雄安新區紀事:從三賢時光的街巷深處走過

雄安新區:手持火種夜行人孫奇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