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客官好。我是文人墨客阿偉,一個專注于趣聊曆史的史迷小青年!大宦官王甫為什麼會是謀逆案的主犯呢?那麼他又為何會被漢武帝處死呢?小編把原因分析了一遍,整理在文本了,歡迎往下看哈!
熹平元年,大宦官王甫策劃了一起謀逆案,謀逆案的主犯就是渤海王劉悝。
雖說劉悝根本沒有造反的膽子,但他本身也并非善類。漢桓帝在世的時候就曾把他渤海王的頭銜撤了,就奉上五千萬錢作為酬勞。看在錢的份兒上,王甫還真的動心了。

圖檔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兩年以後,漢桓帝去世了,他在遺诏中恢複了劉悝渤海王的爵位。劉悝很感動,陛下真是一位好哥哥啊!正當劉悝高興的時候,王甫找上門來,要求王爺兌現之前承諾的酬勞。劉悝很生氣,這個王甫真不要臉,自己這個王位明明是哥哥在遺诏上恢複的,有你王甫什麼事兒?于是,拒絕支付。王甫更生氣,一個堂堂的王爺居然賴賬,沒有自己在陛下面前美言,陛下還會記得這種常年不見又過繼出去的兄弟嗎?于是,王甫懷恨在心,想方設法地要報複。
圖檔來源于網絡
後來,王甫就發現中常侍鄭飒和劉悝私下裡有來往,而且關系密切。王甫這下高興了,就找來了自己的打手司隸校尉段颍。這個段颍就是赫赫有名的“涼州三明”這一。不過,遺憾的是,有戰功不等于有腦子,他投靠了宦官集團,由威震邊陲的猛将變成了宦官的走狗。
宦官王甫
段颍得了王甫的授意,就把鄭飒抓起來了,并且誣告他打算立劉悝為皇帝。這一下,事情的性質就嚴重了。在封建王朝當中,沒有哪件事情比造反更奪人眼球了。不用說,這一計非常成功,不僅殺掉了鄭飒,也讓劉悝遭遇了滅族之災。王甫心願得償。
自從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的建議,儒家學說已經被奉為正統,儒家經典成為法定教科書,并由專門的博士來講授。也就是說,儒家經典已成為當時判斷是非标準的決策依據。既然儒學已經成為官學,當然就需要有标準本作為評定正誤的依據。可是,二百多年過去了,本來作為評定标準的儒家經典卻變得面目全非。
要知道,宦官可是特别善于察言觀色的。曹節一看就知道,這份奏疏必然不同尋常,搞不好就是一份小報告。可是,作為一名宦官,再怎麼牛,也不能沖上去說:“皇上,您看什麼呢?那麼有趣!給我看看。”不可能,那是要掉腦袋的。曹節心裡急得要命,到底該怎麼辦呢?
還好,宦官并不都是壞得流油,這時中常侍呂強站出來,盡力在漢靈帝面前替蔡邕說情。漢靈帝看在呂強的面子上,最後下令把蔡邕和他的全家都發配到朔方郡去了。
預知曆史趣事,歡迎各位客官留下你的足迹,點贊收藏關注,一鍵三連!小編創作不易,純手打1500字,喜歡的史迷們,麻煩你們動動小手指點贊,你的點贊将是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