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趙梅 圖/新疆觀鳥會提供)“國寶”東方白鹳現身石河子水庫“歇腳”,美洲“稀客”斑胸濱鹬停留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縣水域覓食。随着鳥類新記錄的重新整理,今年新疆野生鳥已增至488種,7年新增了38種鳥類新記錄,包括10種中國新記錄、21種新疆新記錄、7種亞種提升為種的記錄。
近日,新疆晨報記者從新疆動物學會2017年學術研讨會上了解到,由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工程師丁鵬、新疆觀鳥會理事長苟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态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新疆林業科學院森林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宣龍完成的《新疆鳥類多樣性概況及其保護現狀》學術報告顯示,新疆自然資源豐富,生态系統多樣,為鳥類繁衍、遷徙停歇提供大量的栖息環境和驿站。
随着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新疆樣區鳥類觀測的持續開展,和新疆觀鳥愛好者的不斷增多,以及部分鳥類亞種提升為種以後,新疆鳥類新記錄不斷重新整理,“截至目前,我們編輯的《新疆鳥類名錄3.0(2017)》已收錄到新疆野生鳥類488種,比馬鳴研究員在2011年編輯出版的《新疆鳥類分布名錄》新增了38種鳥類新記錄”,丁鵬說,這些鳥類新記錄包括鵑頭蜂鷹、喜山紅腰朱雀、須葦莺等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具體記錄附後)、鴛鴦、彩鹮、東方白鹳等21種新疆鳥類新記錄(具體記錄附後),以及短嘴豆雁、歐亞、蒙古銀鷗等7種亞種提升為種的記錄(具體記錄附後)。
新疆晨報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污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也有部分鳥類生存環境堪憂,種群數量出現減少甚至消失的情況,比如:生存在烏魯木齊白鳥湖中的白頭硬尾鴨,數量已從十多年前的45隻,減少到今年的7隻。而一度在分布并繁殖于南疆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鹳,因栖息地破壞、食物短缺等原因,已于上世紀80年代絕迹。
繼續閱讀: 新疆38種新記錄都發現在哪裡?
10種中國鳥類新記錄:
1 印度池鹭(彭銀星于2014年9月在新疆阿克陶縣發現)

2.白兀鹫(郭宏于2012年4月在新疆烏恰縣發現)
3.鵑頭蜂鷹(山貓于2014年8月在新疆伊甯市伊犁河發現 楊新業攝影)
4.白尾麥雞(丁進清于2012年8月在新疆莎車縣發現)
5.高山雨燕(李維東等人于2012年5月在新疆伊甯市伊犁河發現 圖檔為網載)
6.藍頰蜂虎(李維東等人于2014年7月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
7.須葦莺(徐康平、倪新于2016年4月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發現 徐康平攝影)
8.黑頂林莺(郭宏于2012年12月在新疆喀什市發現)
9.喜山紅腰朱雀(陳麗于2015年2月在新疆烏恰縣發現)
10.白頂鹀(田少宣于2013年5月在新疆烏恰縣發現)
21種新疆新記錄和7種亞種提升為種的記錄:
1.鴛鴦(陳文傑于2015年4月在新疆民豐縣發現)
2.東方白鹳(王瑞于2017年11月在新疆石河子市發現)
3.彩鹮(張正學等人于2011年5月在新疆疏附縣發現)
4.白鹭(李韬于2012年9月在新疆五家渠市發現 北方老狼攝影)
5.白腹鹞(王音明于2015年5月在新疆布爾津縣發現 子韬攝影)
6.白枕鶴(黃亞慧等于2011年4月在新疆塔城市發現 圖檔網載)
7.肉垂麥雞(嘎瓦爾夏等于2016年7月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縣發現)
8.斑胸濱鹬(人工于2017年9月在新疆察布查爾縣發現)
9.三趾鷗(杜利民和徐康平于2012年10月在新疆五家渠市)
10.北極鷗(伊冰雪兒等于2016年1月在新疆石河子市發現)
11.黑卷尾(向文軍于2013年7月在新疆葉城縣發現)
12.灰喜鵲(戈壁胡楊于2011年7月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發現)
13.煙柳莺(河狸等人于2012年10月在新疆麥蓋提縣發現)
14.黃眉柳莺(徐捷于2013年10月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
15.冕柳莺(馬鳴于2011年9月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 圖檔為網載)
16.高山旋木雀(郭宏等人于2011年3月在新疆烏恰縣發現)
17.紅胸姬鹟(徐捷于2013年10月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
18.黑喉雪雀(李香仁于2013年10月在新疆北塔山發現)
19.鸲岩鹨(梁勇等人于2013年10月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
20.藏雀(許傳輝等人于2015年5月在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附近發現)
21.灰頭鹀(丁進清于2011年11月在新疆莎車縣發現)
亞種提升為種的7種:短嘴豆雁、歐亞、蒙古銀鷗、棕尾伯勞、印度金黃鹂、淡色沙燕、西黃鹡鸰。
(除特别備注外,圖檔均為鳥類發現者攝影)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