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紅外相機鏡頭,認識車八嶺的精靈
守護綠水青山,弘揚生态文明。為展示車八嶺保護區資源保護和生态文明建設成果,讓公衆更直覺深入地了解車八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區管理局通過整合利用紅外相機在野外拍攝的野生動物的照片及視訊,推出“野趣車八嶺”系列宣傳活動。
本期我們将帶領大家,一起認識被稱為七彩山雞的環頸雉。
環頸雉一般指雉雞,也叫野雞。據說漢代呂太後名雉,為了避諱,漢高祖下令将雉雞改為野雞稱呼。因雄雉頸部有較寬的白色羽毛環繞,故學名“環頸雉”,又名山雞、雉雞,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雞形目鳥類。車八嶺較常見。
1.環頸雉的特征
環頸雉屬于大型雉類,體長58-90cm。雄鳥羽毛華麗漂亮,頭部具黑色光澤,有顯眼的耳羽簇,眼周有鮮紅色裸皮,身體披金挂彩,滿身點綴着發光羽毛,從墨綠色、銅色至金色,兩翼灰色,尾長而尖,褐色并帶黑色橫紋。相比之下,雌性環頸雉的羽毛色彩較雄性相比要遜色得多,雌鳥身材較小,色暗淡,周身密布淺褐色斑紋。生性膽小,警惕性較高,它全權負責孵蛋帶孩子的工作,灰暗的羽色為它提供了更好的隐蔽效果。

雄性環頸雉
雌性環頸雉
2.環頸雉的栖息環境
環頸雉可以适應各式各樣的環境,不同高度的開闊林地、灌木叢、半荒漠及農耕地都有它們的身影,但是對于它們來說是山地灌叢或者是丘陵地帶是最理想的環境,因為這些地域更有助于它們潛匿自己。環頸雉在吃上面不太挑食,屬于雜食性鳥類,以植物的嫩葉、嫩芽、嫩莖、果實和種子為食,也會吃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
環頸雉不能久飛,是典型的地面生活的鳥類,晚上通常會上樹休息。但是受驚吓時飛行速度較快,很有力,落地前滑翔。落地後又急速在灌叢和草叢中奔跑竄行和藏匿,輕易不再起飛。
3.環頸雉的生長繁殖
每年的3-7月,是環頸雉的繁殖期,雖然有的地區的雄性環頸雉會有多個配偶,但是在車八嶺這裡目前觀測到的基本上都是一夫一妻制。繁殖期間雄鳥常發出“咯-咯咯咯”的鳴叫,特别是清晨最為頻繁,每次鳴叫後,多要扇動幾下翅膀。
在寒冷的地區或者四季分明的地區,環頸雉每年可以繁育一次,而在比較溫暖的地區環頸雉一年可以繁育兩次。有些繁殖能力特别強的環頸雉亞種,一窩甚至就能産卵二十枚左右,是以在人類不對它們出手的情況下,這種鳥類有資本在大多數的地區立足。
4.保護措施
近些年來,由于環境保護得到改善,環頸雉的生存狀态越來越好,從種群數量上來說,環頸雉屬于典型的無危物種,不過因為它們的形象美麗,具有重大的生态價值,是以在我國隸屬于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的行列。對于“三有動物”,我國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私自捕捉1隻(條)就違法,捕捉20隻(條)以上就構成犯罪,捕捉50隻(條)以上就屬于重大刑事案件。
保護生态資源就是保護民生,環頸雉雖小,卻是生态資源的組成部分,保護生态資源,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來源:車八嶺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