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還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弱肉強食講的不是規矩,而是實力、
而原本不太熱鬧的南海,卻因為美國接連的炒作變得熱鬧了起來。對于美國而言,他已經當了太久的“主角”,但美國似乎也忘了,他當年也是個“配角”。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中國幾十年前就不曾妥協,現在,我們更不可能對美國“服軟”。

據聯合早報報道,8月9日,中美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就海上安全問題舉行的一次線上會議上進行了激烈交鋒。布林肯在會議上不點名地批評了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并警告稱在該海域爆發的沖突“将對安全和商業産生嚴重的全球後果”。
美國對中國在南海的警告,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注意,其一,指控我們對南海的主權訴求不符合國家法,這是完全不成立的,我們的訴求并沒有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其二,我們訴求是有曆史依據的。
我們最早提出相關訴求,且為當時的國際法所允許,而且,在很長時間内,國際社會也沒有任何國家質疑咱們提出的訴求,是予以了預設的。
對于布林肯的批評,中方回擊,美國作為域外國家動辄把先進艦機開進南中國海,肆意挑釁,公開在地區國家間挑撥離間,是對南海穩定最大的威脅。“美國沒有資格在南海問題上說三道四。”
事實上,美國确實沒有資格。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執行者和監督者的方式來和中國對話,但現實卻是,美國根本無權也沒有資格扮演這樣一個身份,原因很簡單,美國自身都不是公約的當事國,哪裡來的資格對中國指手畫腳呢?
美國不僅不是當事國,美國對于國際規則一向是有用就用,沒用就抛棄。誰如果敢拿“國際規則”施壓美國,反而會被制裁。
在這一塊,美國早已是劣迹斑斑。
比如,1986年尼加拉瓜政府告狀到國際法庭,起訴美國政府對尼加拉瓜海港布放水雷(非法使用武力)。國際法庭最後裁定生效。結果美國政府拒絕履行此判決,并潇灑退出國際法院。
還有2020年,國際刑事法院決定調查美國在阿富汗犯下的戰争罪,結果特朗普卻對國際刑事法院人員發動了經濟制裁和旅行制裁。(也是說懂王壓根是在無視國際規則:不許國際刑事法院的人進入美國調查)
可見在美國眼裡,符合美國利益的才是規則,不符合利益的,啥都不是。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要堅持自己的主張毫不退縮。事實上,近代的中國一直都是通過鬥争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先不說在冷戰時期中國的選擇改變了世界局勢的方向,光是近代的抗美援朝、中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抗美援越、對越自衛反擊戰等等,中國的鬥争從未停止,中國也從不選擇妥協。
中國的和平從來不是靠美國給的,而是靠自己争取來的。回顧上面的曆史,布林肯又有什麼資格指責中國破壞和平?
幾十年前我們就不曾妥協,現在,我們更不可能對美國“服軟”。
這些曆史離我們并不遙遠,但也給我們最大的提醒:面對敵人,必須要鬥争,鬥争,還是鬥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