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澳洲同為美國的盟國,雖然各個方面都迥乎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标:不能讓中國好過。
東京奧運會剛結束沒多久,這一對“好兄弟”又開始發話了。
12日,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稱,美國和中國之間不斷變化的力量平衡“已經變得非常明顯”,而關于台灣的軍事平衡已經“大大偏向北京”;他還說:“澳洲在東南亞地區以及太平洋島嶼上空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是以,我希望澳洲能表現出(對‘台灣防務穩定’的)上司力。”

岸信夫還不忘給日本洗白并誘導澳洲一齊行動:“為了讓我們能夠應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做的是增強我們自己的防禦能力,日本的防衛政策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但鑒于日本周圍的安全環境正變得更加嚴酷,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可以保護自己的結構。”
凸顯自己的“純潔”,抹黑利益的對立方,還不忘耐心勸誡盟友一起行動,這真是太日本了。
曆史上美國在太平洋上嘗到不少經濟、軍事上的甜頭,這使得美國曆來重視自身在太平洋上的利益。而環太平洋的日、印、澳三國不僅與美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還都是經濟或者資源大國。美國老早就看中了“四國機制”的潛在優勢。
如今,拜登上台後,将美日印澳四國聯系得愈加緊密,想将此四國真正的機制化。今年以來,在拜登的撮合下,四國的交流溝通不斷增加。也是在同一天,四國的進階官員舉行了一次視訊會議,目的是回顧四國首腦在今年3月12日會晤的讨論,重點議題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印太地區經貿等。但作為美國繼續稱霸世界的路上的阻礙的中國,不可能在四國的會議中被忽視。
“四國機制”最主要的還是軍事目的。雖然中國一直采取和平外交的政策,但是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還是讓日、印乃至美國都有所畏懼。是以,對中國的周邊地區進行戰略行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乃至幹涉中國的内部事務(南海問題、西藏問題等),都在四國的讨論範圍之内。
眼看着一條長達數萬千米的軍事鎖鍊在中國的面前慢慢形成,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絕不能讓美日印澳占盡優勢。
雖然四國看起來團結一緻、方向同步,但其實各自都有各自的小心思,連美國也難以平衡。
日本距離俄羅斯、中國都較近,且在經貿上一直與中國保持着密切關系。2020年,中日貿易總額3175.3億美元,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中。日本自然不可能讓這段收益巨大的貿易帶因為一些糾結不清的軍事問題而停擺。
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的唯一大國,則更加傲慢,和美國合作隻是出于有利可圖,心底裡并不願意跟随在美國之後。這一點從印度抛開美國、成為金磚國家等自身定位中就可以看出來。
澳洲雖然在莫裡森上台之後緊密跟随美國,甚至在與華争鋒相對上比美國做得更強硬、更極端,但這也隻是因為獲得美國的信賴和幫助後,中國對其的軍事威脅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
各有所求、理念不一,如若無法達成共識,看似堅固的“四國機制”也隻不過是生鏽的鍊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