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農曆除夕夜過去了,每個人又大了一歲。在這裡,小編先祝廣大網友豬年大吉,阖家安康啦。
伴随着我們的童年,最多的回憶莫過于吃糖了。特别是農村,小時候去串門拜年,最大的快樂就是拜年大人們給的糖啦,扒開糖紙,一顆糖放進嘴裡,别提多甜啦。而且放到現在,大蝦酥糖也是健康食品,營養價值高,屬于低糖産品,含糖量低于50%,含植物蛋白10%,含植物脂肪9%。

小時候農村物質太匮乏了,過年根本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水果啊,堅果啊,最好的東西就是糖。在所有糖裡,最受歡迎的就是大蝦酥糖了,不同于那些堅硬的,咬不動化起來也慢的水果糖,大蝦酥糖甜蜜酥脆,入口就化,不光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大人們也愛吃。但是這種糖為什麼要叫大蝦酥糖呢?大家都知道,裡面一點蝦的成分也沒有,有什麼緣由嗎?
小編通過查詢發現,大蝦酥糖名字的命名并沒有專業的解釋。大蝦酥糖是我國三大名糖之一,特點就是:皮薄餡脆、糖餡層次清晰,吃起來香甜可口,不沾牙不膩口,吃完後嘴裡不留殘渣,回味無窮。史料中衆多的傳說不可能是真實的,有據可查的就是從北京一些店鋪的“小孩酥”轉變而來,解放後,北京第一食品廠成功研制出了“紅蝦酥糖”,并且成為出口産品,暢銷國際。紅蝦酥糖還曾獲得國務院頒發的銀質獎章。
看到大蝦酥糖的發展曆史,其實跟大蝦一點關系都沒有。小編認為,可能是大蝦糖上有一絲紅色的中線,酷似大蝦的背部而得來的吧。加上那個年代,還未改革開放,大蝦屬于高檔的食品,一般的沿海家庭吃不到,更别說内陸地區了,是以起名大蝦糖也代表了當時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随着現在物質生活的提高,現在很多人覺得“大蝦酥糖”叫法太土了,更多的人開始叫它“花生酥”,因為它是由花生醬制作的,并且現在大蝦也是家家戶戶都吃得上的普通事物了。
小編認為,大蝦酥糖作為物質匮乏年代的一種極美味的糖果,伴随了70後、80後的童年,對于他們來說,當年的一塊糖果真的是很大的幸福感。大蝦酥糖幾十年的曆史,可能未來會銷聲匿迹,但是在70後、80後的心裡,它的位置還是不可替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上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