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茶是我國特有的茶種,是傳統出口的特種茶。蟲茶産自綠色無污染的原始山區,主要有化香蟲茶、白茶蟲茶、三葉蟲茶。蟲茶是由化香蟲取食化香葉、米黑蟲取食三葉海棠所産,蟲茶顆粒普遍細小,色澤有黑有褐。化香蟲茶是産銷最大、飲用最多的蟲茶,以貴州高海拔多雲霧之處所産為佳,優質化香蟲茶特有迷人的黑亮色澤,不用加工,直接飲用。化香蟲茶、三葉蟲茶味道素淡,白茶蟲茶氣味較重。蟲茶泡出茶來,香氣四溢,喝上幾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無窮。蟲茶經多年陳化後,口味更醇和,藥性更溫和。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茶蛀蟲,此裝茶籠内蛀蟲也,取其屎用”、“蛀屑+ 主治, 耳出汁……”等文。清代《城步縣鄉土志》卷五中有“茶雖粗惡,置之舊籠一二年或數年,茶悉化為蟲,餘名‘蟲茶’”。
蟲茶在我國的生産和飲用有悠久的曆史,屬我國湘桂黔山區特有的林業昆蟲産品,深受東南亞、港澳華僑的青睐,已經成為我國傳統出口的名牌特種茶。蟲茶是昆蟲食葉後排洩的蟲糞粒泡制的奇特飲料,入口清香涼爽,餘味怡思,潤喉益腑,其味甚佳,且具保健功能,是聞名國内外的特種飲用佳茶。
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人們飲食蟲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有一種說法,清代乾隆年間,湘西南城步苗民因不滿封建統治揭竿而起,朝廷派兵前來鎮壓,将苗民圍趕入了深山。這樣一來,苗民隻能依靠采野菜摘茶葉等充饑。不料,這年野菜因幹旱而枯死,茶葉全被山蟲啃噬一光,剩下的隻是遍地蟲屎渣。饑不擇食的苗民便将這種蟲屎渣撮來沖水喝,發覺其味道不賴。于是日後就"改弦易轍",幹脆喝起了這種所謂的"茶",并命其名為"蟲茶"。後來長安城的官員們知道了,為了向皇上獻媚争寵,便下令當地百姓大制蟲茶,用樹皮做成精緻漂亮的包裝盒,外裱紅紙,作為珍品每年向朝廷進貢,蟲茶又成為了“貢茶”。蟲茶在當地廣泛食用,鄉民均健康長壽,身體強壯。
自從2009年夏天,中央電視台到過湖南城步之後,城步蟲茶名氣大增。這裡是世界最優蟲茶的發源地,是作為貢茶的進貢地,也是目前唯一有史料和科研記載的蟲茶,價格動辄上萬,且市場少見。湖南其他地區的蟲茶,産茶原料與蟲源均與城步蟲茶不同。此外,全國各地的蟲茶産茶原料跟産茶昆蟲都不相同,缺乏可比性。
貴州蟲茶因為貴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貴州蟲茶很早就銷售到雲南,廣東。有很多遊客也願意帶點蟲茶留念,是以貴州蟲茶銷路一直不錯。
貴州蟲茶産量較大,品種不多,所采葉子與其他地區稍有不同,價格适中,品質也中等,蟲茶銷路不錯,又因為貴州及貴州本地有飲涼茶的習慣,蟲茶認可度比較高,市場也比較成熟。中央電視台拍攝過一次涼茶的介紹節目,就是以貴州茶配方作為基礎,可見貴州蟲茶在全國的影響。
桂林也是蟲茶的重要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