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在三國故事中,董卓向來是以殘暴著稱的,特别是說起董卓的罪行尤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董卓廢掉漢少帝,另立陳留王劉協(漢獻帝),但是要是大家仔細讀過三國故事就會發現,漢少帝其實從出身就決定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甚至連曆史上最著名的昏庸之君漢靈帝都瞧不上自己這個兒子。
董卓廢立皇帝的做法,其實也是某種意義上遵照漢靈帝的遺命行事,隻不過此時已經沒有人制約董卓,大權在握的董卓得意忘形之下走上了大反派的最終道路。本期《墨說三國》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說漢少帝不能算一個合格的帝國繼承人。
漢少帝名叫劉辯,父親就是著名的荒淫無道之君漢靈帝,母親則是屠戶出身的何氏。劉辯出生的時候,何氏還隻是一個普通的嫔妃,但是母以子貴,漢靈帝的其他兒子都早早夭亡,劉辯雖然是庶子,但也給了漢靈帝一個正兒八經的繼承人。
因為漢靈帝的兒子全部夭亡,宮裡傳說不利于嬰兒成長,于是劉辯剛剛出生就被送到宮外養育。此時的何氏和外戚何進的地位還不是很高,更重要的是他們出身低微,眼界也不夠開闊。
何氏被一名姓史的道人所忽悠,史道人号稱自己有大法力,可以保佑嬰兒健康成長,于是何氏就把孩子送到史道人居所養育。為了保密以及避諱,年幼的劉辯不能以本名本姓露面,于是劉辯就被稱為“史侯”!
這個史道人雖然按照約定保證了劉辯的成長,但是畢竟史道人是一個走江湖的,他帶出來的劉辯完全沒有接受帝王該有的基本教育,在言語、舉止、見識等各個方面都不太令人滿意。
更要命的是劉協的另一個嫔妃王美人也生了一個兒子,何氏怕王美人有了這個孩子後威脅自己的地位,就幹脆毒死了王美人。
漢靈帝大怒,但是此時的何氏已經從貴人坐到了皇後,她哥哥何進也當了大将軍這一頂級的官職,漢靈帝又輕信宦官的求情,就輕輕放過何皇後,但是為了保護這個兒子劉協的安全,就把他送到董太後處撫養,人稱“董侯”。
比起江湖道人按照普通百姓來養育的“史侯”,董太後是真正把“董侯”按照帝國繼承人來培養的,“董侯”劉協享受到的各種教育和資源遠遠不是一個道人養育的“史侯”可以比拟的。
是以當兩個孩子稍稍長大一點後,群臣要求漢靈帝選一個立太子。漢靈帝劉宏雖然自己荒淫無道,但是眼光還是很好,漢靈帝認為“史侯”劉辯:“辯輕佻無威儀,不可為人主。”
連以昏庸著稱的漢靈帝都瞧不起道人養育的兒子劉辯,這劉辯有多差勁可想而知。
但是漢靈帝自己不管朝政,隻管自己吃喝玩樂,而宮内由何皇後主管,朝政由大将軍何進負責,要是不立何皇後生的兒子劉辯當太子,何家肯定不同意,這樣一來這朝政馬上就要大亂了。
于是漢靈帝先采用了拖字訣,先不理群臣立太子的讨論。
然後漢靈帝決定給自己預想中的接班人也發展一部分勢力。
但是放眼望去,宮内宮外基本上都是何家的天下,漢靈帝雖然貴為天子,也沒有多少知根知底的班底。
為了分掉大将軍何進的軍權,漢靈帝決定另起爐竈組建隻聽自己指揮的強軍,這就是著名的——西園八校尉。
漢靈帝在西園專門設定了8名年輕有為的将領,每人統領一校士兵,其中漢靈帝自己穿着“鳳衣绛衣,帶黑绶。“給自己起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無上将軍!”
漢靈帝這位“無上将軍”自然是不可能親自領軍作戰的,他把西園八校尉的指揮權交給了自己的親信太監——蹇碩(上軍校尉),其他年輕有為的将領包括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瓊等人……
由于有了皇帝的支援,西園八校尉這些人聲勢搞得很浩大,一度連何進都要聽從蹇碩的意見,而蹇碩就是漢靈帝規劃中留給自己兒子劉協最大的靠山。
要是劉協多活幾年,西園八校尉的壯大絕對可以壓制住大将軍何進,但是誰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
在這個緊要的關頭,年僅33歲的漢靈帝劉宏病重,他快要死了……
漢靈帝臨死前,把劉協托付給了蹇碩,意思是讓蹇碩輔佐劉協當皇帝。但是無論是何皇後還是大将軍何進,也都在眼巴巴的盯着繼承人位置,于是為了完成漢靈帝的遺命,蹇碩做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刺殺何進!
蹇碩的打算很簡單,就是在宮中安排好自己人,然後請人邀請何進入宮商談要事,然後刺殺何進。
何進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政治陰謀上不太敏感,他不認為蹇碩這樣的太監會對自己有何威脅,于是就進宮了……要是沒有什麼意外的話,蹇碩刺殺何進,然後以掌握的西園八校尉完全可以撐起劉協當皇帝,到時候天下雖然依然亂戰,但至少東漢會續命若幹年。
但是蹇碩不知道,自己的二把手,軍司馬潘隐卻早早就投入了何進一夥,潘隐看到何進大大咧咧就進宮了,趕緊迎了上去給何進使眼色,潘隐眼睛都快擠變形了,何進這才恍然大悟。随後何進撒丫子就跑,等他跑到到自己掌握的軍營中後才算安下心來,于是何進稱病不出,誰叫都不去。
蹇碩這是功虧一篑,宮内有皇太後何氏,宮外有掌握軍權的大将軍何進,漢靈帝去世的消息也瞞不住了。
在何氏的運作之下,劉辯成功繼位為皇帝,劉協雖然被封為陳留王但其實也是危在旦夕。而對何家最有威脅的蹇碩則很快被下獄處死了,整個東漢天下掌握在了何氏手中。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劉辯上位之後,宦官和外戚的沖突進一步突出,何進在袁紹等人的撺掇之下幹出來了召喚邊将入京的蠢事。而随着何進和宦官沖突的計劃,何進第二次陷入宦官們的計謀之中,這次他沒有那麼好運了。
之後何進被宦官所殺,宦官們又被袁紹等人所殺,逃亡的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遇上了進京的董卓。
結果就是董卓問話的功夫,就發現少帝劉辯真的不怎麼樣,而劉協則無論談吐還是舉止都比劉辯得體太多。何況劉協還有個小名叫“董侯”,這更是和董卓有緣了。
于是董卓從此就種下了打算重新廢立皇帝,讓劉協登上皇位的種子。
随着董卓進京,控制了整個朝廷,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混戰局勢終于完整的拉開了他的序幕。
是以說,劉辯無論從出身還是本身的學識素質,都不是一個合格皇帝的人選,就算沒有董卓進京,何進和宦官群體的沖突也會越發尖銳,遲早會引發内亂,就算何進笑到最後,更大的可能是何進成為第二個王莽。
您如何評價東漢末年的劉辯、劉協兩兄弟以及宦官蹇碩呢?歡迎留言和以史為鑒一起讨論三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