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金惟純 中國台灣商業财經雜志《商業周刊》創始人
來 源:正和島

01、學“聽話”
我最近在學“聽話”,學了才知道自己有多“不聽話”,才知道“聽話”有多重要。
先講自己的“不聽話”。如果把“不聽話”的症狀分為五級,我一定是第五級,也就是“好為人師”級。病征如下:
第一,别人還沒開口,我就知道他想說什麼;
第二,如果是熟人在說話,三分鐘我就請他“說重點”,五分鐘我就問他“結論是”;
第三,如果說話的是長輩或“貴人”,我隻好耐住性子假裝聽,但肚子裡意見一大堆,還得控制表情以免被發現;
第四,我偶爾會認真聽别人在說什麼,目的是為自己接下來“發表高見”找題目;
第五,如果場合由我主要,别人說話時我經常打斷、插嘴或接話。
總而言之,我隻聽自己想聽的,而且随着自己閱曆的豐富、見多識廣後,能值得我一聽的“人”或“話”,當然就越來越少,少到幾近于零,這等于把“聽話”這件事變得日漸與我無關。其結果是多數人除了必須“請教”我,不會再把他們心裡的事告訴我,(無法阻止的)少數人則日複一日在我耳邊唠叨着同樣的事。
這症狀十分嚴重!更嚴重的是,我居然渾然不覺,還自認“不聽有理”,怪那些說話不值得我聽的人說得不夠精簡、不夠精彩、不夠明理、不夠有深度。
開始學“聽話”以後,才知道自己過去的人生有多糟,不僅看不見别人在做的事,感受不到别人的心境,更不可能從别人的經驗中學習,基本上等于沒有“和人在一起”,隻活在自己的成見之中,完全沒有“活在當下”的感受,生命也是以不再前進。
簡單說,“不聽話”和缺乏同理心、目中無人,是可以畫等号的。“不聽話”,就是隻用腦袋在活,沒有用心在活。“不聽話”的人,心中隻有自己,沒有他人,一定會活得很累。
我怎麼學“聽話”呢?隻有一句口訣,就是:用心聽!當别人在說話時,練習不插嘴、不妄斷、不“心不在焉”,把别人說的每一句話,結結實實地聽進去。
對我這種“不聽話”的五級重症患者,這當然是門難上加難的大課。修煉的方法也很簡單:不斷地提醒,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做到,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開始這樣學“聽話”後,我漸漸聽到了許多過去聽不到的事,聽到了訴說人的感受,聽到了人和事背後的因緣,聽到了别人和自己的合一,偶爾也聽到了“活在當下”。
我漸漸也發現,許多事不用說,也不用做,隻要用心聽,就已經圓滿了。原來别人隻是需要說,需要我用心聽,如此而已。
感受到“聽話”的好處,享受到“聽話”的樂趣,雖然我還在學習中,但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再回到從前了。
02、會說話的5個表現
有朋友聽說我在“學說話”,不免詫異。因為我自小就是愛講故事的孩子王,大學曾任辯論校隊教練,三十歲後就經常演講,十餘年前還被封為“電視名嘴”,為什麼年近耳順,才開始“學說話”?
答案是,我最近遇到了高人,才知道自己不過是“會說自己想法的人”,那叫“愛說話”,不叫“會說話”。
我的“愛說話”症候群如下:
第一,常常說到興起,如入無人之境,停不下來; 第二,常常“指教”别人的,都是自己不願做或做不到的; 第三,有時說到“鞭辟入裡”,卻發現聽的人表情很痛苦; 第四,有時候對方也覺得我說得對,他卻做不到; 第五,偶爾聽的人照我說的去做,結果卻并不怎麼樣; 第六,最嚴重的當然是被情緒或妄念帶着去說話,說完了才覺得自己莫名其妙。
像我這樣的人,不趕緊學說話,必将繼續成為社會亂源,茲事體大。
至于我遇到的高人是怎麼說話的,也有幾點:
第一,别人不問,不輕易說; 第二,必須說的時候,隻說幾句話; 第三,說的時候,整個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聽者身上; 第四,說話留下很大空間,讓聽者自己去想明白; 第五,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這讓我想起曾在某本書中看到的一句話:“我們應當随時随地傳播福音,但是,唯有必要,方使用語言。”
原來,“學說話”的重點是先學“不用說話”。
正如福祿培爾所言,“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要用到語言,已經是萬不得已,若再口若懸河,就隻能算“造口業”了。
依此我把“說話”分為三類:為我說,為事說,為人說。
當然,首先,下焉者是為自己的情緒、過瘾或企圖而說,中焉者是為事的達成而說,上焉者是為人的圓滿而說;
其次,練習“少說”,能用一句話說完的,決不用兩句話;
最後,練習“為人說”,說的當下要不斷覺察,自己到底是為我、為事,還是為人而說。
我必須承認,像我這種不會說話的反面教材人物,學說話真是門大功課,十次說話能有一次覺察,十次覺察能有一次做到,就很不容易了。
如今大膽公布我正在“學說話”,就是要請諸位親朋好友不吝賜教。
注:實習生張亞超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