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約1032—1113年),北宋著名兒科學家。字仲陽,漢族,郓州(今山東東平)人。幼孤,由姑姑姑父撫養,後随姑父呂氏學醫,成為著名的兒科醫家,在山東頗有盛名。曾被授予翰林醫學,任太醫丞。
錢乙從事兒科6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常見小兒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均有進一步發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錢乙幼科冠絕一代”。著作有《傷寒論發微》5卷,《嬰孺論》100篇,《錢氏小兒方》8卷,《小兒藥證直訣》3卷。後一種僅存,其他均已遺佚。
北宋仁宗年間,在山東郓州的一個村子裡,一個男子正收拾包裹,準備遠行,他面前一個3歲男孩,還不知道悲劇将降臨。男子就是父親錢穎,男孩就是錢乙。父親對錢乙說:你媽死得早,今後就靠你自己了。今天我們就分别了,以後你就見不着我了。
說着父親掏出幾文錢給了兒子,随後揚長而去。錢乙不明白父親的意思,不知道這就是與父親的生死離别,更不明白他今後的吃喝拉撒睡都沒人管了,是死是活與父親無關了。

雲梧繪《錢乙》
錢乙母親死得早,父親是位醫生,擅長針灸,嗜好飲酒和遠遊。當時一些人追求長生不老的神仙之術,錢穎迷上了神仙之術,一心想成仙。是以,這位不靠譜的錢穎,沒有把兒子托付給任何人,就踏上了求仙之路,扔下兒子就走了。他一直往東,到了海上,從此一去不複返了。按今天人們的觀點,他沒有一點責任心,自私自利,遺棄幼兒,真是仙迷心竅了。
可憐的錢乙再也沒有等到父親回來。一天,錢乙餓暈了,人們怕把這個孩子餓死,趕緊通知錢乙的姑姑,姑姑姑父一商量,決定收養這個孩子,因為他們不管,錢乙會凍餓而死,從良心上也過不去。
錢乙的姑父姓呂,是位善良的鄉村醫生,以行醫為業,史書上沒有留下名字,人們稱之為呂氏,錢乙在姑姑家度過了童年。到了上學的年齡,姑父送他去讀書,出診時把他帶在身邊。錢乙看到小孩生病,心裡很痛苦,呂醫生覺得奇怪,這麼大小孩,就有同情心,看不得别人受苦,将來适合做個醫生,專門給孩子治病。
一天,姑父對錢乙說,你學醫吧,給小孩治病。錢乙點頭同意,呂醫生把一本《顱囟經》交給他,告訴他說,這是專門治療小孩病的醫書,是古代巫妨寫的,你要認真鑽研。錢乙問道,為什麼孩子的病比較難治呢?
姑父告訴他,小兒脈微難見,診察時孩子哭鬧,靠脈診難以辨證;小兒骨氣未成,形聲未正,喜怒無常,靠望診很難判斷病情;小孩不會說話,哪痛說不清,言語不足取信,靠問診不能确定病情;加之小孩髒腑嬌嫩,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用藥稍有不當,會使病情更加複雜。是以說,甯治十個男人,不治一個婦人;甯治十個婦人,不治一小兒。錢乙似懂非懂,既然小兒的病最難治,他決定以小兒病為主攻方向。
錢乙劇照
錢乙刻苦讀書,鑽研《内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等醫書。經過大約10年的學習,錢乙掌握了基礎醫學理論,他開始鑽研五運六氣理論,這一理論主要是論述宇宙天氣與人疾病的關系,許多古代醫家從中悟出一些治病的道理。
為了弄清這一理論,他開始觀察天象。在東平,有個東平王的巨大王冢,埋葬的就是漢武帝的兒子劉蒼。連續一個多月,錢乙每天晚上不睡覺,他都要爬上王冢,觀察天象,研究天體星座運作與人體的關系。
錢乙20幾歲時,姑姑去世了。姑姑臨死時,叫來錢乙,告訴了他的身世,母親死得早,父親在他3歲時扔下他,自己到海上求仙去了,至今生死未明,是我們把你養大。聽到這個消息,錢乙如五雷轟頂,他嚎啕大哭起來。他時常夢見父親,這原來是真的,童年時被抛棄的印象又從腦子中浮現出來。
他哭完以後,慢慢冷靜下來,父親抛棄了他,但他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作為兒子,一定要找到父親,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隻要他還活着,就要為他養老送終。姑姑姑父把他撫養成人,對自己來說勝過親生父母,他們的恩情自己要報答,不能忘恩負義。他想去尋找父親,但姑父已垂垂老矣,不能扔下他不管。是以,他隻能先照顧姑父,以後再去找父親。
姑父一天天變老,生命即将走到盡頭,他對姑父說:您把我撫養成人,我們情同父子,我會把您當作親生父親,好好伺候您,為您養老。我的生身父親,不管他是死是活,我都要找到他,他對我不養,我不能對他不孝。他若活着,現在也老了,需要人照顧,我要盡侍奉的義務。
姑父很感動,錢乙是個有情有義之人,這麼多年沒有白養活他。姑父去世後,錢乙按照禮儀安葬了姑父,遠近鄉親得到消息,都趕來參加葬禮,以表達對呂醫生的敬意。錢乙為報答姑姑姑父的養育之恩,“歲時祭享,皆與親等”。
姑姑姑父隻留下一個女兒,比錢乙略大,這時也到了出嫁的年齡。錢乙開始張羅姐姐的婚事,他要擔當起家長的責任。他四處托人為姐姐找婆家,終于找到了年齡、人品都不錯的對象。
過去,在喪期子女是不能結婚的,但是父母雙亡的,女孩子出嫁了,對父母的在天之靈是個安慰,父母也能含笑九泉了,是屬于孝道。是以,錢乙以家長的身份安排了姐姐的出嫁,了卻了姑姑姑父的心願。
姐姐出嫁後,錢乙了無牽挂。他打點行裝,踏上了尋父的路程,他沿着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
錢乙尋父,無異于大海撈針,他隻知道父親“東遊海上,不複返”。但茫茫大海,哪裡去找?走錯方向,就會差之千裡;一年四季,并不是天天适于出海尋找;更何況20多年不曾謀面,走在對面都可能擦身而過,尋找的艱難可想而知。
錢乙一邊行醫,一邊四處打聽,天氣好時就出海尋找。“凡五六返,乃得所在。”他終于得到了父親的消息。“又積數歲,乃迎以歸。”錢乙把父親接回家養老,這時錢乙已經30多歲了。鄉親們都不敢相信,離家出走20多年的錢穎,終于被兒子給找回來了。
父親沒有得道成仙,還是個凡夫俗子,而且是個落魄的凡夫俗子。但錢乙的尋父壯舉,令鄉親們大為感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這才是真正的孝子。老子抛棄兒子,兒子為父親養老。人們“多賦詩詠其事”,贊揚錢乙的孝行。錢穎從此安度晚年,又過了7年,錢乙的父親去世,他按照禮儀安葬了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