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约1032—1113年),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字仲阳,汉族,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幼孤,由姑姑姑父抚养,后随姑父吕氏学医,成为著名的儿科医家,在山东颇有盛名。曾被授予翰林医学,任太医丞。
钱乙从事儿科6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常见小儿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均有进一步发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著作有《伤寒论发微》5卷,《婴孺论》100篇,《钱氏小儿方》8卷,《小儿药证直诀》3卷。后一种仅存,其他均已遗佚。
北宋仁宗年间,在山东郓州的一个村子里,一个男子正收拾包裹,准备远行,他面前一个3岁男孩,还不知道悲剧将降临。男子就是父亲钱颖,男孩就是钱乙。父亲对钱乙说:你妈死得早,今后就靠你自己了。今天我们就分别了,以后你就见不着我了。
说着父亲掏出几文钱给了儿子,随后扬长而去。钱乙不明白父亲的意思,不知道这就是与父亲的生死离别,更不明白他今后的吃喝拉撒睡都没人管了,是死是活与父亲无关了。

云梧绘《钱乙》
钱乙母亲死得早,父亲是位医生,擅长针灸,嗜好饮酒和远游。当时一些人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之术,钱颖迷上了神仙之术,一心想成仙。所以,这位不靠谱的钱颖,没有把儿子托付给任何人,就踏上了求仙之路,扔下儿子就走了。他一直往东,到了海上,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按今天人们的观点,他没有一点责任心,自私自利,遗弃幼儿,真是仙迷心窍了。
可怜的钱乙再也没有等到父亲回来。一天,钱乙饿晕了,人们怕把这个孩子饿死,赶紧通知钱乙的姑姑,姑姑姑父一商量,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因为他们不管,钱乙会冻饿而死,从良心上也过不去。
钱乙的姑父姓吕,是位善良的乡村医生,以行医为业,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之为吕氏,钱乙在姑姑家度过了童年。到了上学的年龄,姑父送他去读书,出诊时把他带在身边。钱乙看到小孩生病,心里很痛苦,吕医生觉得奇怪,这么大小孩,就有同情心,看不得别人受苦,将来适合做个医生,专门给孩子治病。
一天,姑父对钱乙说,你学医吧,给小孩治病。钱乙点头同意,吕医生把一本《颅囟经》交给他,告诉他说,这是专门治疗小孩病的医书,是古代巫妨写的,你要认真钻研。钱乙问道,为什么孩子的病比较难治呢?
姑父告诉他,小儿脉微难见,诊察时孩子哭闹,靠脉诊难以辨证;小儿骨气未成,形声未正,喜怒无常,靠望诊很难判断病情;小孩不会说话,哪痛说不清,言语不足取信,靠问诊不能确定病情;加之小孩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用药稍有不当,会使病情更加复杂。所以说,宁治十个男人,不治一个妇人;宁治十个妇人,不治一小儿。钱乙似懂非懂,既然小儿的病最难治,他决定以小儿病为主攻方向。
钱乙剧照
钱乙刻苦读书,钻研《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医书。经过大约10年的学习,钱乙掌握了基础医学理论,他开始钻研五运六气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论述宇宙天气与人疾病的关系,许多古代医家从中悟出一些治病的道理。
为了弄清这一理论,他开始观察天象。在东平,有个东平王的巨大王冢,埋葬的就是汉武帝的儿子刘苍。连续一个多月,钱乙每天晚上不睡觉,他都要爬上王冢,观察天象,研究天体星座运行与人体的关系。
钱乙20几岁时,姑姑去世了。姑姑临死时,叫来钱乙,告诉了他的身世,母亲死得早,父亲在他3岁时扔下他,自己到海上求仙去了,至今生死未明,是我们把你养大。听到这个消息,钱乙如五雷轰顶,他嚎啕大哭起来。他时常梦见父亲,这原来是真的,童年时被抛弃的印象又从脑子中浮现出来。
他哭完以后,慢慢冷静下来,父亲抛弃了他,但他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作为儿子,一定要找到父亲,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要他还活着,就要为他养老送终。姑姑姑父把他抚养成人,对自己来说胜过亲生父母,他们的恩情自己要报答,不能忘恩负义。他想去寻找父亲,但姑父已垂垂老矣,不能扔下他不管。所以,他只能先照顾姑父,以后再去找父亲。
姑父一天天变老,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对姑父说:您把我抚养成人,我们情同父子,我会把您当作亲生父亲,好好伺候您,为您养老。我的生身父亲,不管他是死是活,我都要找到他,他对我不养,我不能对他不孝。他若活着,现在也老了,需要人照顾,我要尽侍奉的义务。
姑父很感动,钱乙是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么多年没有白养活他。姑父去世后,钱乙按照礼仪安葬了姑父,远近乡亲得到消息,都赶来参加葬礼,以表达对吕医生的敬意。钱乙为报答姑姑姑父的养育之恩,“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姑姑姑父只留下一个女儿,比钱乙略大,这时也到了出嫁的年龄。钱乙开始张罗姐姐的婚事,他要担当起家长的责任。他四处托人为姐姐找婆家,终于找到了年龄、人品都不错的对象。
过去,在丧期子女是不能结婚的,但是父母双亡的,女孩子出嫁了,对父母的在天之灵是个安慰,父母也能含笑九泉了,是属于孝道。所以,钱乙以家长的身份安排了姐姐的出嫁,了却了姑姑姑父的心愿。
姐姐出嫁后,钱乙了无牵挂。他打点行装,踏上了寻父的路程,他沿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
钱乙寻父,无异于大海捞针,他只知道父亲“东游海上,不复返”。但茫茫大海,哪里去找?走错方向,就会差之千里;一年四季,并不是天天适于出海寻找;更何况20多年不曾谋面,走在对面都可能擦身而过,寻找的艰难可想而知。
钱乙一边行医,一边四处打听,天气好时就出海寻找。“凡五六返,乃得所在。”他终于得到了父亲的消息。“又积数岁,乃迎以归。”钱乙把父亲接回家养老,这时钱乙已经30多岁了。乡亲们都不敢相信,离家出走20多年的钱颖,终于被儿子给找回来了。
父亲没有得道成仙,还是个凡夫俗子,而且是个落魄的凡夫俗子。但钱乙的寻父壮举,令乡亲们大为感动,这才是真正的孝顺,这才是真正的孝子。老子抛弃儿子,儿子为父亲养老。人们“多赋诗咏其事”,赞扬钱乙的孝行。钱颖从此安度晚年,又过了7年,钱乙的父亲去世,他按照礼仪安葬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