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章配音請點選↓↓↓】
「連結」
翻開《台海使槎錄》,黃叔璥寫有這樣一段話:“海船多漳泉商賈貿易,于漳州則載絲線、漳紗。剪絨、紙料、煙……回時則載米、麥、寂豆……售于廈門諸海口。”由此可見,在清康熙年間,煙草已經出現在兩岸貿易的産品目錄之中。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确認了對福建省的特殊政策,敢為人先的廈門卷煙廠動起了“合資辦廠”的念頭,于是社會上發生各種思想的碰撞,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項南對合資辦廠表示了關注和鼓勵。當年廈門卷煙廠開始與美方洽談合作事宜,終于于1986年,國家工商局頒發“華美卷煙有限公司”營業執照,這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卷煙企業,是特區的一個高光時刻,其廠址便是我們特館的這張老照片—— 湖裡區華昌路132号。照片帶着些許的模糊,揭開那段時光中的形影,講述了一段段壯闊抑或不驚的往事。

華美卷煙有限公司
1986年,執照廠房都有了,資金卻還沒着落。市上司就廈門煙草行業方面的問題組織了專家座談,形成了一份《關于廈門煙草行業發展和技術改造的會議紀要》(廈府辦【1986】048号),資金問題迎刃而解。1988年10月28日,公司正式投産。
1992年的華美卷煙有限公司 曾少雄/攝
煙草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品,其行業擔負着為國家建設增加資金積累的重要任務。1989年冬,董事長劉維燦接到項南同志打來的電話,說到他創辦扶貧基金會的初衷和困難,劉維燦爽快地說:“項老這麼大年紀,還在為國操勞,為民解憂,在我和企業遇到困難時您全力支援,現在我們一定支援您!” 華美人随即投身到了祖國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很快公司給基金會捐贈了40萬元人民币,随後又将增撥的5000箱生産名額的稅利1000萬元,也捐給中國扶貧基金會,充分展現了華美人責任在肩、回報社會的擔當精神。
根據合作協定,2004年8月28日,華美卷煙有限公司董事會将華美除廈煙擁有股權以外的他方股權以1.4億元人民币的價格轉讓給廈門卷煙廠。8月30日,在華昌路華美卷煙有限公司原址舉行隆重的揭幕儀式,這意味着廈門卷煙廠的又一次蝶變。
2021年廈門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陳滄山/攝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以廈門煙草業為代表的特區企業海納百川,充滿底氣,正以飽滿的熱情去擁抱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鐘兆雲福建省委黨史方志辦《項南:一個撐傘的人》載《傳記文學》2020年第12期
思想的激蕩 --曾經的華美(上)鹭島金葉(公衆号) 2018-03-23
文化交融--曾經的“華美”(下)鹭島金葉 (公衆号) 2018-04-30
黃立東 “華美”資産移交廈煙 東南快報 2004年11月9日
黃叔璥 清代《台海使槎錄》卷二,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版,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