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包容,創新變革,合作共赢——面向未來的國際航運業發展與重構”為主題的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11月4日開幕。在全球經貿格局正面臨深刻變化,國際航運業迎來跨時代發展和全球秩序重構的當下,上海再次吸引了全球航運界的目光。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正從“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進,2025年,将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備、開放融合、綠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支撐航運中心建設的海運和空運這兩大基礎行業,也将迎來新的發展和提升。
上海是我國境内第一個擁有兩大機場的城市,2016年上海航空客運量突破1億人次,貨運量連續13年排名全球第三位,浦東機場的旅客周轉率達12.2%,還開通了長三角地區的多個航站樓。
盡管面對疫情沖擊,但與會各方仍在加快探索全球航空業可持續發展之道。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表示,航空業的發展亟待突破單一的傳統模式,以“航空+旅遊、航空+金融、航空+會展”等形式,充分發揮航空業優勢,積極投身打造“航空港都市”,推動形成新的航空經濟生态,助力現代都市建設。
水運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通國際的重要橋梁,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十一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1-10月份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897.7萬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長8.7%,有望再創新高。
上港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嚴俊表示,“十四五”期間,上港集團将在數字化、智慧化方面精耕細作,繼洋山深水港四期之後,在碼頭自動化改造和提高碼頭作業效率方面再跨前一步,并繼續提高對長三角地區客戶的服務能力,提高物流出運效率。
為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更新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建設智慧高效、服務完備、品質領先的國際集裝箱海港樞紐、世界級航空樞紐,夯實在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建設中的核心引領地位。2025年,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4700萬标準箱以上;航空旅客年吞吐量達到1.3億人次以上,貨郵年吞吐量達到410萬噸以上。
同時,建構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的樞紐港集疏運體系,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準,基本建成高品質一體化集疏運網絡。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不低于52%,集裝箱海鐵聯運量不低于65萬标準箱;空港地面交通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實作浦東機場到市中心40分鐘抵達。
浦東新區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将繼續優化空間布局,發揮航運産業集聚輻射效應。其中,洋山——臨港地區打造航運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高地,提升參與國際競争的核心功能;外高橋地區重點發展港口物流和保稅物流,形成現代航運物流示範區;浦東機場地區打造世界級國際航空樞紐,布局航空産業鍊,建設民用航空産業基地;陸家嘴——世博地區則重點發展航運高端服務、科技研發、平台經濟,形成航運服務品牌優勢。“十四五”期間,浦東新區将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海空樞紐門戶、國際航運改革系統內建地、高端航運産業集聚地、智能航運創新策源地、航運服務效能示範地。
責任編輯 鄧清元
來源 浦東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