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地球上還剩多少石油,也沒有人能肯定地說出還有多少石油即将投放市場。初創公司orbital insight認為通過分析衛星圖,問題将迎刃而解。
該公司的創始人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吉米·克勞福德(jimi crawford)——他曾為美國航天局和谷歌工作。克勞福德解釋說,通過分析大量帶有非固定油蓋的儲油罐,該公司能夠實作這一目标。儲油罐内的油用盡後,油蓋沉入罐内,陽光在罐内投下的陰影發生變化。通過探索陰影變化模式,分析人員能夠估算出在所有受到該公司監控的儲油罐中,還剩多少石油。
為了找到這些模式,orbital insight采用了臉書和谷歌一貫用來分析照片的一部分人工智能技術。不過,該公司并非想要搜集各種貓的圖檔,或者辨認出哪位醉酒的朋友出現在了你昨晚在酒吧拍的照片裡,而是希望藉此技術來擷取對全球經濟産生影響的資訊,比如石油盈餘或短缺。
以上是orbital insight的人工智能技術有可能實作的一個方面。克勞福德說,公司目前已經就多個項目同幾家對沖基金公司展開了合作,比如估算中國目前有多少建築正在建造,俄羅斯上一季收獲了多少糧食,全球各地的大賣場内停了多少輛車,這些資料有助于揭開人們的消費趨勢。
圖檔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orbital insight剛從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牽頭的一輪融資活動中籌得了850萬美元。克勞福德希望orbital insight所能做的不僅僅是幫助投資者們做出更為明智的風投。他說:“我們正設法了解一些大規模趨勢,将其整合起來,提供給企業和非政府機構等政策制定方和決策方。”比如,政府或環保組織就能夠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監控森林砍伐狀況。
政府和企業多年來一直在分析衛星圖。不過,分析成本最近才降下來,使得orbital insight這樣的企業能夠每天獲得最新的衛星圖而不緻破産。很大程度上,這得歸功于“納米衛星”的興起。這種衛星受智能手機技術支援,價格相對低廉。一枚火箭可搭載多顆衛星,是以建造和發射成本較低。spaceflight services執行總裁傑森·安德魯斯(jason andrews)說,視衛星大小,發射費用為30萬至200萬美元不等,可将其發射至任何地方。該公司緻力于提供衛星制造、發射和通訊服務。
這些衛星的功能并沒有傳統衛星那麼強大,不過足以在太空裡拍攝圖檔了。安德魯斯說:“拍攝衛星圖以往要花費數千美金,而且一個月後才能拿到這些圖檔。”是以你在谷歌地球裡看到的圖檔并不是每天都更新的。不過skybox(去年被谷歌所收購)和planet labs等公司以較低的價格推出了每日更新衛星圖的服務。
納米衛星的興起促使克勞福德創立了orbital insight。不過他并沒有獨立制造衛星的打算,而是決定把重點放在軟體方面。他所上司的團隊正利用各種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來自動分析從圖檔公司收集到的照片,其中也包括深度學習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分支,臉書和谷歌等公司都已沉迷其中。
“當初在nasa,問題在于大部分預算都被硬體占據了,”克勞福德說道,“要想建立一個硬軟體都涉及的世界一流企業,是極其困難的。是以,就讓專門的硬體企業去做硬體,我們自己就努力成為最棒的軟體企業。”
補充閱讀
看完此篇文章,小編第一個問題就是:地球上空到底有多少顆衛星呢?2013年的資料是,人造衛星已達到800多顆。美國擁有的衛星數量位列榜首,有413顆,超過其他國家的衛星總和 。 人造衛星分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但是地球上空不僅有人造衛星,還有“太空垃圾”,下圖是歐洲航天局地面控制公布的電腦模拟的“太空垃圾”圖。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03-24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