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異常寶貴的,在這有限的一生當中,我們會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去拼搏,然而這一切的根基就是我們的生命,如果我們的生命都失去的話,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當然我們也要懂得取舍,在國家大義面前,我們自己的生命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可是在平時的生活點點滴滴當中我們應該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去保護好自己。

人們提到英雄烈士很多人都會悲傷不已,戰争帶給我們的回憶太過痛苦了,而在那一場又一場慘烈的戰争當中,唯一值得我們安慰的就是這些英雄烈士,是他們大而無畏的精神,溫暖了我們支離破碎的心,也是他們帶給我們現今美好的一切。他們曾無數次的和死神在搏鬥着。在戰争面前,他們勇敢地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死是有價值的,隻要能夠為國家為人民而奉獻,哪怕是死,他們也甘願。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抗戰唯一投河自殺的師長,從師長到團長集體陣亡,當下他們無路可退。
日本人加注在我們身上的痛苦已經夠多了,他們不僅占領了我們的土地,剝削了我們的人民,而且還在中國發動了一場又一場慘無人道的戰役,日本人所發動的戰役是非正義的,他們企圖通過對外擴張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國家,那麼為什麼他們自己國家的發展要用别的國家的生命來作為陪葬呢?在中國人上下一心的背景之下,日寇被趕出了中國的領土,然而在跟日寇的交戰之中,我軍的損失重大。
在1941年的時候,日軍發動了中條山戰役,在發動這場戰役之前,日軍已經做了非常周詳的計劃,而且當時還調集了6個戰機,轟炸機以及偵察機戰機,可以說當下日軍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要緻我軍戰士與死地。
當時日軍盡一切可能去弄清我軍在中條山的軍隊部署,軍事交通等一系列情況。對于他們而言,知曉我軍的作戰計劃越多,對自己作戰就越有利,那時日軍偵察機部隊進行了多次的目視偵察以及空中攝影。日寇通過我國各部隊在城鎮鄉村附近各操場的數目判斷駐軍的數量,也是通過偵察他們知道我軍在黃河北岸各渡河點周圍,缺乏堅守的防禦地帶以及橋頭堡。1941年5月7日,日寇在中條山西部和東部。6個師團以及三個旅團洋洋灑灑的向我軍襲來,當下日軍按照計劃一齊開始行動。
有的人覺得中條山戰役是近代史以來對于我軍而言最恥辱的一戰,可是如果你真正去審視這場戰役的話,你會感到這場戰争真的非常的不容易,中條山守軍每天都要分成三個部分,其中之一去黃河邊搬運糧食,靠着人力背進中條山的深處,另一部分則要磨面,尋找燃料,還有一部分擔任軍事任務。那時候中條山戰士們的生活是非常艱辛的,一個連隻有一件軍大衣,因為缺乏棉花,士兵們在冬天都隻能穿着棉短褲,軍大衣隻有出去站崗的士兵們才會穿。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這些戰士們堅守了這麼久,在他們的身上我們早已看到了共産主義的英勇無畏,他們為國家在苦苦堅守着,我們不應該以他們為恥。
當時在中條山,我軍共有7個軍,18個師,這7個軍背靠黃河,以中條山為依托,形成了半圓形的防區。然而當時整個防禦縱深隻有50公裡,是以并不利于長期堅守,大多數部隊部署在第1線,因為缺乏足夠的預備隊,而當時我軍的背後是黃河天險,水上交通缺乏現代交通工具,在整個作戰方針上面困難重重。
在當時軍隊如果在山谷當中有所行動的話,就會立刻遭到敵軍的轟炸,而且當時我軍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根本就不是日軍的對手。在5日的時候,日軍從中條山西部首先發動了突擊,切斷了中條山,第5集團軍和第14集團軍的聯系之後,日軍開始重點圍攻第5集團軍,并且形成了雙重包圍。
憑借着自己堅韌的毅力頑強拼搏,第5集團軍突圍而出,然而那時黃河上根本就沒有渡船,隻有10多艘小船、當時又沒有可以藏匿的隐蔽地點,也正是這樣的原因導緻了我軍傷亡慘重。
在這個過程當中參加撤退的新27師根本就沒有突圍的可能,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之下,他們根本就是無力回天。這個部隊從師長,參謀長,到參謀主任以及團長,無一幸免,全部都陣亡了。
在這樣的嚴峻局勢之下,梁希賢立刻代理師長帶領還活着的士兵繼續前進,在5月10日上午抵達了新的黃河渡口的時候,梁希賢四下觀望,他發現當時水面上沒有一艘渡船,而在當時日軍追兵已經追趕上來了,他知道自己已經無力回天了。而在那一刻等待他的不是被敵軍捕獲,就是被敵軍殺害,他不想死于敵軍之手,是以他縱身跳下了黃河。梁希賢也成為了抗戰唯一一位投河自殺的師長。
總結:戰争本來就是殘酷的,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之下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這些戰士們他們能上戰場就已經充滿了勇氣,他們身上背負的是抵禦強敵的重任,我們不應該去諷刺他們,也不應該去否認他們為國家不斷奉獻的那一份初心。你說對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讨論,曆史的變革和時代的發展,我将與你同在!
參考文獻《中條山戰役》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