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作者:光明網

文/高茜

遍覽輝煌的宋代花鳥畫作品,讓人仿佛品嘗了濃厚醇香的美酒,齒間含馥。而當元代錢選的花鳥畫作品映入眼簾的時候,你會突然眼前一亮。畫面既雍容又感松快,既典麗又清雅,猶如呼吸到山頂的清新空氣。特别是《八花圖卷》,題材雖然簡單,平鋪直叙地描繪了八種花卉,然而構圖、折枝的造型、畫面敷色,都與前人不同。

畫卷左起依次畫着水仙、薔薇、栀子、杏花、桂花、桃花、梨花、海棠,這種折枝形式是慣有的,然而,錢選的折枝造型顯然突破了自然的束縛,賦予了内心對這些植物的了解、情感和感受力。作品線條松快,與顔色相得益彰,整個畫面甚至讓人感到了裝飾性和設計感。特别是畫面的色彩所傳遞的個人氣息更是令人歎服,難怪趙孟頫也在題跋裡寫道“傅色姿媚,殊不可得”。

首先,灰在古代文學中多指的是一種物質,類似于“塵”。曹植的“螣蛇乘霧,終為土灰”,這是灰燼。還有李商隐的“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幻滅。《紅樓夢》裡“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似乎這裡的灰都帶有一絲凄苦,一種黯淡,總不喜慶。萬念俱灰,“餘自四十以後,便不出應舉……自此功名灰念”。但是,凡古人說到銀,就神聖很多。比如銀盤,指代月亮,“近看瓊樹籠銀阙,遠想瑤池帶玉關”。這是宋人徐铉形容被雪籠罩的宮阙的詩句。銀有價值,貴重,是以情緒上揚,然而銀也是一種灰,是一種有光亮的灰。或許在古人的觀念裡,銀和灰的起源不同,銀又叫白金,和我們今天的白金不是一種東西。銀又是冰雪的代名詞,象征純潔,和灰代表的情緒和價值不同。“面若銀盆”和“面如土灰”就完全不是一種精神狀态。《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到了後半夜,清風明月,滿地銀灰,隻聽桂花陰裡嗚嗚咽咽,袅袅悠悠,又發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凄涼。”曹公用“銀灰”一詞,表達繁華背後的隐藏的悲苦。

其次,黑加上白即成灰。用灰直接為色彩詞的,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有“背上翅尾,微為灰色”“灰鶴大如鶴,通身灰黪色”宋代範成大描寫的灰色,黪,淺青黑色。灰色,可以有傾向性,可能偏冷可能偏暖,如蒼艾色、青灰色、黑灰色。也可以代表一種質地,比如蝴蝶的翅膀,本身就是一種灰色,是一種有粉塵質感的灰,和淡墨的“灰”不同,它不透明,有厚度。白和黑相加會出現灰,淡墨是不是也可以認作是一種灰?我們在“墨分五色”裡可以找到“灰”。

盡管“灰”在古代中國不受推崇,但仍然可以找到的 “灰”,《紅樓夢》第六回裡,“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绉銀鼠皮裙”,灰鼠是一種灰色的動物,它的皮毛是一種很美麗的灰色,似乎隻有這裡,灰色才有一點貴重。

到了近現代受到西洋的影響,灰色所指的語意象征才有所轉變。到現在灰色已經變成了寵兒,比如時裝裡的灰色是中性色,時髦;還有“進階灰”,這裡強調灰的高雅;最近還流行“奶奶灰”,這凸顯的是灰色的沉穩和高貴。在西方繪畫裡從來就不吝用灰色,比如莫蘭迪的畫,隻有幾個瓶子,幾種白和灰,但它們的世界很豐富。他的畫種多為各種不同的灰,統一在一個色調裡,偶爾有一兩處比較跳躍的顔色,但也協調在畫面的顔色中。

回看錢選的《八花圖卷》,畫裡用到的灰和莫蘭迪的很像,我一直琢磨錢選用到的灰色是怎麼出現的,絕對不是墨調淡了的那種灰。《八花圖卷》裡有很多種灰,紙的底色就是一種米灰,海棠的枝幹是加了赭石的暖灰,梨花的枝幹是一種冷灰。畫中還有泛着鐵鏽紅的灰,淡粉綠的灰、藏藍灰……再看莫蘭迪的畫中,這些灰階的顔色都可以找到。可能莫蘭迪的調色盤裡有他常用的幾種顔色,他知道如何用畫筆在調色盤裡搭配。中國畫卻不是這樣的,可能在顔色的最底層是淡墨,然後是花青或赭石,然後會用上一點點胭脂搭配的石綠,石青和朱膘混合也是一種灰,最後罩一層白粉。或者你要灰隻要墨加上花青最後罩上白粉,想要偏紫就用點胭脂,想要偏綠就加點石綠。且石綠分成頭二綠、三綠、四綠,是以這種拿捏完全憑畫面的需要。中國畫顔色的疊加和西畫的上色方法不同,需要經驗和對顔色的把握,前面的層層疊加無非為的是為了最後一道色彩的呈現。

其三,黑白灰中的“灰”,這裡說的是一種度,是一個中間節奏。灰降低了明度,以墨色來調彩色,或是用對比色相調,或在顔色中加上石青石綠或白粉,使其不那麼鮮亮,所謂去火氣,使畫面沉郁深厚,應該都是灰色起作用的表現。當把一張彩色照片轉換成黑白照片的時候,你可以發現畫面裡隻有黑白灰三個色調了,而其中諸多顔色各自歸類,有的到黑調子裡,有的到白調子裡,而有的到灰調子裡了。

下面,我們可以細細琢磨一下《八花圖卷》裡的顔色是怎麼調制出來的。

胭脂加赭石

淡淡的胭脂色加上赭石後就會變成一種嬌嫩的暖水紅(圖1),沒有胭脂的冷豔也沒有赭石的老成,非常鮮嫩,适合分染在花朵的花蕊深處,等分染完畢再輕罩一層蛤粉,那便是白裡透紅的花朵。通過對赭石和胭脂比例不同的使用,這種水紅可以有各種偏向。可以偏暖也可以偏冷。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1 【元】 錢選《八花圖卷》(局部)胭脂加赭石

胭脂加墨加花青

胭脂和花青都是溶于水的植物性顔料,先将墨調于胭脂中,再将花青調進這個黑紅色,出現的是黑紫色。根據需要增加胭脂和墨的分量,經常用于染白梅花的花托部分(圖2)。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2 【元】 錢選《八花圖卷》(局部) 胭脂加墨加花青

赭石加石綠

這個顔色經常用于染葉子的莖部,使石綠偏暖更為穩定,更接近自然态(圖3)。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3 【元】 錢選《八花圖卷》(局部)赭石加石綠

墨加花青加藤黃

花青和藤黃相加會呈綠色,藤黃的分量越大則越嫩綠。少許藤黃加花青加墨,以花青和墨為主,就是一種比較文氣的藍綠色(圖4)。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4 【元】 錢選《八花圖卷》(局部)墨加花青加藤黃

石綠加藤黃加赭石

經常用這個顔色來罩染葉子的背面還有花苞、花托等。石綠加赭石是偏暖的灰綠,再加稍許藤黃會顯得比較嬌嫩(圖5)。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5 【元】 錢選《八花圖卷》(局部)石綠加藤黃加赭石

石青加石綠加花青加白粉

這個顔色裡面石青、石綠和花青的份量都比較少,調成一種灰藍色再加白粉,使其更為飽和和厚重(圖6)。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6 【元】錢選《八花圖卷》(局部)石青加石綠加花青加白粉

藤黃加赭石加朱磦

藤黃加赭石會呈一種金黃,再加一點朱磦會變成奇特的橘色,經常用于點花蕊,隻要一點點會非常提神(圖7)。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 7 【元】錢選《八花圖卷》(局部)藤黃加赭石加朱磦

我在創作中也多用“灰”色調,這也是研摹古代作品的受益。每當創作之初,我都會事先設計好畫面的主色調,很少會用到明度很高的顔色,間色用的比較多,就好像過濾掉一層一樣。比如我們看到的經典古畫都是經過歲月的洗禮,即便是最豔麗的色彩,随着光陰的推移,已經火氣盡褪,我們并不知道這些古畫在最初的顔色是什麼樣子,但它們現在呈現的樣子,醇厚的朱紅,深邃的靛藍,溫潤的石綠,這應該就是色彩的“包漿”了。

以下是我的作品《失憶症》的步驟圖和局部圖,供大家參詳。

石青加朱磦

石青和朱磦是對比色,一般很少會把兩者疊加使用,但我發現兩種鮮亮的石色會産生一種灰,根據石青的深淺這個灰也會相對的變化(圖8《失憶症》步驟圖)。石青的分量大于朱磦就是一種偏藍的灰。在我的作品中經常會使用這種對比色調和而成的灰。《失憶症》中的底色就是石青加朱磦反複多次地疊加、清洗,最後而得。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8 高茜 《失憶症》步驟圖 石青加朱磦

墨加胭脂加花青加石青

花青加胭脂會呈紫色,在這個紫色上面上一層淡淡的墨,最後用四青罩染。染出來的藍色有花青的沉穩也有石青的跳躍(圖9《失憶症》局部))。其實,雖說層層疊疊顔色很多很複雜,但用量都不多,每一層也都是比較薄,中國畫本身就是很内斂很含蓄,是以這些顔色變化都是極精微和細膩的。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9 高茜 《失憶症》局部 墨加胭脂加花青加石青

赭石加花青加墨

當你需要一個藍黑色但裡面需要透一點點暖時,可以這樣疊加。但注意花青和赭石相加會沉澱,是以盡量分開染上去(圖10《失憶症》局部)。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10 高茜 《失憶症》局部 赭石加花青加墨

胭脂加石綠

赭石加石綠會變成一種暖灰綠,而胭脂加石綠會變成一種中性的灰綠。我們觀察大自然,會發現很多顔色是十分微妙的,胭脂加石綠的顔色就很微妙。頭綠和三綠加胭脂的效果會相差很大。胭脂的分量大于石綠就會變成一種雅緻的绛紅色(圖11《失憶症》局部)。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11 高茜 《失憶症》局部 胭脂加石綠

石青加胭脂加白粉

石青加胭脂呈藍紫色,再罩上白粉,變成粉藍紫色(圖12《失憶症》局部)。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圖12 高茜 《失憶症》局部 石青加胭脂加白粉

我們在參摹古畫技法的同時,更應該體味畫中所傳遞的氣息,顔色是能展現畫面氣質的因素。時間是一個巨大的因素,加上空氣、水分、氣味、風沙雨塵,甚至人的氣息……這些諸多的附着物最後綜合而成我們現在所見。是以,有時我們實在不知為何陳年的美酒入口就是那般溫厚,畫上的顔色便如何也畫不到那份從容。

藝術家——高茜

曆代名畫解析:跟着高茜學習錢選《八花圖卷》的用色

1995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獲碩士學位。1999年至2013年,就職于上海美術館。2016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