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昌平丨信義小哥盧志強:史各莊這個家,暖到了我們心坎上

作者:星星飛翔

西北漢子,1979年出生的盧志強說,“他已度過了人生中最絕望的時刻,在史各莊街道暖心驿站他找到了家的感覺。”

他曾是身家百萬的大老闆,在沈陽擁有一支35輛貨車的物流車隊,經營過一家400餘平的酒店,在北京還開了一家200餘平的超市,由于經營管理不善,資金周轉不靈,他賠光全部積蓄200餘萬元。

年過40,為了還清創業欠下的60萬債務,他來到北京當外賣騎手。如今,盧志強走出人生低谷,收獲了充實與快樂。回顧過去,他說:“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但任何時候從頭再來都不晚!

昌平丨信義小哥盧志強:史各莊這個家,暖到了我們心坎上

3年還清60萬,他為信義奔跑

盧志強曾是北京衛戍區的一名特種兵,從部隊退伍後,盧志強被配置設定到沈陽煙草公司成為一名稽查從業人員。一個月300多塊的收入,既要負擔弟弟的生活,還要養家糊口,常常讓他捉襟見肘。

2001年,幾經思索,盧志強決定拼一把,于是他辭去煙草公司的“鐵飯碗”。

在戰友的介紹下,他入職北京國美電器總部,一身擒拿格鬥好本領的他,負責國美電器重要上司及家人的安保工作。

在随後的7年裡,他入職人事部,伴随着國美的發展壯大,他先後轉戰鄭州、天津、上海分部。

2008年,盧志強花6萬元購買了兩輛舊貨車開始了自主創業。

不到兩年的時間,公司員工從2人發展到将近70人,從2台車發展到35台車,基本上覆寫了遼甯地區國美、蘇甯、安得物流居家派送工作。

2016年,盧志強的公司轉型,他拿出全部積蓄200餘萬投資了一家酒店和超市。

2017年,由于經營管理不善,資金鍊斷裂,酒店、超市相繼倒閉,投進去的200萬元也打了水漂,30多輛車賣了以後,還虧欠員工工資60萬。

“生了一場大病,像是死過一回。”盧志強說,創業失敗後,他一直不敢面對家人。陷入人生低谷時,不想閑着的他為了多賺點錢,來到北京成為了一名外賣騎手。

入職後不久,一個月送了将近1800單,盧志強就成為“單王”,月收入一萬多元。除了收入的增加,通過送外賣,盧志強也漸漸走出了創業失敗的陰霾。

“不能欠别人的,哪怕不吃不喝也要還債!”為了多還債,他住進月租260元的地下車庫。每天中午跑着回去做飯,有時隻舍得吃一頓飯。早上6點多起來送外賣,一直幹到淩晨2點,他的體重從140斤瘦到了110斤。

有一次,夏天下暴雨,手裡的訂單又多,一個訂單找不到路,他在大雨中摸索了一個半小時,淩晨2點才送到客戶的手中。他想為客戶賠償,客戶卻不接受,堅持要投訴他。

“還是被罰了50元,疫情期間進不去寫字樓,大冬天後半夜被鎖到小區裡保安不給開門,委屈是真的委屈,”盧志強紅着眼睛說道,“讀國中的女兒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每次考試都是全校前5名,女兒對我說,爸爸你是最棒的!”

“太能吃苦了,經常到幹到後半夜,”從沈陽和盧志強一起打拼4年的外賣小哥羅寶良說:“人好,不然不能和他一起來北京,特别有正能量的一位好大哥!”

2021年3月的一天,盧志強給妻子打了一個電話,“老婆,欠别人的債,我全都還完了,離家3年了,我要回家看看了!

由于表現優異且具有管理經驗, 2021年3月,入職将近3年的盧志強,被提拔為朱辛莊片區餓了麼外賣隊的隊長,管理30餘人的騎手隊伍。

史各莊這個家,他們暖到了心坎

“太孤單了,其實風餐露宿不是最苦的,最難過的是客戶的白眼,和備受歧視,在驿站這個家,我們有了歸屬感,”孤身在外打拼,望着萬家燈火、車水馬龍,盧志強抑制不住地想家,“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被重視和溫暖。”

史各莊街道在周邊人員多、快遞外賣需求量大、“小哥們”比較集中的珠江、永旺、合生彙(在建)商圈建立了“史各莊街道暖心驿站”旗艦店,為快遞員、外賣員這些戶外勞動者們提供“家一樣溫馨”的休息場所。

在暖心驿站的辨別牌上,有個類似“太極”的圖案,驿站志願者劉彬告訴記者,這是街道與快遞小哥共同設計的,融合了各家快遞外賣公司的标志性顔色,寓意來到暖心驿站都是“一家親”。

為了更好地服務“小哥”們,街道成立“史各莊地區快遞外賣企業聯盟”,從業人員通過到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建立快遞外賣小哥微信群等方式,收集到停車困難、不讓進小區、子女入學等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對于簡單的問題,先有專班人員辦理或答複,對比較複雜的問題,連結街道市民訴求辦理平台,利用訴求辦理機制督促辦理。

“現在每天都有将近30位小哥來驿站歇歇腳。”史各莊街道從業人員表示:“據統計,轄區約有近400名快遞外賣小哥,為了更好地服務他們,目前共建成三級暖心驿站14個。”

同時,街道秉承“建好更要用好”的理念,除招募熱心志願者負責驿站日常營運外,依托暖心驿站實體陣地,依據需求導向,堅持為新業态群體辦實事,做到随時解決“小心願”,集中幫助“大心願”。通過義診、義剪、急救知識教育訓練等“送健康”,通過交通法規教育訓練、定制安全頭盔等“送平安”,通過提供法律咨詢、工會入會等“送權益”,共同制作月餅、插花等節日物品“送祝福”。

“有了這個驿站之後,我們在史各莊有了個家,喝口熱水不用去求人了,也不會被人攆來攆去了,”盧志強拿起手機指着一個騎手微信群說,“我們在群裡問個事情,比如:打疫苗的事,街道從業人員都是第一時間響應,從來沒有不耐煩的時候,都是有問必答,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真的是感到暖心。”

針對新業态群體集中反映的停車難、充電難、存儲難等問題,街道協調各方力量,将珠江摩爾7号樓北側劃定外賣車輛停放區域,改道加裝354米安全護欄,在暖心驿站對面加設2個充電箱,并在昌藝園社群安置存放架,解決合理訴求57項。

“街道工委副書記鄭雪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她和物業多次溝通,”盧志強高興地說,“栅欄終于打開了,這樣以來我們節省了5、6分鐘的時間,我們的電動車可以直接停到台階上,迅速進入商業區了!”

珠江摩爾商業區的鐵栅欄不僅是打開了,還重新規劃了行車區域 ,建立的欄杆區分了行人和騎車區域,這樣不僅美觀,還友善小哥們送餐送貨,新修了友善車上行的坡道,得到小哥群體高度贊揚。

“一個月花300元,我們就可以在這裡掃碼換電池,不用回家充電,這樣既安全又友善”,盧志強指着驿站門口一處電動車換電租賃裝置說,“街道聽取了我們的建議,不到兩天的時間,這個裝置就給配齊了,這些都實實在在暖到了我們的心坎上!”

見義勇為,他是史各莊的兼職“安全員”

“對于交通法規,以前幹物流的時候,我經常琢磨。”遇到危險,特種兵出身的盧志強本能地就會往上沖。

2020年8月的一天,在史各莊橋下,一輛奧迪車撞到了行人。

“行人的腿已經被壓斷了,車主太緊張了,還要上去倒車,”盧志強緊張地說,“行人的腦袋就卡在車轱辘邊上,車主隻要再動車,行人随時有生命危險。”

“快撥打122”“您撥打120”,一把拉住驚慌失措的車主,盧志強快速攔截住了幾位行人,衆人合力把奧迪車擡起,救護車及時趕到把傷者火速送往醫院。

救完人後,盧志強又匆匆忙忙去送餐了,奧迪車主給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哥們每天走街串巷,他們更能發現社會治理中那些細枝末節的問題,通過‘小哥來幫忙’機制,讓他們化身‘網格員’,将發現的問題上報,街道牽頭解決,共同踐行回天有我。”史各莊街道從業人員表示。

“您好,我們邀請您一同加入到我們的文明出行隊伍當中來。”針對電動自行車的主要使用群體-快遞小哥、外賣小哥,近日街道多次組織召開“交通文明我先行,小哥在行動”主題宣傳活動,在号召廣大小哥嚴格遵守交通法規的同時,特别強化了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有關問題的宣傳普及,通過發放宣傳材料和有關知識的講解,活動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這是街道對咱的信任,感覺身上也多了一份責任。”盧志強說着,把一張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宣傳海報貼到了後備箱,“每周我們小分隊都會貼,我們走到哪裡,就要把安全宣傳帶到哪裡。”

“退伍不褪色,盧師傅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讓我們很感動,我們希望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把這種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外賣小哥,”史各莊街道從業人員宋美姗說。

2021年10月1日,盧志強鄭重地向史各莊街道工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時機成熟,還會考慮創業,”對于未來,盧志強和女兒有一個約定,“爸爸在這裡奮鬥,等你考上北京的大學!”

文/孟钰林

編輯/謝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