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uò dào gēn
别名糯谷根、糯稻草根
來源禾大學稻屬植物糯稻oryza sativa l. var. glutinosa matsum.,以根狀莖及須根入藥。夏秋兩季(北方秋季)糯稻收割後,挖取根狀莖及須根,洗淨曬幹。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養陰,止汗,健胃。用于自汗,盜汗,肝炎。
用法用量1~3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别名糯稻根須、稻根須、糯谷根、糯稻草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大學植物糯稻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yza sativa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兩季,糯稻收割後,控取根莖及須根,除去殘莖,洗淨,曬幹。
原形态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叢生,高約1m左右。葉鞘無毛,下部者長于節間;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5-25mm,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扁平,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30-60cm,寬6-15cm。圓錐花序疏松,成熟時向下彎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長圓形,兩側壓扁,長6-8mm,含3小花,下方兩小花退化僅存極小的外稃而位于1兩性小花之下;穎極退化,在小穗柄之頂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長3-4mm,兩性小花外稃,有5脈,常具細毛,有芒或無芒,内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長1mm;雄蕊6;花藥長2mm;花柱2枚,筒短,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伸出。穎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環境: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
資源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
性狀性狀鑒别 全體集結成疏松的團狀,上端有分離的殘莖,圓柱形,中空,長2.5-6.5cm,外包數層灰白色或黃白色的葉鞘;下端簇生多數須根。須根細長而彎曲,直徑lmm,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表皮脫落後顯白色,略具縱皺紋。體輕,質軟,氣微,味淡。
顯微鑒别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少數殘存,壁略木栓化,棕黃色。皮層寬廣,外皮層細胞與表皮細胞上下交錯排列;下方為i列小形木化厚壁細胞,4-6角形;其内為多列薄壁細胞,放射狀排列;多數細胞分離解體,形成大的氣腔,僅有細胞壁殘存,近内皮層的薄壁細胞小,内皮層細胞的内側壁加厚。中柱鞘為1列薄壁細胞;初生木質部多原型,韌皮部束位于木質部弧角間,後生木質部有5個大導管,木纖維發達。髓部細胞壁厚,木化。
鑒别理化鑒别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1g,加70%乙醇2ml,溫浸30分鐘,過濾。濾液供點樣用,以果糖烯酸液對照。分别點樣于矽膠g薄闆上,用乙酸乙酯-甲醇-乙酸-水(12:3:3:2)展開,以α-萘酚硫酸試液噴霧後加熱顯色,供試品與對照品在相應位置處顯相同色斑。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洗淨,撈出瀝幹水,初段,幹燥。
飲片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段片或集結成疏松團狀。根莖段呈圓柱形,黃棕色,直徑3-6mm,中空。根段外表棕黃色或黃白色。體輕,氣微,味淡。貯幹燥容器内,置通風幹燥處。
性味甘;平
歸經肝;
功能主治養陰除熱;止汗。主陰虛發熱;自汗盜汗;口渴咽幹;肝炎;絲蟲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場,15-30g,大劑量可用60-120g。以鮮品為佳。
臨床應用用于陰虛發熱,自汗盜汗,口渴咽幹。糯稻根有一定的養胃陰、除虛熱和止汗作用。對病後陰虛發熱及肺痨蒸熱盜汗者,尤為适宜。單用力薄,常随證配伍,如陰虛發熱,口渴咽幹者,配生地、麥冬、地骨皮之類以養陰清熱;自汗盜汗者,配浮小麥、牡蛎之類以斂汗。《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配苡仁、白蔻、陳皮、谷芽,治胃弱食少;配黃芩、白術能安胎。”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