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位西力"建設說明:60%的村苗業務依賴電子商務

作者:小新體育 說

《中國經營報》(記者賈立坤文/圖)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農業電子商務國家的過程中,科技發揮了助推作用。數字村不僅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走訪山東省濟南市文昌街西裡村,探讨這個昔日的小村莊是如何借助科技力量提升為"國家科惠農興村示範村"的。

"數位西力"建設說明:60%的村苗業務依賴電子商務

西裡村

"數位西李"開始結出碩果

"美麗的西裡我的家鄉,綠樹成蔭的風景,苗圃開花的美麗畫廊,果實山藥溢着芬芳......"全國勞動模範,西裡村支部書記劉繼傑在手機上唱了一首村歌,向記者展示數字鄉村揚聲器一鍵喊叫,一鍵廣播功能。據了解,使用揚聲器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可以随時随地向村民傳達資訊。據悉,在今年的村委會選舉中,劉繼傑正在通過數字村的擴音器和數字村平台首次釋出資訊。今年西李村的選舉也是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數字村揚聲器的建設吸引了許多鄰村幹部前來參觀學習,發揮了帶動作用。

步入西麗村,水泥路寬闊整齊,村廣場上安裝有兩個大螢幕,播放村風村風貌、數字村落和村落動态等内容。記者看到,這裡已經建成了千兆5G、千兆寬帶、千兆Wi-Fi,村裡實作了免費Wi-Fi二次覆寫。通過中國聯通的"數字村平台",西立村實作了"雲上西裡"。記者在手機終端上看到,平台包括村辦公門戶、資訊披露、政府内部辦公數字化、通知、直播等接口。

事實上,完成這一轉變隻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鄉村煥發活力,資料是寶。劉繼傑表示,在中國聯通的幫助下,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西李村大資料平台的建設已初見成效。據悉,西裡村安裝了兩塊大型數字螢幕,并安排了42個監控點,該村大螢幕可以實時監控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大大增強了村民保持村民衛生狀況的意識,亂扔垃圾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與此同時,村裡的家居安全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正如村民們所說:"不再像以前那樣,每天都關門了。

"作為全區發展的先進村,西裡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都在提高,村民們非常關心花多少錢,怎麼花。而保護村民知情權和監督權的最好辦法,就是實作"陽光透明"。劉繼傑說,"西立村通過數字農村平台在智慧村務視窗,促進農村黨務、政務、财經等資訊公開,村民不必去村裡開欄檢視村務資訊,在手機端'點選一下'即可實時通路。"

今年2月,西裡村被認定為濟南數字村基準村。一個小型的數字平台,通過手機,整個村莊緊密相連。同時,這裡的生活環境和鄉村風情也在悄然變化。

"數位西力"建設說明:60%的村苗業務依賴電子商務

劉繼傑向參觀者介紹"數位西李"建設

60%的育苗業務依賴于電子商務

在西麗村的"新時代農民工坊",記者看到了一個"西裡電子商務交易中心"。劉繼傑說,這是該村打造的線上服務平台,通過易農資訊社會為村裡的農産品提供服務。義農資訊社會是農業農村部資訊輸入項目的一部分。

據了解,西李村戶主有210戶,總人口1002人,主要産業有苗木和山藥産業,前者是大頭。西裡村人劉繼傑說,以前村裡人做種苗生意主要是靠"跑斷腿"。随着村民不斷"觸網",許多企業開始上網。

2018 年,奚立存加入銀農資訊社會,在其上公布了相關交易資訊,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客戶易量也在逐漸增加。"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村裡大約60%的幼苗業務現在在網上交易,主要是山東客戶和外國客戶。他預計電子商務的份額将在未來進一步上升。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相關資料,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産品電子商務國家。近日,在視訊直播、商品網絡等新型電子商務創新的帶動下,農業電子商務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2019年農産品網零售額占農産品交易總額的比重已達到10%,電子商務成為農産品銷售的重要管道,也是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和"超正常武器",鞏固和擴大消除貧困和鄉村振興的成就。

據悉,經過多年的發展,西裡村産業形成了"支協、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實驗基地和農民"的經營模式。西裡村個人所得達到4.4萬元左右。目前,奚立村正在建構"網際網路+産業"模式,充分利用大資料平台弘揚西立村美麗産業,同時利用智能家居吸引遊客,提高民間旅遊的品質和水準,為旅遊業的發展賦能。

今年7月1日,西裡村首批16棟智能家居将開門迎客。走到門口,燈自動亮起,開門,窗簾自動打開,空調啟動,空氣淨化器開始"冒煙"......據介紹,後續馬桶還将安裝"智能魔鏡",可實作天氣、網際網路、看戲等功能的播出。"'老院子和智能家居'會給你一種不同的感覺。"劉繼傑說。

據了解,西麗村的數字化一直位居長青區、濟南市乃至整個山東省的前列。"我們有信心和毅力,把數字村建設得更完美、更'接地氣'、更适應村落發展,給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讓環境更宜居,治理更有效。"劉繼傑說。

"數位西力"建設說明:60%的村苗業務依賴電子商務

更多"數位西李"即将上路

根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将占總額的36.2%,但農業數字經濟的滲透率僅為8.2%。随着資訊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令人耳目一新的數字鄉村景觀正在慢慢蔓延。

今年3月,作為青島數字村試點鎮,平度市仁兆鎮推出了"和美仁趙"數字農村平台。據了解,任兆鎮蔬菜種植面積11.5萬畝,是青島市的蔬菜之鄉。憑借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5G網絡等技術,任兆珍讓蔬菜種植"易于管理"、"易于銷售"和"易于借貸"。今年以來,該鎮網上交易大蒜、芋頭、韭菜、泡菜等蔬菜15萬噸,當地菜農普遍反映,賣菜比較容易。

今年5月,河南省新鄉市嘉縣南洋屯村,莊鄉鎮所在地,安裝了36台建立的"千裡眼"和14套"雲廣播",不僅可以照護家庭養老院,還可以講教育,實作資訊化村保護。

河南省臨沂縣六合市智慧辣椒田埋藏了大量傳感器,其中缺水、缺肥的地方,将實時監控,資料也将上傳到平台,使農民有針對性地施肥澆水、噴灑農藥,節省人力成本,幫助農業精準、智能化、規模化發展。

《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提出,農業數字經濟在農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将從2018年的7.3%提高到2025年的15%,農産品網絡零售額占農産品貿易總額的比重從2018年的9.8%提高到2025年的15%,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從2018年的38.4%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70%。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三大電信營運商已經開始繼續在數字農村工作,為農村地區提供負擔得起的、負擔得起的、運用良好的資訊通信基礎設施,更多的"數字西裡"正在神州土地上快速複制,快速增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