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等、忍、穩、狠、隐”——大清相國陳廷敬的官場修行之路

作者:東山遠志
“等、忍、穩、狠、隐”——大清相國陳廷敬的官場修行之路

讀《大清相國》最初的動力是因為原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為他“點過贊”,讓我忍不住想要一窺其成色幾何。不想,讀之一半時便想着要寫些什麼,終于,還是決定等通讀之後再下筆。

“等、忍、穩、狠、隐”——大清相國陳廷敬的官場修行之路

《大清相國》的主人翁是康熙朝一代名臣陳廷敬,在名臣輩出的康熙王朝,他幾經沉浮,馳騁官場五十多年,曆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終老相位,“寬大老成,幾近完人”是康熙皇帝對他一生的評價。

我們深知,自古以來為官者最難的不是難在固守清貧,而是難在如何立足,正如康熙皇帝所說,官場自古被稱為“宦海”,海是什麼?是無風也要起三尺浪的地方。然則一股清流要想在這排空濁浪中競得一席之地是何其難也。

“等、忍、穩、狠、隐”——大清相國陳廷敬的官場修行之路

陳廷敬剛入仕途時少年意氣,是以得罪過不少王公大臣,身處政治漩渦,險象環生,幸得恩師衛向書居中斡旋,化險為夷,并教導他官是熬出來的,要“等”;入朝後,伴君如虎,同僚似狼,屢受排擠,嶽父李祖望又教會他要“忍”;康熙親政,少年英主,天威難測,他又漸漸悟出要“穩”;官居要職後,他為民請命,懲惡揚善,在同明珠、索額圖、徐乾學等康熙帝的心腹權臣的鬥争中巧妙周旋,暗下重拳,被逼出了個“狠”;當他官拜文淵閣大學士,首輔大臣,站在政治生涯的頂峰,又在賢妻月媛地規勸下急流勇退,告老還鄉,參透了一個“隐”。

“等、忍、穩、狠、隐”——大清相國陳廷敬的官場修行之路

陳廷敬的故事讓我想起另一個人——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千古詩文、瑰麗文章的北宋文豪蘇轼。隐約中可以看到蘇轼與陳廷敬身上衆多的相似之處——都是不世之材,都少年得志,都有一顆赤子之心,胸懷天下;都深得皇家賞識,蘇轼與其弟蘇轍更是被當朝太皇太後稱為蘇門為大宋朝培養的兩位宰相之材。然而同樣的青年才俊,卻在仕途上前程迥異。蘇東坡遭同僚排擠,屢遭放逐,最終對官場心灰意冷,長作了嶺南人;陳廷敬雖是起起落落,卻最終能登臨相位,成輔弼良臣。隻能說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等、忍、穩、狠、隐”——大清相國陳廷敬的官場修行之路

從“等”到“隐”,陳廷敬更懂得做一個好官的訣竅——把事情做圓了未必就是奸猾,禮尚往來未必就是貪墨,給自己留餘地也是給官場上那一泓清泉留一個位置,隻有自己先能在這風口浪尖立足才能圖為民請命之志;而蘇東坡縱有宰相之才、兼濟天下之志,個性卻過于剛硬耿直,始終沒有參透“理是直的,路是彎的”的道理,何況又是木秀于林。可惜了一代英才,留給我們更多的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不羁與灑脫,而為官的功績似乎都濃縮成西湖蘇堤上那一抹風景。嗚呼!東坡先生本應該學學陳廷敬,做得更好。

讀罷《大清相國》,掩卷而思,陳廷敬的為官之道,為人之道,于今是不是也有着極為現實的意義,極為深刻的啟示呢?

“等、忍、穩、狠、隐”——大清相國陳廷敬的官場修行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