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字文優。在三國演義裡,李儒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識人看人都是一流的。盡管董卓死後被人殺害,可是也不失為一個很有作為的謀士。不過曆史上的李儒卻沒有那麼有本事。
士分很多種類型,有善于軍事的如張良,有善于籌集錢糧的如蕭何,而李儒這一類謀臣則是善于勾心鬥角的謀略,有如陳平。 李儒的确是一個很好的謀士,但是在曆史長河中厲害的謀士如群星閃耀。我們喜歡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人物,不太欣賞雖然很強但是陰狠的謀士就是了。是以别說區區一個李儒,就是功績可以與漢初三傑張良、 蕭何、韓信相比肩的陳平也很少被提起。 再加上他保的人實在是,嘿嘿。
據曆史記載,李儒本來是當時有名的做學問的行家裡手,當時稱為博士。因為很有名氣,漢少帝劉辯即位,被任命為郎中令。這郎中令本屬九卿之一,地位頗高,當時兼管着皇帝身邊的保衛工作。 文學青年曆來如此,在政治上本就屬于投機取巧的一類。董卓被何進矯旨進京,李儒發現董卓的大腿很粗,于是政治上趕緊右轉,搖身一變,成為董卓的座上客。注意正史上李儒以前和董卓并不熟悉,更不是董卓的女婿。 李儒是個很有學問的,自然得到董卓的青睐。為了更好地看看李儒是不是效忠自己,董卓就派李儒前去鸩殺漢少帝劉辯。當時董卓手下握有重兵,已經廢掉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

曆史上董卓不久就死翹翹了,當然與貂蟬無關,不過呂布是參加的。後來,李傕郭汜繼續擾亂朝綱,王允也是以受到牽連。此時李儒似乎抓到了救命稻草,拼命地浮出水面。據《後漢紀·後漢孝獻皇帝紀》: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舉博士李儒為侍中,獻帝诏曰:“儒前為弘農王郎中令,迫殺我兄,誠宜加罪。”辭曰:“董卓所為,非儒本意,不可罰無辜也。”看來這個時候,李儒還想在前面表演一番,可惜新皇帝不給他機會,盡管新皇帝翅膀不硬,但是他說當初你殺我兄長的時候,我是記恨你一輩子的。那個叫李傕的,雖然拼命地為李儒開脫,可惜污點就是污點,不會因為他的學問高,會點一技之長而消失。
後來的李儒就杳無音信,或許他覺得自己可能永無出頭之日,退出于朝廷之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