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趙氏孤兒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這個趙家和晉國君臣之間,可以說幾百年來是相愛相殺,最危險的一次,是趙家滿門滅族,殺的就剩下一個人了。

這個趙氏就是後來的趙國,他和秦國是同姓的,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祖先沒給大家留下什麼好印象,這個趙氏在晉國好幾次都受到打壓。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最早被打壓的是趙盾,這個在曆史上非常有名,而且還引出了曆史上著名的秉筆直書的史官董狐,就是文天祥在正氣歌裡誇贊的“在晉董狐筆”的董狐。

那麼董狐寫了什麼,讓後人稱贊他是秉筆直書呢,就寫了六個字,晉趙盾弑其君,這麼說來是趙盾殺了國君,董狐敢于書寫,這部明擺着趙盾是個大壞蛋嗎?

事情可沒那麼簡單,原來這個趙盾是個典型的倒黴蛋,趙盾本來在晉國混得風生水起,但晉靈公非常不喜歡他,幾次三番要殺他。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古代不像後世有了皇帝之後,一個诏書你就得死,那個時候還需要各種陰招,比如說派刺客暗殺,結果刺客看到趙盾勤政自己死了。

在宴會上埋伏刀斧手,結果被屬下看不過去,救了趙盾一命,總之這個晉靈公實在是太不像話,好幾次都想弄死這個一心為國的趙盾。

最後趙盾實在沒辦法,惹不起我還躲不起,于是趙盾就逃走了,就在快要逃出國境的時候,突然出來消息說,晉靈公被同族的趙穿給殺死了。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就這樣,董狐這個古代史官的楷模,在曆史上記了一筆,說戰盾殺害了國君,但趙盾明明沒有殺人呀,孔子聽說了這件事之後,還感慨的說,趙盾是國家好總理,董狐也是個好史官,要是案發的時候,趙盾逃出了晉國,就能避免這個後果産生。

這話的邏輯放到現在講就是,趙盾作為國家總理,對國君的死負有責任,而且趙盾回來之後,趙盾并沒有懲罰殺人兇手,是以董狐認為就是趙盾殺了國君。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就這樣趙盾就背上了弑君的惡名,但這趙家的倒黴日子還沒完,沒過多少年,就發生了著名的趙氏孤兒事件。

事情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屠岸賈是個奸臣,陷害趙氏一門,結果全族被殺,隻剩下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程嬰為了保護這個嬰兒,犧牲了自己孩子的姓名。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這是大家熟悉的故事,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于史記,隻在某些細節做了改動,讓故事看起來更加感人,《史記》是公認的史學巨著,那這麼說來,趙氏孤兒這件事看來是闆上釘釘沒什麼可說的了。

如果說史記是史學家們的信仰,那麼左傳就是古代士大夫的信仰,如果這兩本書起了沖突這可就不好辦了。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如果根據《左傳》的描述,很顯然這個故事有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趙氏一門的确遭遇了慘禍,但那都是趙朔之妻趙莊姬,跟趙朔的叔父趙嬰齊通奸,由此引發的慘案。

是不是有點大跌眼鏡,但從《左傳》的地位和具體的史料來看,這個故事的真實版本就是這個,沒有什麼奸臣當道,更沒有什麼門客忍辱負重。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那麼太史公司馬遷為什麼要在趙世家裡寫這麼以蕩氣回腸的故事呢,這肯定不是他故意編造的,司馬遷《史記》的真實性是不斷被驗證的,他之是以寫這個故事,是因為司馬遷寫作的風格,就是習慣于到當地采風,并聽取當地人對某人某事的描述。

巧的是,晉國後來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當家的趙氏孤兒變成了趙國的先祖,于是這個醜聞慢慢地也就在趙國故意的被人掩蓋和改編,因為每個家族都有掩蓋醜聞的原始沖動,更不要說是一國國君的家族了。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司馬遷也沒有故意編造故事,他去趙國聽到的,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這個版本,幸好還有别的史料和《左傳》的記載,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

有時候文學的真實和感染力,和曆史并不完全相同,我們熟悉的很多故事,其實并不是曆史的真實,感動得歸感動,曆史的歸曆史,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趙氏隻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