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讓将軍徐立清:讓級别、讓軍銜、讓職位,唯一正兵團級開國中将一、讓級二、讓銜三、讓位

作者:活史仁穆

徐立清,1910年出生于河南商城吳店區申家灣 (今屬安徽金寨縣) 一戶貧農家庭。

1929年徐立清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徐立清不僅從大别山區到天山腳下,轉戰南北,功績卓著,而且在政治事件中保護了很多上司,他曾智保周恩來,義救洪學智,為張愛萍平反,全力支援鄧小平。

徐立清本來是上将,因為他要求降級,才成為中将,而且還是中将中唯一的一位正兵團級。他一生兩袖清風,鐵骨铮铮。

1929年8月。

滂沱大雨,狂風吼刮着,在深山一個黑影艱難地踽踽地走着。

天,很黑,幾乎伸手不見五指。

路,很遠,偏偏又逢凄風苦雨。

但是徐立清就隻有一個願望,參加鄂豫皖紅軍。

走呀走,走過了不知多少關山險阻;奔呀奔,奔過了不知多少河川道路。

終于,他找到了紅軍的隊伍,并成為了一名年紀很小的紅軍戰士。

作為一名紅軍戰士,徐立清不僅作戰勇猛,而且思想進步很快,剛滿20歲,他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在鄂豫皖蘇區的戰火中,徐立清開始在政治上、軍事上展示出了才華。

三讓将軍徐立清:讓級别、讓軍銜、讓職位,唯一正兵團級開國中将一、讓級二、讓銜三、讓位

徐立清曆任紅一軍(軍長許繼慎,副軍長徐向前) 第三十二師經理處書記、紅四軍 (軍長邝繼勳,後為徐向前) 十一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四軍三十二團政治處主任、紅四軍十二師政治部主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後方總醫院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總衛生部政委。

他參加過鄂豫皖蘇區四次反“圍剿”、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六路圍攻”等重大戰役、戰鬥。

在長征的路上,他作為紅四方面軍後方總醫院政治部主任上司衛生部,竭盡全力,挽救了無數受傷的紅軍戰士,減少了非戰鬥減員,這在當時中國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來說,是非常困難得。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以後,徐立清随徐向前西渡黃河,西征長期統治甘肅、甯夏、青海三省的馬家軍,試圖打通與蘇聯的交通聯系,友善抗日。

然而不幸的是,西路軍吃了敗仗,徐立清在帶領數千傷員到祁連山開展遊擊的時候,不幸被俘。

就這樣,徐立清和秦基偉等人被押往甘肅涼州。

在大牢中,徐立清牽頭成立了獄中黨支部,他的核心工作就是兩點:一、做好犧牲的準備,要求大家喊口号,要讓群衆知道馬家軍殺的是共産黨;二、做好越獄準備,一旦逃出大牢,就要準備長期的遊擊工作,等到力量擴大了就去尋找主力。

然而沒多久,徐立清等人又被押送蔣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部隊駐地蘭州,經過黨中央多方營救,徐立清等人終于被釋放。

出獄後的徐立清,輾轉至劉伯承上司的援西軍工作,開始在援西軍政治部教育科科長,負責解救、收容失散的原西路軍。

全面抗日戰争爆發以後,徐立清東渡黃河抗日,任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政治處主任,開始了開辟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的鬥争。

1940年,徐立清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後任陝甘甯留守兵團新編第四旅政委,一直到抗日戰争結束。

1947年7月31日,西北野戰軍成立,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

在這段時間裡,徐立清參加了保衛延安和解放大西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5月,徐立清與羅元發、副司令員張賢約在隴東黃土高原屯字鎮同敵軍血戰。

敵軍的飛機在屯字鎮上空低飛掃射,狂轟濫炸,徐立清在戰場上與敵人展開了七八次拉鋸戰,苦戰了一整天。

次日,敵軍又派10架飛機前來轟炸,到了晚上徐立清與羅元發接到彭德懷的指令才分三批迅速、隐蔽、秘密地從屯字鎮南面越過河溝突圍,撤出戰鬥,向東轉移,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困。

徐立清是最後撤退的,完成了阻擊任務,他給敵人留下了一座空城,這讓彭德懷感到吃驚。

這也是西府隴東戰役中最激烈的一戰。

三讓将軍徐立清:讓級别、讓軍銜、讓職位,唯一正兵團級開國中将一、讓級二、讓銜三、讓位

建國前後,徐立清擔任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政委,王震任司令員,率部進軍新疆。

在新疆,徐立清積極教育訓練骨幹幹部,成立幹部學校、黨校,教育訓練和改造起義部隊軍官,為新疆的安定和新疆早期的黨政軍建設人才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5年,全軍幹部定級,徐立清與羅榮桓主持這項工作。

而早在建國前,徐立清已擔任大兵團政委,是正兵團級,他在上報中央軍委的報告上寫“徐立清副兵團級”。

總幹部部羅榮桓部長、賴傳珠副部長都知道他是正兵團級,但是徐立清堅決“讓級”。

最後彭德懷也不同意,又将徐立清的“副兵團級”改為“正兵團級”。

1955年,中央軍委釋出了《關于評定軍銜工作的訓示》,8月毛澤東主席正式簽發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

這一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當時很多人都希望能得到更高的榮譽,但是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是戰功赫赫。

甚至有些人沒能正确地意識到問題,一些老幹部被評選為少将軍銜,都表示不滿,鬧情緒。

為了做好評銜工作,在羅榮桓的直接上司下,徐立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主持這項工作,他堅決一碗水端平。

當他看到自己被評為上将軍銜時,他将自己的名字悄悄“下調”到中将行列。

羅榮桓看到名單後,詢問他,表示他完全有資格評上将,于是又把他的名字加到了上将名單中。

最後徐立清又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寫了報告,希望由上将降為中将。

三讓将軍徐立清:讓級别、讓軍銜、讓職位,唯一正兵團級開國中将一、讓級二、讓銜三、讓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知道徐立清的事後,大為感慨,也給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寫了報告,希望由大将降為上将。

毛澤東收到他二人的信後,贊揚說:“這是一面鏡子,共産黨人自身的明鏡!”

徐立清得知許光達也要求降級,打電話給他,希望許光達不要受他影響,許光達對他說:“這是我們個人的想法,跟别人沒關系,要堅持下去做出榜樣來。”

在徐立清的再三懇求下,他被授予中将軍銜,排在中将之首,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彭德懷得知這件事時說道:“徐立清不簡單啊!沒有名利思想!”

後來周恩來親自找徐立清談話感歎道:“徐立清是一面鏡子,是難得的一位好同志。”

授銜晚宴上,國家主席劉少奇突然叫徐立清的名字,徐立清急忙來到劉少奇跟前。

劉少奇說:“你是一名應該授上将而沒授上将軍銜的中将。”

徐立清回道:“您是一位沒要元帥銜的元帥,我是向您學習!”

而彭德懷跑過來說道:“你們兩個都是好樣的!都是偉大的共産黨人!我比不過你們二位!”

1955年過完以後,徐立清心髒病複發,在工作崗位上累倒了,是以徐立清不得不住院治療。

他在住院的時候要求總幹部部的任免組織工作由宋任窮副部長兼管。

之後,徐立清病情加重,連檔案都不能看,隻能靠秘書給他讀檔案的要點。

等到身體稍微恢複一點時,他便找人談話,組織工作,十分勤奮。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徐立清為自己有病不能堅持工作而深感不安,他向賴傳珠建議物色一位年輕的同志接替他的工作。

賴傳珠将這個事報告給羅榮桓部長時,羅榮桓表示還是希望徐立清來主持工作。

在生病的這段時間,耽誤了一些工作,他隻得寫信給中央軍委寫信,請求讓位,建議免去他總幹部部副部長的職務,以便及時任命新人。

中央軍委對徐立清的建議非常重視,經過了研究以後,他們覺得還是需要徐立清出來工作才能服衆,并表示願意等他病好了再來工作,這樣的結果讓徐立清的思想包袱越來越重。

之後,他多次申請讓位,都沒有得到準許。

正是由于徐立清曾讓級、讓銜、讓位,是以人們尊敬地稱他為“三讓将軍”。

三讓将軍徐立清:讓級别、讓軍銜、讓職位,唯一正兵團級開國中将一、讓級二、讓銜三、讓位

“文革”期間,曾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政委、與“飛彈之父”錢學森搭檔過的谷景生被打成“叛徒”,出獄後谷景生找到徐立清,徐立清為他平反做了大量工作。

徐立清在文革時期,保護了鄧小平、周恩來,還救了洪學智等人。

1983年1月6日,時任成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的徐立清病逝于北京,享年73歲。

當時很多人都在徐立清的遺體前痛哭失聲,這些人大都是因為他的保護和平反,才能繼續為黨和人民工作,這也充分說明徐立清德高望重。

三讓将軍徐立清:讓級别、讓軍銜、讓職位,唯一正兵團級開國中将一、讓級二、讓銜三、讓位

在遺體告别儀式上,鄧小平最先來到靈柩前,向徐立清的遺體深深三鞠躬。還在病中的徐向前元帥聽到徐立清病逝的消息後,夜不能寐,徐向前元帥親自審查了對徐立清的悼詞,并專門附了一封深情的慰問信。

徐立清一生鐵骨铮铮,兩袖清風,艱苦樸素,平易近人。

源本立清去自清,路遙風霜不計程。惜君征途重謹慎,後繼有人慰英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