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導演請指教》昨晚開播第一期下,火藥味十足,你們期待的衆人怒怼畢志飛這場大戲不出意外上演了。
話說先導片的時候,畢志飛一出場,大家就在背後議論他。
後面導演室裡,相國強叉着手,嘲笑說:他是現象級導演。

梁龍配合接話,假裝好奇地問:就拍了一個争議特别大的是嗎?(還用問嗎?誰不知道,就算不知道,來之前不查查你的對手嗎?)
相國強回:就是豆瓣目前評分最低的一個電影。說完不屑地笑了。
梁龍看熱鬧不嫌事大,補了一句:那也挺牛。
畢志飛在演播廳邀請演員,他介紹說要拍《小城之春》,這部電影是百年百大華語電影之首,非常厲害,在電影人的心中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結果畢志飛說自己要拍這一部電影,大家都非常驚訝,表明了是不信任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怕他糟蹋這部電影。
德格娜豎了個大拇指:厲害,竟然敢選《小城之春》。
蔡康永眼睛看着天花闆,小心斟酌措辭:畢導演,首先選擇《小城之春》,讓我非常的驚訝,如果勇于改編一個經典的作品他首先就是要非常有勇氣。(用了兩個“首先”,看得出來他也不是很看好他)
後面制片人的房間裡尴尬地安靜了幾秒,然後陳祉希突然歎了一口氣,郝蕾跟着撲哧笑了一下。
陳祉希表情尴尬:我覺得我不是很了解,這個導演為什麼要去選一個如此有難度的作品。
方勵緊接着發表看法:因為你被豆瓣打成二點二分,就那樣所謂的俗,好,你現在要去追當年的文藝,那你可能又追錯了。陳祉希跟着點頭。王晶:如果有一些奇怪的效果的話,我就怕,會被費穆先生的崇拜者,罵死。
很顯然,大家都不看好畢志飛的這個決定,這本來就是一次改編作品的要求,别的導演都選有把握的,改編空間大的,比如《西遊記》,《哪吒》,《外星人》。要不就是自己擅長的,比如蔡康永選擇平劇主題的《水浒傳》,德格娜選文藝片。大家都走一個穩妥的路線,畢竟誰也不想一開始就被淘汰了,結果畢志飛不知道怎麼想的,選了一個百大華語第一,能夠無功無過就已經很難了,要想出彩幾乎不可能,是以他是自己把自己往火坑裡推。
李誠儒很直接就說:你敢于挑戰這部作品,我也就了解了你的豆瓣評分為什麼二點二。
顯而易見,選演員的時候,沒人選他,他很尴尬地站在台上。
下了節目,他再次邀請牛駿峰,再次被拒絕,自己找的演員,也各種質疑他,不管怎麼說,曆經艱難,最後還是完整地呈現給觀衆。
片子放完,影評團首先是給予肯定的,評價還很高,用上了“最喜歡”的字眼,還很細節地跟另外一部片子的運鏡做對比,說這對觀衆了解導演是怎樣工作得很有幫助,語氣昂揚激烈。
把畢志飛給說哭了,之前的委屈,不公平的待遇,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信誓旦旦說:不管之前怎麼樣,反正我想做一個好導演。說着說着又哽咽了起來。衆人一陣激烈鼓掌,包貝爾都露出了贊許的笑容。
到這裡你以為畢志飛會順利洗白?no!no!no! too young to simple!
陳祉希欲抑先揚,先給他一頓卡卡誇,然後輕輕的,溫柔的,問了一個問題:每一個人對這個電影都有不同層面上和深度的解讀。你認為哪一些解讀,是讓它會成為百年百大華語電影之首的電影?
這個問題看似沒什麼,但是暗藏玄機,别的電影,你可以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百年百大華語電影第一,你就不能自己瞎說,它一定有标準答案,而且電影學院老師教,就一定說過,很看重導演基本功。
但是畢志飛也許是被誇懵了,也許是掉以輕心了,他站在台上,摸了一下自己的肚子,像上司人講話一樣,先說:陳老師提得特别好。(一般是地位或者能力比問問題的人高才能這麼說,你要是上課被點名,先來這麼一句,怕不是會被揍吧)
我也是覺得很有幸,改編這麼一部作品,也有幸把這部作品介紹給很多的觀衆(怎麼聽起來那麼像領獎發言?)
在1948年的時候,主流關注的都是一些戰争以及戰亂之後的動蕩,但是費穆導演他就是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描寫了一段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故事,他寫的還不是三角戀,他寫的是人生的一種無奈,相愛的人未必在一起。。。。(我打不下去了,反正說了一大堆。在台上的誰不是專業的,還用你科普,真當人家是跟你請教呢!挖個坑往裡跳還挺開心)
最後他點評說:東方跟西方的美學理念,西方好多時候是寫實主義,但是東方的這種意境,這種留白,其實讓我們可以去腦補很多不同的東西,我覺得可能我們每一位東方的導演這方面我覺得要加強。這句話就惹了衆怒了。(是以他最後的結論是東方導演要加強???)
影評團直接就說:剛才畢導如果閉嘴不談的話,我覺得對他今天的表現,還是很加分的,但是你剛才的解讀讓我覺得你中國電影史真的沒學好!
這個話就很重了,畢志飛當場就否認。
但是影評團的老師根本不給他解釋的機會,擺明了不想聽他講話:我覺得這個不是交流的問題,你直接去看中國電影史史料,但是确實是八十年代姜文把這部影片送給了法國電影手冊的主席,說法國人看了驚呼,新現實主義是在中國。
畢志飛又試圖解釋。老師又打斷:但是不是剛才想你所說的那樣子,西方電影是寫實的,東方電影就是寫意的,不是那麼簡單的。畢志飛被說得沒話了,隻能點點頭。
後面不斷地有老師來評論畢志飛關于東方美學和西方美學的觀點,否定,打擊,不認可,甚至用上了“媚雅”的字眼,現場溫度下降到冰點。(一頓專業點評,觀衆聽了直發抖,電影人聽了,表情嚴肅)畢志飛最後不知道怎麼反駁,隻能用“不接受”來表達自己的反抗。
背景又傳來了相國強的聲音(怎麼說到畢志飛就有他,他好像很瞧不起畢志飛):他沒有創新的東西,跟原來一摸一樣。一邊說一邊呵呵笑,包貝爾在旁邊聽着,不敢說話。相國強:作為一個改編作品,他跟原著太接近了,就會沒有辦法,分辨他個人的能力是在處理那些環節。
搞事情的節目組終于給李誠儒開麥了(之前有好幾個這位老爺子的特寫鏡頭,感覺就是為這一刻鋪墊):
你們沒注意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這是他的作品嗎?請問你們回答我,如果我把一個紅模子描的基本像,請問這作品是你的嗎?隻能說明你描得有點像。
我們今天在座的,影評人也好,制片人也好,包括我也好,畢志飛,我們都上了你一個當,他投機取巧,他知道他如果再玩别的做作品,恐怕玩不了,不定哪位高人給他出的主意,幹脆你弄《小城之春》,可是他又知其然不知其是以然,當列位提問題的時候,他沒法解答。
我不是說否這個慢,我甚至現在反對現在很多節奏很快的,簡直讓人目不暇接,但是您現在拿出來再來,它未必就适合了,你選這麼慢的節奏的東西,那是在那個年代還可以被人接受,到底是資訊時代了,有更多的作品希望你去挖掘,希望你去獨創,你沒有必要再去描人家的紅模子了。
反正我表示我的态度,我不承認這是他的作品!
這番話直接把畢志飛推到一個衆矢之的的地步。
影評團老師直接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這個時候,給畢志飛挖坑的人終于說話了,陳祉希緩緩地沖着影評團說(???):因為太久了,我不記得我記得對不對,也是跟孟老師你們探讨(也是不敢得罪大佬),
我印象裡我上大學在看《小城之春》的時候,當時我的導師他說為什麼它夠新夠先鋒,是因為當時,它是以女主角的旁白,進行叙事開場的,(評委團老師給了個大拇指:你真棒!心理現實主義的開始)
女性奪回了失去幾千年的話語權是以它才先鋒(難道陳祉希回去翻了她當年的筆記?),
這也就是為什麼,剛才我會問您說,為什麼百年百大電影之首會是這部電影其實它蘊含了很多層的部分,随着時代的推移,我們的價值觀和情感觀會發生變化的,那麼當年這樣的一個情感狀态,可能在那個時代,它是先鋒的,但是當下是不是,我們還能認同這樣的情感觀,在那個年代,我們會認為他們都是付出型的人格,就會我們每個人都在犧牲,我們都在替對方考慮,不要讓對方。。。(也是巴拉巴拉說了一堆價值觀和當下沖突什麼的)
價值觀當然不可否認是過時了,但是這不是導演競技比賽嗎?又不是在比誰觀念新!你可以說畢志飛能力不行,但是說他選的片子不符合當下觀念,有點賣弄的嫌疑了吧。你新!你咋不上天!後面方勵還說了一堆跟女權主義相關的,女性的地位什麼的,越說越偏,看那個架勢,怕不是要當場高呼“女性萬歲”。
我還是挺同情畢志飛的,要說他那個作品有多好呢,确實就那樣,但是節目壞在這裡,一開始給他一頓猛誇,然後又揪着他一點錯,一頓猛批,觀衆當然聽不懂現實主義和寫意主義,但是有熱鬧看就開心,最後結果,雖然畢志飛赢了,但是也沒有人願意給他做制片人,敗興而歸。
期待下一期,不知道節目又有什麼争議,有什麼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