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洛陽博物館之乳釘紋銅爵

作者:螺旋真理

青銅器的出現,是中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情。而象征中國青銅時代到來的标志性文物,并非是象征軍事的兵器,也不是一件象征進階思維活動的純粹藝術品,而是一件用于盛放美酒的容器——青銅爵,出土地點就在洛陽偃師的二裡頭遺址。

青銅并非是我國先民最早選擇利用的金屬,比青銅更早出現的有紅銅——紅銅是較為純淨的銅,外觀呈紅色,比較軟,是由天然形成的紅銅礦石(純銅)鑄造而成。可以制作銅珠(由銅片卷成)、銅針、銅片(捶打)等,推測是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紅銅礦比較軟這一實體特質,并且從石器加工技術發展出簡單的紅銅加工捶打技術。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人類制作陶器的技術已經計劃到可以制作窯來燒制陶器,窯溫能達到1000度,銅的熔點是1083度,是以學者推測當時人類在燒制陶器的時候,無意中發現銅礦石在木炭燃料的還原條件下,可以在陶窯中還原成純度較高的銅汁。由于當時人類對石頭性能的掌握已經比較全面,又發現了把石頭鑽出空間制作範的技術。這樣就可以把銅汁澆到石範中,鑄成紅銅器。此外還可以見到極少量的黃銅制品——一種銅和鋅的合金。由于金屬鋅的提純和冶煉工藝難度比較高,在新時期時代晚期很難出現,是以考古學家推測可能是當時發現和冶煉的銅礦石恰好含有一定含量的鋅雜質,是以直接冶煉出了黃銅。這種情況可遇不可求,是以無法實作量産,隻能說是巧合偶得,無法證明當時人們可以有意識的制造出黃銅器來。

青銅通過成分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砷青銅,即銅和砷的合金,也是最早被發現的青銅工藝,起源地應該在中近東,一度成為中近東、印度、中亞草原諸考古學文化的主流青銅器;另外一種叫做鉛錫青銅,即銅、錫和鉛的合金,這種是中國比較主流的青銅構成。不過最先傳入中國的,還是砷青銅制作技術,大概4000年前,四壩文化、二裡頭文化和新疆東部發現有砷銅器,新疆西部伊犁河谷的尼勒克縣還發現了冶煉砷銅的遺址,即奴拉賽銅礦冶遺址,利用該遺址開采的含砷銅礦可直接冶煉出砷青銅,到後來随着經驗的增加,當時的工匠發現了先冶煉純銅,在冶煉流程後段添加含砷、錫等合金元素的礦石煉制青銅合金的技術。考古學家還推論,後來出現的齊家文化将這一技術傳播到了中原,使二裡頭在原有的黃銅加工技術上,繞過了自行憑經驗掌握摸索鑄造青銅器所必需的銅錫鉛合金工藝,直接掌握了青銅器的鑄造加工。

洛陽博物館恰好藏有一件二裡頭文化時期的乳釘紋銅爵。爵是一種酒器,盛行于商朝,延續至西周早期,以後逐漸消失,往往作為殷人好酒的見證,出現在以殷商曆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當中。

洛陽博物館之乳釘紋銅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