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貴者獻以爵”——新鄉市博物館館藏商代銅爵

作者:收藏雜志

河南新鄉北依太行,南臨黃河,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發源地之一。在商代,新鄉處于早商鄭州和晚商安陽的中間地帶,是商王室統治中心區域。新鄉的楊崗、馬小營、高灣,獲嘉的東張居、同盟山,輝縣的褚邱、琉璃閣、豐城、固圍村,原陽的固堆等地,商代文化遺存十分可觀。在新鄉商代文化遺址中,出土一大批珍貴的青銅器,這些文物部分收藏于新鄉市博物館。青銅器作為商周時期的禮器是古代文明的物質象征,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面貌的真實寫照。

在新鄉市博物館館藏的商代青銅器中,有許多造型精美且刻有銘文的爵杯。《說文解字》對爵的解釋,“禮器也,像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是以飮器,像爵者取其鳴節,節足,足也。”銅爵始見于二裡頭文化,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現的酒器。《禮記》諸篇亦多次提到爵為祭祀時使用的飲酒器,《禮記·禮器》曰:“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觯,卑者舉角。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内壺,君尊瓦甒。”爵一般前有流,後有尖狀尾,中為杯,一側有鋬,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有鑒于此,筆者結合相關文獻,對新鄉市博物館館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商代有銘銅爵進行分析和探讨。

“貴者獻以爵”——新鄉市博物館館藏商代銅爵

▌“聑斐婦婥”爵

關于“聑斐婦婥”釋義,許多學者給出不同的答案。一是四字說,既将這四個符号釋為“聑斐婦婥”。二是三字說,即将“聑斐”視為一個字,外加“婦婥”,共三個字。三是文字加族徽說,即族徽加“婦婥”。目前,以第一與第三種說法為主流。雖然前兩個字元學界有所争議,但後面“婦婥”兩字确是一緻公認的,“婦婥”應為此組器物的主人。據徐義華統計,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商代諸婦總數高達204位。關于“婦”的含義,學界也争論不斷。郭沫若認為“婦”是商王故去的配偶;胡厚宣先生為認為“婦”為武丁之妃,且是爵稱。

“貴者獻以爵”——新鄉市博物館館藏商代銅爵

▌“婦”銘文

曹兆蘭則将“婦”的身份分成四種,一是商王及其兄弟的妻妾;二是大臣、諸侯的妻妾;三是子輩的妻妾;四是商王已婚的姐妹。同時,通過觀察甲骨蔔辭,我們可知“婦某”在商王朝參與祭祀和戰争。綜上所述,我們可知“婦”在商代擁有較大權力和重要地位,應為地位顯赫的女貴族。關于“婥”的含義,一般認為是國族名。趙誠先生認為,“婦某”之“某”的女旁确系後代所加,是商代文字繁化現象。因而,“婦婥”的身份應為卓國的女性貴族。在曆史上,卓國的地望不在新鄉。由此說來,此組器物應該不是産自新鄉,而是由女貴族“婦婥”由卓國帶來。在輝縣褚丘除了發現“婦婥”組器外,還發掘出土數件“子”字銘文青銅器。卓國貴族“婦婥”的器物在新鄉發現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婦婥”嫁于新鄉的高等級貴族“子”,這些器物是其嫁妝,随“婦婥”死後一同埋于地下。

“貴者獻以爵”——新鄉市博物館館藏商代銅爵
“貴者獻以爵”——新鄉市博物館館藏商代銅爵

▌“己并父丁”爵

“己并父丁”在安陽出土,現藏于新鄉市博物館。“己并父丁”爵3件分兩式,形制基本相同。Ⅰ式兩件,第一件高21厘米,流尾長18.5厘米,通寬9.9厘米,重993克,國家二級文物;第二件高21厘米,流尾長17.6厘米,通寬9.8厘米,重1021克,國家三級文物。此式銅爵深腹,圓底,寬流,尖尾,菌狀柱立于流折處,半圓形鋬,三棱錐足;柱頂飾有渦紋,鋬首飾獸頭,腹部有三道扉棱,流尾下有蕉葉紋,口沿一周蟬紋裝飾,腹部飾有饕餮紋飾,鋬内刻有“己并父丁”四字銘文。Ⅱ式一件,高20.4厘米,流尾長16.5厘米,通寬9.6厘米,重593克。紋飾和前式基本一樣,形制略有差異,爵杯雙柱較高,離流折稍遠處,雙柱和鋬首相對簡單,品質較輕。

“父丁”二字應為“并”族某位先人的日名,有日名的青銅器是該家族的貴族專為祭祀具有這一日名的先人之祭器。日名是以十幹為祖先名的一種命名方式,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接在親稱“祖”、“父”、“妣”、“母”等之後。日名是商人和受商文化影響較深的族群關于“名”的特殊觀念和用法,是商人除青銅器族氏銘文之外的另一個獨特文化現象。

本文編輯整理自周舟《“貴者獻以爵”——新鄉市博物館館藏商代有銘銅爵》 一文,略做删減,原文刊載于2021年《收藏》02月刊。

《收藏》創刊于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志

微信ID:sczz029

《收藏》微網誌ID @收藏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