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杜卓濱 攝影報道
在四川省宜賓市叙州區金沙江畔,公子山上,130位烈士長眠于此。在其側,叙州區烈士紀念館以中國革命發展的時間為軸線,用通展的模式進行展陳,采用了聲光圖文、全息投影、電子觸摸等多種展現形式,發揮祭奠功能,發揮教育功能,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烈士的故事。
叙州區烈士紀念館。
11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在講解員李敏的帶領下,聆聽了趙一曼、鄭佑之、劉華、盧德銘、餘宏文等多名烈士的革命事迹。
其中,出生在宜賓縣泥溪場陳車沱(現叙州區)一個貧農家庭的劉華,原名熾榮,字劍華,是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中國早期勞工運動的傑出領袖,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上海總工會副委員長和代理委員長。1925年12月犧牲時,年僅26歲。1982年5月,宜賓縣人民政府準許劉華為烈士,同年安葬于該縣烈士陵園。
劉華烈士。
1920年7月:主動出川 到上海尋找革命真理
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爆發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迅速傳播,開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在當時的宜賓,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分為三種途徑。一是中國共産黨早期革命活動家恽代英傳播革命、尋找“種子”來到泸州,在川南師範任教,為宜賓青年帶來了革命火種。二是宜賓縣本土知識分子鄭佑之、陳宣三、江子能等人開始系統閱讀《新青年》《向導》《共産黨宣言》《先驅》等進步報刊,接受馬克思主義熏陶,并廣泛的傳播。三是一批受到新思潮影響的進步青年和學者,抱着拯救中國的願望主動出川、出國尋找革命真理,劉華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1920年7月,劉華在泥溪向家人告别後去往上海。經人介紹,他在上海中華書局印刷所當學徒,通過閱讀《共産黨宣言》、《向導》等革命書刊,找到革命真理。1923年被上海大學接納為半工半讀學員,後光榮入團、入黨。
紀念館内的二月罷工模拟場景。
1925年2月: “二月罷工” 與勞工同吃同住
記者在紀念館内看到,玻璃展櫃内展陳着他們閱讀過的進步書刊。展櫃一旁,還原了劉華帶領廣大勞工“二月罷工”的一幕場景。
1925年,劉華組織上司了3萬多紗廠勞工參與的“二月罷工”。他與勞工同吃同住,代表勞工同日商進行談判,曆時20多天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 “二月罷工”爆發時,劉華全副精力從事罷工上司工作。他每天下廠和勞工代表們開會,分析罷工形勢,研究鬥争政策,接待各工廠工會代表,協助籌建工會,組織宣傳活動。每日放工後,他還親自去廠區講演,發展黨員,壯大黨的組織。緊張的工作,使劉華常常忘記了吃飯,顧不上睡覺。随着工運的發展,黨上司勞工成立了内外棉紗廠工會,劉華被勞工們推舉為工會委員長。
接着,在劉華的鼓動和率領下,各廠分别成立了工會,勞工們加強了團結,堅持鬥争。為了維持罷工秩序,還建立了勞工糾察隊。敵人驚惶失措,被迫與勞工進行談判。黨派劉華任談判代表,他同日本資本家展開面對面針鋒相對的鬥争。
1925年3月1日,日本廠方接受了“不得無故打人”等複工條件,堅持了20多天的“二月罷工”勝利了。日本《朝日新聞》載文驚呼“造成了一個震動遠東的嚴重事件。”
紀念館序廳。
1925年5月:五卅運動 舍生取義為勞工
“二月罷工”的勝利,不僅鍛煉了上海勞工的戰鬥能力,也使劉華聲名鵲起。
1925年4月,日商借口紗市清淡,開除勞工。5月1日,劉華同李啟漢、鄧中夏一道,代表上海産業勞工,出席了在廣州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會上,劉華被選為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随後,上海日本紡織同業工會要求租界工部局和段祺瑞政府取締工會,還以關廠相威脅。5月15日,顧正紅帶領勞工據理力争合法權益,反對日商關廠的陰謀,然而該廠竟開槍屠殺勞工,制造了“顧正紅慘案”。
5月24日下午,劉華在潭子灣主持顧正紅追悼大會,到會者有勞工和上海各界代表10000多人。劉華為顧正紅親筆題寫了挽聯,挂在台上顧正紅遺像的兩邊。上聯是:“先生雖死精神不死”;下聯為:“兇手猶在公理何在”;橫批:“勞工先鋒”。他在講演中激昂陳詞,說道:“打死1個有10個,倒下10個有100個!火,是撲不滅的!顧正紅烈士的鮮血不會白流,他将喚起更多的人起來,跟敵人鬥争!”勞工們義憤填膺,“替死難烈士報仇!”“打倒帝國主義!”口号聲回蕩在滬西上空,震撼滬西,震撼了上海的天和地。
紀念館内展陳的劉華烈士與同僚合影。
5月30日,上海2000餘名青年學生等人士在租界内散發傳單、發表演說,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号,遭遇英國巡捕開槍射擊,打死打傷我中華同胞,由此釀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五卅慘案發生當晚,中共中央在上海開會,決定組織行動委員會,建立各階級反帝統一戰線,發動全上海罷市、罷工、罷課。同時,決定公開上海總工會組織,劉華任副委員長兼第四辦事處主任。
這次罷工掀起的反帝熱潮,确實長久地激蕩在神州大地,把鴉片戰争以來中國人民的反帝運動,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革命烈士紀念碑。
1925年12月:26歲犧牲 《向導》周報贊他 “是真正的共産黨員”
大罷工在上海堅持了3個月之久,參與者僅以産業勞工計即達22萬人以上。罷工期間,劉華身負重任,同勞工們一起過着艱苦的生活。他在第四辦事處,每天領16個銅闆,隻能以稀飯饅頭充饑。但他仍然廢寝忘食地工作着,甚至積勞成疾,肺病複發。但他還是那樣的樂觀,經常鼓勵戰友:“我們有困難,而帝國主義的困難至少比我們大10倍,我們多堅持一天,就多給敵人一分打擊。”
1925年9月,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聯合,加緊鎮壓五卅運動。11月29日,面對險惡形勢,劉華不顧病體,在前往南市公共體育場參加群衆大會時被捕,之後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未果。
“秘密槍決,滅屍不宣”。12月17日夜11時許,上海高昌廟附近,一陣“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中國共産黨萬歲”的壯烈口号,劃破荒野的沉靜,壓住了罪惡的槍聲……劉華,在這裡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犧牲時,他年僅26歲。
兩天後,英帝國主義辦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機關報《字林西報》以《劉華行死刑》為題登出劉華被槍殺的消息。劉華的犧牲,激起了上海勞工的無比憤怒。他們不顧被開除、坐牢的威脅,關車怠工,鳴放笛,采用各種形式悼念自己最親愛最勇敢的領袖。
劉華,這位出生在岷江畔的驕子,嘔心瀝血,兢兢業業,把全副精力奉獻給中國勞工階級和整個民族的解放事業。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向導》周報,以頭條刊出《悼劉華同志》一文,贊劉華為“真能保護勞工利益,真能擁護民族利益的一位戰士”、“是真正的共産黨員”。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