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年宜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烈士刘华 牺牲时年仅26岁

作者: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杜卓滨 摄影报道

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金沙江畔,公子山上,130位烈士长眠于此。在其侧,叙州区烈士纪念馆以中国革命发展的时间为轴线,用通展的模式进行展陈,采用了声光图文、全息投影、电子触摸等多种展现形式,发挥祭奠功能,发挥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烈士的故事。

百年宜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烈士刘华 牺牲时年仅26岁

叙州区烈士纪念馆。

11月2日,封面新闻记者在讲解员李敏的带领下,聆听了赵一曼、郑佑之、刘华、卢德铭、余宏文等多名烈士的革命事迹。

其中,出生在宜宾县泥溪场陈车沱(现叙州区)一个贫农家庭的刘华,原名炽荣,字剑华,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上海总工会副委员长和代理委员长。1925年12月牺牲时,年仅26岁。1982年5月,宜宾县人民政府批准刘华为烈士,同年安葬于该县烈士陵园。

百年宜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烈士刘华 牺牲时年仅26岁

刘华烈士。

1920年7月:主动出川 到上海寻找革命真理

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在当时的宜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分为三种途径。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恽代英传播革命、寻找“种子”来到泸州,在川南师范任教,为宜宾青年带来了革命火种。二是宜宾县本土知识分子郑佑之、陈宣三、江子能等人开始系统阅读《新青年》《向导》《共产党宣言》《先驱》等进步报刊,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并广泛的传播。三是一批受到新思潮影响的进步青年和学者,抱着拯救中国的愿望主动出川、出国寻找革命真理,刘华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1920年7月,刘华在泥溪向家人告别后去往上海。经人介绍,他在上海中华书局印刷所当学徒,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等革命书刊,找到革命真理。1923年被上海大学接纳为半工半读学员,后光荣入团、入党。

百年宜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烈士刘华 牺牲时年仅26岁

纪念馆内的二月罢工模拟场景。

1925年2月: “二月罢工” 与工人同吃同住

记者在纪念馆内看到,玻璃展柜内展陈着他们阅读过的进步书刊。展柜一旁,还原了刘华带领广大工人“二月罢工”的一幕场景。

1925年,刘华组织领导了3万多纱厂工人参与的“二月罢工”。他与工人同吃同住,代表工人同日商进行谈判,历时20多天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 “二月罢工”爆发时,刘华全副精力从事罢工领导工作。他每天下厂和工人代表们开会,分析罢工形势,研究斗争策略,接待各工厂工会代表,协助筹建工会,组织宣传活动。每日放工后,他还亲自去厂区讲演,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紧张的工作,使刘华常常忘记了吃饭,顾不上睡觉。随着工运的发展,党领导工人成立了内外棉纱厂工会,刘华被工人们推举为工会委员长。

接着,在刘华的鼓动和率领下,各厂分别成立了工会,工人们加强了团结,坚持斗争。为了维持罢工秩序,还建立了工人纠察队。敌人惊惶失措,被迫与工人进行谈判。党派刘华任谈判代表,他同日本资本家展开面对面针锋相对的斗争。

1925年3月1日,日本厂方接受了“不得无故打人”等复工条件,坚持了20多天的“二月罢工”胜利了。日本《朝日新闻》载文惊呼“造成了一个震动远东的严重事件。”

百年宜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烈士刘华 牺牲时年仅26岁

纪念馆序厅。

1925年5月:五卅运动 舍生取义为劳工

“二月罢工”的胜利,不仅锻炼了上海工人的战斗能力,也使刘华声名鹊起。

1925年4月,日商借口纱市清淡,开除工人。5月1日,刘华同李启汉、邓中夏一道,代表上海产业工人,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会上,刘华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随后,上海日本纺织同业工会要求租界工部局和段祺瑞政府取缔工会,还以关厂相威胁。5月15日,顾正红带领工人据理力争合法权益,反对日商关厂的阴谋,然而该厂竟开枪屠杀工人,制造了“顾正红惨案”。

5月24日下午,刘华在潭子湾主持顾正红追悼大会,到会者有工人和上海各界代表10000多人。刘华为顾正红亲笔题写了挽联,挂在台上顾正红遗像的两边。上联是:“先生虽死精神不死”;下联为:“凶手犹在公理何在”;横批:“工人先锋”。他在讲演中激昂陈词,说道:“打死1个有10个,倒下10个有100个!火,是扑不灭的!顾正红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他将唤起更多的人起来,跟敌人斗争!”工人们义愤填膺,“替死难烈士报仇!”“打倒帝国主义!”口号声回荡在沪西上空,震撼沪西,震撼了上海的天和地。

百年宜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烈士刘华 牺牲时年仅26岁

纪念馆内展陈的刘华烈士与同事合影。

5月30日,上海2000余名青年学生等人士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遭遇英国巡捕开枪射击,打死打伤我中华同胞,由此酿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发生当晚,中共中央在上海开会,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反帝统一战线,发动全上海罢市、罢工、罢课。同时,决定公开上海总工会组织,刘华任副委员长兼第四办事处主任。

这次罢工掀起的反帝热潮,确实长久地激荡在神州大地,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百年宜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烈士刘华 牺牲时年仅26岁

革命烈士纪念碑。

1925年12月:26岁牺牲 《向导》周报赞他 “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大罢工在上海坚持了3个月之久,参与者仅以产业工人计即达22万人以上。罢工期间,刘华身负重任,同工人们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在第四办事处,每天领16个铜板,只能以稀饭馒头充饥。但他仍然废寝忘食地工作着,甚至积劳成疾,肺病复发。但他还是那样的乐观,经常鼓励战友:“我们有困难,而帝国主义的困难至少比我们大10倍,我们多坚持一天,就多给敌人一分打击。”

1925年9月,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联合,加紧镇压五卅运动。11月29日,面对险恶形势,刘华不顾病体,在前往南市公共体育场参加群众大会时被捕,之后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未果。

“秘密枪决,灭尸不宣”。12月17日夜11时许,上海高昌庙附近,一阵“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壮烈口号,划破荒野的沉静,压住了罪恶的枪声……刘华,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牺牲时,他年仅26岁。

两天后,英帝国主义办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机关报《字林西报》以《刘华行死刑》为题登出刘华被枪杀的消息。刘华的牺牲,激起了上海工人的无比愤怒。他们不顾被开除、坐牢的威胁,关车怠工,鸣放笛,采用各种形式悼念自己最亲爱最勇敢的领袖。

刘华,这位出生在岷江畔的骄子,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把全副精力奉献给中国工人阶级和整个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以头条刊出《悼刘华同志》一文,赞刘华为“真能保护工人利益,真能拥护民族利益的一位战士”、“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