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人的市井味
在鄭州,有這樣一批神奇的餐館兒(有些甚至還稱不上餐館兒):
❶開店極為低調,網上很難找到和它有關的資訊;
❷選址相當隐蔽,人來人往的臨街房絕對找不到它們的蹤迹;
❸人氣異常火爆,少則座無虛席,多則街邊排隊走起。
說到這兒,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主題,吃貨們猜到是什麼了嗎?
(排名不分先後,文内不含廣告,請大家安心食用)
01.
信陽熱幹面
位址:鄭州市棉紡西路與棉紡一街交叉口(國棉一廠家屬院内)(點選導航)
消費:人均7元左右
國棉一廠生活區的信陽熱幹面,老闆是地道地道的信陽人。一大早開門就有不少街坊鄰居跑來光顧,風頭甚至蓋過了旁邊的胡辣湯。
武漢熱幹面重麻醬,但信陽的版本有點不一樣。碗大便宜,調料還特别多,無論是料油、料水、料粉,還是靈魂般的辣椒油,都是花了好幾個鐘頭熬出來的。這一桌盆盆罐罐裡,盛放的都是美味的秘方。
u1s1,這家的面條對比信陽原版是粗了些,如果你很介意,建議接茬兒往下看。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家人氣更火爆,但風味完全不同的小館子哦。
02.
一廠郭三羊雜湯老店
位址:鄭州市棉紡西路與棉紡一街交叉口西南角(家屬院内)(點選導航)
消費:人均15元左右
同樣開在國棉一廠的家屬院,這家羊雜湯館兒的年頭要更久一些。天剛蒙蒙亮,店裡就擠滿了老大哥。吆喝老闆盛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再從懷裡掏出小酒小酌一番。這場景,在鄭州的早餐屆也是難得一見。
聽老吃家們說,這裡的人氣之是以這麼旺,原因就在于鍋裡的湯。這家的羊湯從來不兌一滴水,幾十斤羊棒骨煮出來什麼樣,喝着也是什麼樣,最大程度保留了羊骨的香。羊雜60塊錢一斤,10塊錢就能盛上小半碗。這樣的成本效益,你品,你細品。
初春的早上,花上十幾塊錢坐在門口喝上一碗羊雜湯,心滿意足。和街坊鄰居們唠唠嗑,感受一下鄭州的慢生活,這樣的日子不美?
03.
汕頭牛肉丸火鍋
位址:鄭州市十裡鋪街與宏昌街交叉口西北角十裡鋪社群進門左邊第一個單元一樓(點選導航)
消費:人均50元左右
藏在社群裡的潮汕火鍋店,如果沒有熟人帶着,還真找不着。聽店員說,這家店以前在建業路上,開了十六七年,後來才搬到這裡。老闆就是汕頭本地人,做牛肉丸火鍋頗有經驗。
吃潮汕牛肉丸火鍋,精華都在湯裡面。牛骨熬出的清湯本來就很鮮,再加上芹菜碎和蒜末的加持,格外有味兒。牛肉丸一定要吃,形狀很不規則,應該是手工打出來的。往盤子裡一丢,彈性十足!
除了牛肉丸,鍋底的内容也很豐富。牛雜很幹淨,肉餅厚薄适中,軟軟的略帶一點彈性,口感和味道都線上。吃幾口肉再來口小酒,美滋滋~
04.
無名煎餅果子
位址:鄭州市秦嶺路和伊河路交叉口向東20米路南(點選導航)
消費:人均5元左右
這個煎餅果子小攤兒,看上去模樣普通,也沒有固定的店面,但聽常來的老食客們回報,想要吃到它,不等上個二三十分鐘基本沒戲。之是以這樣說,是因為這家的煎餅果子很有資曆。
早在1990年,老闆和父親就在秦嶺路伊河路附近擺攤兒,現在算算也已經過了整整三十年。憑借着熱情的為人和實實在在的用料,口碑也被老食客們一傳再傳。這兒的麻葉都是前一天現炸,第二天早上用,一天三大箱,賣完就收攤兒。
由于在炸制時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糯米粉,麻葉的口感會格外蓬松。試想一下,軟糯筋道的餅皮包裹着酥脆加倍的麻葉,那感覺能不滿足嘛。
05.
城西溢香醬牛肉(清真)
位址:鄭州市國棉四廠生活區内四棉社群農貿市場東門一号(點選導航)
消費:人均30元左右
這家小店就開在四廠生活區的農貿市場東門,醬牛肉、牛蹄筋、醬牛肚、桶子雞、燒雞、虎皮雞爪、香辣鴨脖……品種還挺多。店裡的各種小吃都是自己做的,當天做當天賣,賣完就打烊。
推薦醬牛肉,相當軟爛,料味不重吃起來也不塞牙。偷偷告訴你,如果你喜歡辣口,記得問店員要一包蘸料,這可是隻有老食客才知道的秘密。
咖喱牛肉幹,比醬牛肉口感要幹一些,但是和一般的牛肉幹相比,水分還是偏多的。适合當成閑暇時的小零食吃,更接近小時候的感覺。如果你有機會路過,可以嘗嘗看。
06.
清真回族李勇湯館
位址:鄭州市商城路與紫荊山路交叉口東北角(硝灘社群院内)(點選導航)
消費:人均25元左右
論以美食出名的家屬院,怎麼能少得了管城區的硝灘呢?這家開在社群院裡的羊肉湯館,原本隻是一個露天小攤兒。擺了十幾年,最近才搬進屋裡。
和我們常喝的羊肉湯不同,這家湯館兒秉承了傳統的清真做法。各式各樣的牛羊肉碼成扣碗一鍋蒸,可單選也可雙拼。吃啥扣啥,得勁完啦。除了常見的原油肉、小酥肉、牛散帶、牛肉丸,這家的紅燒牛肉也是一大特色。
隻可惜打探當天我們去得太晚,沒有吃着。那就權當給大家夥兒留個念想吧,如果你也好奇這紅燒牛肉的味道,家屬院兒裡親自來嘗嘗吧。
07.
柴祥聚手擀面
位址:鄭州市大同路與延陵街交叉口向北50米路東(點選導航)
消費:人均20元左右
地處二七商圈附近,這個飯館兒藏得那叫一個深。跟周圍的鄰居打聽,我們甚至都問不出來名字。但有意思的是,假如你說想吃面,順着街坊手指的方向,大機率不會找錯。因為,這家店可是附近的人氣王。
這裡的選擇非常少,有且隻有兩碗面——紅燒肉面和雞蛋番茄面。拌面的湯汁并非隻有鹵肉的料汁兒,提前熬制的醬油、專門炒香的芝麻鹽、稀釋過的芝麻醬、還有自己調配的辣椒油,每一種都是店老闆花心思琢磨出來的。
菜鹵講究,面也不含糊。聽常來的老吃家們說,無論生意有多忙, 老闆一直堅持一鍋水隻下一碗面。面下鍋瞬間成型,這樣煮出來的口感才是最好的。如果圖省事兒,一次煮個六七碗,面條間的筋道程度就會産生差别。如此講究,你說它能不好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