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出台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其中明确提出了中國小生需保證充足的體育活動。但是,維護學生身心健康除了政策要求外,還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7月28日19:30,第一财經頻道将播出的《醇享人生》賦能教育說特别節目。做客本期節目的兩位嘉賓,一位是1996年亞特蘭大女子100米自由泳冠軍樂靖宜,一位是擁有豐富教育教學以及管理經驗的民立中學原校長曹斌。奧運會冠軍樂靖宜、“亞洲泳壇王子”沈堅強、前國家遊泳隊的總教練陳運鵬均出自民立中學。
體教結合 in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過度追求文化成績而忽視體育運動,又或者一味追求金牌放低了對文化學習的要求,兩種現象交織存在。那麼對于“體教結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民立中學原校長曹斌認為:
“首先,學校要有一個正确的理念和辦學的方向,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能夠在體育運動中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其次,要幫助學生磨煉意志以及面對失敗的勇氣。”
而對于曾經的職業運動員,樂靖宜在家庭教育上有獨特的見解:
“對于家長來說,就是需要一個耐心。學習重要嗎?非常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對于我的孩子來說,讓他運動的初衷是要磨煉他的意志。家長不能給孩子過多的壓力,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運動上。”
運動員的命脈:職業規劃
曾經,由于缺乏職業規劃的意識,以及追求金牌、名次的強烈意願,忽視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導緻不少運動員在離開運動場後不知所措。不過這種現象已經逐漸在改善,現在運動員可以選擇重新進學校進修,甚至出國研讀教練專業等。
對于職業運動員的職業規劃,作為前輩的樂靖宜分享了一些感悟:
“我那時候對于自己就是在退役以後的規劃基本上是零,是以退役後也走了挺長一段彎路。是以說如果有人在一旁可以輔導一下的話,可能就不用走那麼多彎路。”
在民立中學,有一個學生生涯規劃系統,曹校長說:
“在民立有很多是運動員或運動特招生,對于他們的職業傾向和發展需求,會通過一整套系統的檢測,進而提供建議。目前已有學生接受建議并且堅持這種訓練,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把體育作為升學考試的必要組成部分。比如在上海,今年6月1日起實行最新的《上海市國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方案》。考試内容分為統考和日常考核,為的就是不再讓體育運動隻是作為一個考核項目浮于教育的表面,而是真正深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