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凝媽
3歲的侄子跟着媽媽從城市回到農村玩,媽媽看到香椿樹上的葉子很新鮮,還可以摘下來使用。于是媽媽去摘葉子,侄子就在一邊玩,玩得很開心。
到晚上的時候,侄子開始不舒服,一摸,頭很燙,發燒了;一看,鼻子的一側也腫了;侄子還總是打噴嚏,很嚴重的樣子。媽媽聯想到這幾天感冒發燒的人很多,侄子不會是傳染了吧?趕緊帶他去了醫院,醫生用體溫計給侄子測量了一下體溫,39度多,果然是發燒了。

為了快速退燒,以及減輕鼻子的腫痛,醫生給侄子挂了吊瓶,囑咐媽媽這3天都來打吊瓶。
打完針,媽媽領着侄子回家了。侄子在玩的時候,可能感覺鼻子癢,忽然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從鼻孔裡掉出來一個小東西。
媽媽撿起來一看,是香椿樹上的小樹杈,形狀不是很規則,近似三角形。原來侄子在香椿樹邊玩的時候,從地上撿起一個小樹杈,很好奇,就把他塞鼻孔裡去了。
樹杈卡在侄子的鼻孔裡,進不去、出不來,是以鼻子才會腫。因為鼻子腫,引起發炎感染導緻發燒。結果大家都以為是感冒引起的發燒,沒有檢查鼻孔,導緻錯誤判斷。媽媽說:哎,孩子沒生病,這白白挨了一針。後來就沒再去醫院,侄子又活蹦亂跳了。
孩子往鼻孔了塞東西,一般不會告訴家長,因為他不知道這是錯誤的。直到孩子身體有異常,總是打噴嚏、總是流鼻水、鼻涕發臭等,家長才會意識到有問題。有的家長會進行錯誤的處理,有的家長則是後知後覺。
一個小女孩每天打好多噴嚏,媽媽以為她感冒了,給她吃了兩天感冒藥。一次幫她擤鼻涕的時候,發現擤出來一個樂高小零件。之後就不打噴嚏了,原來根本就沒感冒,卻當感冒治了兩天。
有一個小孩子在鼻孔裡塞了一枚别針,過了數天後,家長發現鼻孔裡流出發臭的鼻涕,才注意到裡面有東西,帶孩子去了醫院。去醫院時發現,别針張開,一頭插進了上颌窦的窦口,隻能全麻才能取出來。
孩子們往鼻孔裡塞東西也是塞出新高度,各種各樣無奇不有。切的很小的香菇、桃子皮、胡蘿蔔丁、友善面渣渣、衛生紙、花蕊、海綿、塑膠珠子、黃豆、魚眼睛、花生、棉花、紐扣電池、小汽車燈等等。好處是孩子一般會隻塞一個鼻孔,若是塞到兩個裡,那麻煩就更大了。
鼻腔進入異物,可能會出現呼吸功能不順暢的問題,還可能會劃破鼻腔出血、感染,長期不取出也容易導緻鼻炎或者鼻息肉的後果。如果繼續向後吸入,會導緻氣道異物,需要手術取出甚至會引起窒息。是以發現孩子往鼻孔裡塞了東西,要及時取出。
發現孩子往鼻孔裡塞了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去醫院,自己不要輕易幫孩子取出來,也不要讓孩子自己去摳。有的家長想用棉棒或者其他細長的工具把異物取出,結果異物越塞越往裡,甚至進入氣管。
有個鄰居的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把花生米放進了鼻孔,自己用手指頭往裡頂,結果頂住了,鼻子不通氣,孩子大哭大叫。後來緊急送了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迅速取出,才轉危為安。
有個小男孩小浩把黃豆塞進了鼻孔,媽媽和奶奶用拔眉毛的小鑷子幫他取黃豆,結果黃豆越推越進去,還出血了。媽媽急忙把小浩送送到急診科。最終因為黃豆竟然到鼻腔太裡面,是以不得不對小浩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早期發現孩子鼻孔中有異物,可以采用一個簡單的方法緊急處理:按住沒有異物的一側鼻孔,爸爸或者媽媽用嘴巴把孩子的嘴巴包住,向裡吹一口氣,異物就從鼻孔中吹出來了。
《0-6歲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中說,3歲左右孩子會進入空間敏感期,對帶孔的東西感興趣,喜歡把東西往裡面塞,這是探索空間的需要。孩子能把東西塞進一個孔裡,說明孩子的手的靈活性已經足夠,這個動作就是在建構手的組裝能力。
蒙特梭利認為,有兩樣東西和人的智力相關,一個是舌頭,一個是手。當孩子能自由使用手的時候,手就是他智慧的工具。
孩子在用手将異物塞進鼻孔的時候,是在提升他手的動作能力,鍛煉他的手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同時鍛煉了手部的小肌肉,建構了他的專注力。
雖然我們對孩子這個行為感到苦惱,但也應該感到高興,孩子開始發展他的智慧了。我們了解到孩子有這個特點,就要采取一些保護措施,防止孩子将異物塞入鼻孔。
✦避免孩子玩小顆粒的物體
3歲左右的孩子不适合玩小顆粒玩具,一方面是因為他手的靈活性還沒有到這個程度,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好奇心太重,喜歡把小顆粒放進嘴裡、鼻孔裡或者放進任何有小洞洞的地方,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危險。
另外,也要避免單獨給孩子提供小顆粒的食物,比如花生、瓜子、榛子、葡萄幹、石榴子等。
在給孩子吃食物時,要準備一些大的顆粒。3歲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吃大顆粒食物,沒必要切成很小的丁。像黃瓜、胡蘿蔔、蘋果等,直接提供大塊,孩子就沒有辦法塞進鼻孔了。
✦随時注意孩子的動作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一定注意觀察孩子,防止孩子撿到一些小東西放進嘴裡或者鼻孔裡。
孩子到了1歲半左右,就會進入細小事物敏感期,喜歡撿起一些細小的東西,同時又喜歡探索,用嘴巴去感覺、用鼻孔去感受。如果不注意孩子的動作,是非常危險的。
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曆這樣一個階段,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未雨綢缪,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如果确實要單獨留孩子在一個地方獨處幾分鐘,要把孩子放在一個安全的位置,這裡沒有小顆粒,沒有尖銳的物品,不會讓孩子爬到高處等。
✦做好榜樣
有些大人可能有摳鼻孔的習慣,有的用手、有的用棉棒、有的用曲别針,大人的這些動作就是孩子很不好的榜樣。孩子的模仿能力超級強大,如果家長總是這麼做,孩子就會如法炮制,有一天就會用這些方式研究鼻孔。孩子的控制能力又沒有那麼強大,研究的過程中就把自己弄傷了。
家長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特點,多一些細心,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就會控制很多風險。
@凝媽悟語:如果發現孩子的鼻子腫脹、流鼻涕、打噴嚏,這時要留心,不要總是想着孩子感冒生病了,而是多想一想,觀察孩子的鼻孔裡是否有異物,做出更準确的判斷,避免延誤治療,診斷錯誤,讓孩子少受罪。
點選加入嬰幼兒養育指南圈,第一時間擷取科學育兒知識: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二胎寶媽,進階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擷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