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忍住,在出差的飛機上看了《頭腦特工隊》。在漫長的航途中,我一個人抱了個枕頭聚精會神地盯着眼前的小螢幕,蜷成了自己舒服的姿勢,活在小主人公萊利(riley)的大腦世界中。觀影過程中,淚點總是來得突然又詭異,令我時常忘了是在看一部應該讓孩子歡笑的動畫電影。

《頭腦特工隊》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最優秀的部分在于對于不同年齡的觀衆,影片展現出了不同層次的内容和情感,創造了很多動畫電影的前所未有。五個看似荒誕的情緒角色卻要用一個十幾歲孩子的視角來揭穿人生。
當想象力不再無厘頭:說服力驚人
你是否想過這些問題:為什麼孩子無緣無故哭鬧?為什麼不愛吃菜花?為什麼假笑會被識破?為什麼你看不出女朋友換了口紅顔色?為什麼你男朋友連tfboys有幾個人都不知道卻能哼出整首《青春修煉手冊》?
皮克斯用五個情緒角色和一系列的巧妙設計建構了大腦的運作機制。喜悅、悲傷、恐懼、憤怒、厭惡輪流站在控制台前讓主人公萊利面對不同的情景和事物産生不同的情緒。靠核心記憶維系的可以決定人性格的島嶼,遺忘的深谷,夢境的産生,想象之境,思想列車這些突破天際的想象構成了一切你熟悉現象的解釋和邏輯體系。簡直是巧妙絕倫的創造。
在影片上映後,曾經有人認為這樣的設計太過複雜,年齡小的觀衆可能無法明白。但《頭腦特工隊》的導演peter docter表示,針對這個問題,他們早有考量。在影片制作期間,他們邀請了一些低齡的孩童進行試水,發現他們在故事了解上完全不存在任何問題。有些孩子可以完整的叙述整個故事包括一些非常細節的設定,甚至比成人記得還多。
這結果并不意外,一方面由于故事的主人公萊利本身就是一個孩子,她所面對的所有情景就是一個孩子的視野,更貼近他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孩子對于卡通片的投入可能是身處社會煩擾的成人無法想象的。因為專注,是以他們往往可以看到更加本質的内容。終于,想象力有了科學和邏輯的依據變得更加有說服力,終于動畫影片不再被空洞的無厘頭充斥,終于孩子的了解力和智商不再被低估。
當故事還原每個人的回憶:代入感爆棚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非常精彩,同一個場景分别解析了萊利、媽媽和爸爸三個人不同的大腦場景,讓觀衆直覺的看到了面對同一件事,三個人站在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反映。影片通過在萊利大腦場景和現實場景的不斷切換展現了大腦控制的機理和實作。一同觀看影片的家長們可能會感到驚訝,看似漫不經心的争執在孩子眼裡卻是世界末日般的痛苦,偶爾想起的一句稱贊可以讓孩子高興一整天,那些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小改變可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
皮克斯帶着我們走過那些每個人都曾經有過的回憶:父母的争吵、朋友間的别扭、搬家轉校的恐懼……總有一個片段對你會心一擊。這些事件帶着觀衆的情緒回到那個脆弱的小時候,觸碰到内心的一根根倒刺,這種共鳴感是壓到一切理性評判的最後一根稻草。皮克斯很貪心,妄想一部影片通吃全齡市場。而結果是,《頭腦特工隊》做到了。
當快樂不再是全部:學會悲傷
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嘛。
但這不是人生的全部。既然快樂那麼重要,是不是能解決一切問題?皮克斯将一個如此需要思辨的話題以活潑童趣的方式擺在我們面前。在五種情緒角色中,代表喜悅的樂樂(joy)是一切的中心,她閃閃發光永遠樂觀,(連配音都是美國人頗為喜愛的女笑星amy poehler),在她掌控操作台的時候,萊利隻會有快樂和幸福的記憶,這看起來是所有人想要的結果。
而代表悲傷的憂憂(sadness)是讓所有人擔心的存在,喪氣十足,碰觸過的記憶都會變成藍色轉變成悲傷的回憶不可逆。當憂憂控制不住自己要去觸碰核心記憶的時候,所有人都如臨大敵。樂樂努力讓萊利所有的記憶都快樂,甚至打算抛棄憂憂回到中心重掌大局,但事情卻越來越糟,竟然發展到萊利徹底失控要離家出走的地步。樂樂這才發現,快樂并不是萊利人生的全部。任何記憶都不隻有一面。因為有了悲傷,萊利才獲得了更多的愛,因為又悲傷的回憶,快樂的回憶才更加彌足珍貴。
學會悲傷或許不光是孩子,也是成人應該學會的課程。當我們呱呱墜地,含淚而來,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學着修正自己,成長為别人喜歡的樣子。學着在想哭的時候笑,學着難過也不放縱。隻知道快樂的幸福,卻從來都不知道悲傷的意義。我們慢慢地開始懼怕悲傷,放棄傾訴的權利。但就像《頭腦特工隊》告訴我們的,隻有憂憂才能拿出讓萊利失控的鎖鑰,偶爾讓悲傷掌控全局,放輕松,本沒什麼大不了。我們的回憶不應隻有一種顔色,應該是五顔六色的。
快樂不再是人生的全部,悲傷一下天也不會塌下來。
當我們不再是孩子:學會失去
我覺得雖然影片的故事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了解的難度,但是有一些部分可能隻有我們這些成人才會get到淚點。就像是一封寫給成人的密信:孩子在笑,你卻哭了。
在影片中有一個一哭就會掉糖果的角色叫冰棒(bing bong)是萊利想象的虛拟夥伴。他有着大象的鼻子,貓的尾巴和海豚的聲音。他們一起跳岩漿沙發,一起奔跑,一起唱着隻有他們才知道的主題曲,坐着可以噴出彩虹的小飛車。他隻屬于萊利,永遠不會離棄。可是随着萊利的長大,他卻被她漸漸遺忘。
當冰棒最後為了救樂樂留在記憶垃圾場的時候,我繳械淚崩了。我突然想起兒時的我也曾經有一個隻屬于我自己的隐形小夥伴,在我爸媽看來,我曾經酷愛自言自語。不過現在的我早已忘記。
就像萊利那些變灰的記憶,她不再記得公主們的名字,也不再記得小時候那些單純的樂趣。我們也不再對小玩意兒們如數家珍,也不會因為一顆糖就手舞足蹈地快樂傻笑。在不斷獲得更多的同時,我們也在不知不覺地失去。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當我們不再是孩子,你是否還依稀記着那些曾經讓你歡笑感動珍視的回憶和小歡樂?
當卡通片不隻是卡通片:總結
我們應該時常反思對于動畫電影的輕視。直到現在《飛屋》的7分鐘人生回顧還會偶爾出現在社交網絡上被人感歎轉發……《瓦力》每次看都會讓人為其深刻而動容……
我貿然揣測每個動畫人走進這個行業領域時的動機是什麼,恐怕遠遠不隻是想做平底鍋砸頭的低水準搞笑,而是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最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藝術形式,産生影響人一生的力量和感動。
皮克斯一直是令人驚奇的存在,不管有沒有喬布斯,他們都證明了自己可以永遠成為世界創意中心。他們有布局宏觀的才華,也有執着于細節的耐心,懂得講故事的套路,又具備講故事的技術能力。更可怕的是,以上的每一項都在不斷革新和發展。這是這個偉大企業生生不息不斷創造偉大的最核心的部分。
當我們還在抱怨動畫題材和政策的限制,投資人的吝啬和投機,觀衆的低智和低品時,《頭腦特工隊》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确實值得細心品味。全身心推薦!
原創作者:毛球裡斯特
原創于微信号:有點兒意思 微信id:howinteresting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