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正能量”有毒!

前幾年,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詞,就是“正能量”。

主流的說法是,我們對待生活需要有一個積極的态度,不要那麼喪。積極、陽光、向上成為了“正能量”的底色,也成了我們教育孩子的用詞。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的出現頻率似乎沒那麼高了,甚至網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感這個詞。

一些“正能量”簡直了!比負能量還可怕!

比如前段時間刷爆網絡的“給大白跳舞”:

這些“正能量”有毒!
這些“正能量”有毒!
這些“正能量”有毒!

其實這股“正能量風潮”的起因是好的,在網絡上也得到了不少的稱贊。但很快輿論就轉了風向,網上甚至開始有人組團對其口誅筆伐。為什麼這類的正能量行為會讓人反感呢?

常爸覺得可以借用下面這個回答:

這些“正能量”有毒!

而針對正能量,常爸覺得下面這個段子也很形象地說明了網友的态度。

這些“正能量”有毒!

不是所有的“正能量”都是積極的,有時候它隻是包裹着一層好看的外衣。

“有毒的正能量”長什麼樣?

設想這樣一個場景:

孩子放學回家後跟你說,今天他的兩個好朋友鬧了沖突,他試圖在中間調解,結果不僅沒有成功,反而惹得兩個朋友都不高興,是以他一整天都心情不好。你聽完之後,說:“沒關系,你下次态度好點就行了。”

或者其他類似的說法:

“你這點困難算什麼呀,别人還有更壞的呢!”

“沒關系,爸爸相信你能克服,加油!”

“沒事,咱們笑一下就過去了!”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們是孩子,聽到父母這麼說,是什麼感受?

這些“正能量”有毒!

更生氣了,對不對?

這些安撫人的“正能量”話語的确表現出了絕對化的積極态度,但也壓抑了孩子實際體驗到的消極情緒。

一方面,父母過分強調積極的态度會抹殺孩子的負面情緒;另一方面,父母的這種反應很容易被孩子了解為輕視。

美國的一名心理醫生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形式的“瓦斯燈效應”——“你基本上是在告訴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我的舒适比你的現實困難更重要。”

這些“正能量”有毒!

是以,安慰是安慰了,但沒有安撫到點兒上;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安撫還不如不安撫。

你看這正能量,有時還不如負能量。

“正能量”是怎麼被玩兒壞的

其實,正能量本身并沒錯。

正能量,說白了就是一種“正向思考”方式,凡事向積極的方面想,有助于改善情緒問題。

而之是以有些正能量“有毒”,是因為對于真實情緒的忽略和壓抑,導緻了孩子對自己的喪弱感到愧疚,非但沒有受到鼓勵,反倒會覺得自己被忽視,真實的情緒被壓抑了。

心理學家說,在困難時期培養積極的心态是一種有效的應對機制,但積極的态度必須根植于現實,才能健康有益。

現實情況是,我們的情緒是複雜的、多種多樣的,遠不止悲傷和快樂。而每一種情緒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這些“正能量”有毒!

(電影《頭腦特工隊》裡,把“情緒”拟人為一個個色彩鮮明、性格迥異的小人物)

根據進化心理學,人類的基本情緒都是為了應對遠古祖先面臨的生态挑戰進化而來的。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大朋友也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那些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指導我們的行為和快速行動,而且關鍵時刻是會保護我們的。

恐懼(fear)能夠讓身體意識到自己正處于危險之中,并喚醒神經系統,開啟“戰或逃”的準備;此外,它還有助于人們學習新的保護性反應。

驚奇(surprise)是為了清空大腦中所有殘留活動的工作記憶,以面對意想不到的刺激。它促使人們去探索新事物。

憤怒(anger)是為了在敵人面前顯示出強烈的攻擊性;當面臨危險或需要克服挑戰時,它促使我們采取行動。

厭惡(disgust)的功能是拒絕任何可能有毒的刺激。它幫助人們避免攝入對身體有害的東西。

悲傷(sadness)的目的是降低人的活動水準,使身體節約資源和避免不必要的努力。它也起着自我保護的作用,使人們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最重要的是,它推動個人尋找社會支援,以擺脫抑郁的情況。

……

如果我們隻歡迎積極的情緒,而把悲傷或恐懼等困難情緒拒之門外,用虛假的快樂強迫自己或他人變得積極樂觀,那反而會使這些消極情緒更加猛烈爆發出來,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造成傷害。

這些“正能量”有毒!

(電視劇《小别離》劇照)

而父母無意間将正能量強加給孩子,後果就更加嚴重了。因為如果對方是個成年人,他感覺不舒服,會選擇不聽或者懶得理你。但孩子可能還沒有發展出辨識自己情緒的能力,他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情緒被抑制住了,容易産生自我懷疑或者幹脆習慣性忽視自己的感受,“讨好型人格”就是這麼産生的。

如何克制自己不經意灌輸有毒的正能量?

我們知道了不能一味堅持輸出正能量,但有時候,身為家長,我們甚至自己也意識不到——自己給孩子灌輸的道理是有毒的。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常爸給家長們提供三點建議:

01

盡量别用過于積極的詞

鼓勵孩子、給孩子加油沒問題,但是不能為了正能量而正能量。

比如孩子抱怨作業太難或者學習很累,他的真實需求是讓父母看見自己的感受,撫慰自己。

但如果父母沒感受到這點,隻是敷衍地鼓勵孩子“你是最棒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被忽略了,認為自己在父母眼裡是無足輕重的,更難過。

這個時候,父母最應該做的是抱抱孩子,對孩子說“嗯,這聽起來真的很難”或者“哭一場也沒關系”,與孩子産生共情。

感受到被愛的孩子,才能真正從心裡生發出面對困難的勇氣。

這些“正能量”有毒!

02

接納壞情緒,做一個真實的人

人們不喜歡負面情緒,但是一個真實的人就應該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

而且,讓孩子感受悲傷、恐懼或憤怒,并以适當的方式表達這些情緒,會讓他們更有韌性和自控力。

在電影《頭腦特工隊》裡就有這麼一個情節,被朋友徹底遺忘的BingBong,非常難過。

樂樂想讓BingBong開心起來,扮鬼臉、講笑話……使出渾身解數,卻依然于事無補。

而憂憂是怎麼做的呢?她隻是安靜地坐在BingBong旁邊,拍着他的背,說出他的感受。

被憂憂接納的BingBong大哭一場後,反而感覺好了很多。

這些“正能量”有毒!

哭泣是一種宣洩,更是一劑解壓良藥。

當孩子悲傷的時候,我們不妨引導孩子,讓他們直面壞情緒,如果不快樂,也不要假裝快樂。

當孩子做好準備,接受壞情緒的那一刻,就是愈合的開始。

03

接受失敗是人生常态,孩子才能真正長大

常爸之是以特别讨厭“有毒的正能量”,就是因為它的本質是一種變相的完美主義。宣揚這種正能量,就是在告訴孩子“生活中沒有失敗,失敗是可恥的、不能被原諒的”。

可事實上,失敗不僅是成功之母,也是構成我們精彩人生必不可少的要素。

失敗,甚至是反複的失敗,為我們提供了更有力和更有效的成長機會。

我們真正要提防的不是失敗,而是遇到困難就退縮的“烏龜心态”。

“有毒的正能量”不僅不能鼓勵孩子,反倒會無限放大孩子對失敗的恐懼,阻礙孩子進步和探索。

放棄一味的正能量,接納孩子的情緒吧。

在教導孩子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同時,也允許他們接納自己那些細膩的、複雜的、苦澀的感覺。

畢竟,有苦有甜、有笑有淚,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