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堅持斷舍離,35歲主婦年輕如20歲,成年人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婦,原本并不是一個喜歡收納整理的人,而且舍不得扔東西,在25歲後她下決心改變,開始一點一點學習“斷舍離”。

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舍不得扔掉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就會越多”,現在她已經35歲了,于是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10年。

在學會斷舍離的過程中改變了強烈的依戀型性格,她漸漸地發現:“不對物品執着,可以過更舒适的生活”。而且現在的她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個35歲的家庭主婦,倒像是一個正在上學的20歲大學生。

堅持斷舍離,35歲主婦年輕如20歲,成年人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是以說成年人的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斷舍離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是現在年輕人當中很流行的一個詞,其實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應該跟生活中的“垃圾”說再見。

2009年,一本名叫《斷舍離》的圖書風靡網絡,引發巨大反響。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山下英子,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

堅持斷舍離,35歲主婦年輕如20歲,成年人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在書中,山下英子提出如下幾個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間。

而這也是當下成年人應該學會的,丢掉該丢掉的,舍棄該舍棄的,隻有這樣,才會更讓生活更好,讓自己過得更舒服。

這本書的出現,也影響了無數的人,演員陳數就是其中一位,她說:“在斷舍離的過程中,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得到了很好的松弛與排毒”。

堅持斷舍離,35歲主婦年輕如20歲,成年人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通過斷舍離,陳數走出了那段“無法與人分享,但又找不到解決辦法的艱難時光”,也讓自己獲得了重生。

斷舍離經典語錄:學會放下才會獲得新生

1. 不斷地進行斷舍離之後,剩下來的東西就可以分成兩種:從一開始就很珍惜的東西,以及回過神來才發現留下來的東西。這種回過神來才發現的東西,會給我們傳遞非常深刻的資訊。

堅持斷舍離,35歲主婦年輕如20歲,成年人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2. 幸福取決于我們和自己思想相處的能力。

3. 人必要要清楚了解自己,通過不斷地篩選物品的訓練,當下的自我就會越來越鮮明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斷出準确的自我形象。

4. 一個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夠反映出自我形象。

5. 允許自己使用進階的東西,這種機制一旦運轉起來,看待自己的方式就從過去的減分法變成了加分法。

6. 斷舍離會遏制人類這種不知不覺、隻靠本能與物品打交道的行為。

堅持斷舍離,35歲主婦年輕如20歲,成年人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7. 利用物品不斷地提升自己,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

8. 基本來說,讓房間亂七八糟,把屋子搞得一團亂,粗暴地随便亂堆東西,就相當于賦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

9. 了解自己,放下過去的自己,就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10. 從自力的世界進入"成事在天"的境界,這就是終極的自動化。

堅持斷舍離,35歲主婦年輕如20歲,成年人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這本書也曾受到楊瀾、素黑、張怡筠、毛丹青、王人平等知名學者和媒體人認同推薦,知名身心靈作家張德芬也曾為老版《斷舍離》作序推薦。

直面物品就是直面自己。處理,取舍物品,取舍關系,不再執着于一物,不再執着于一人,人也就不會被自己的執念蒙蔽。

誠如張德芬老師在《斷舍離》序言所說:想要幸福,我們需要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

堅持斷舍離,35歲主婦年輕如20歲,成年人生活要學會“垃圾分類”

斷舍離最重要的概念是“活在當下”。要從“擁有”的觀念中擺脫出來。因為繁華終會落盡,隻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感受到幸福。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建議大家都去踐行一下斷舍離。因為它會在不經意之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