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忍住,在出差的飞机上看了《头脑特工队》。在漫长的航途中,我一个人抱了个枕头聚精会神地盯着眼前的小屏幕,蜷成了自己舒服的姿势,活在小主人公莱利(riley)的大脑世界中。观影过程中,泪点总是来得突然又诡异,令我时常忘了是在看一部应该让孩子欢笑的动画电影。

《头脑特工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最优秀的部分在于对于不同年龄的观众,影片展现出了不同层次的内容和情感,创造了很多动画电影的前所未有。五个看似荒诞的情绪角色却要用一个十几岁孩子的视角来揭穿人生。
当想象力不再无厘头:说服力惊人
你是否想过这些问题:为什么孩子无缘无故哭闹?为什么不爱吃菜花?为什么假笑会被识破?为什么你看不出女朋友换了口红颜色?为什么你男朋友连tfboys有几个人都不知道却能哼出整首《青春修炼手册》?
皮克斯用五个情绪角色和一系列的巧妙设计构建了大脑的运作机制。喜悦、悲伤、恐惧、愤怒、厌恶轮流站在控制台前让主人公莱利面对不同的情景和事物产生不同的情绪。靠核心记忆维系的可以决定人性格的岛屿,遗忘的深谷,梦境的产生,想象之境,思想列车这些突破天际的想象构成了一切你熟悉现象的解释和逻辑体系。简直是巧妙绝伦的创造。
在影片上映后,曾经有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太过复杂,年龄小的观众可能无法明白。但《头脑特工队》的导演peter docter表示,针对这个问题,他们早有考量。在影片制作期间,他们邀请了一些低龄的孩童进行试水,发现他们在故事理解上完全不存在任何问题。有些孩子可以完整的叙述整个故事包括一些非常细节的设定,甚至比成人记得还多。
这结果并不意外,一方面由于故事的主人公莱利本身就是一个孩子,她所面对的所有情景就是一个孩子的视野,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孩子对于动画片的投入可能是身处社会烦扰的成人无法想象的。因为专注,所以他们往往可以看到更加本质的内容。终于,想象力有了科学和逻辑的依据变得更加有说服力,终于动画影片不再被空洞的无厘头充斥,终于孩子的理解力和智商不再被低估。
当故事还原每个人的回忆:代入感爆棚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非常精彩,同一个场景分别解析了莱利、妈妈和爸爸三个人不同的大脑场景,让观众直观的看到了面对同一件事,三个人站在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反映。影片通过在莱利大脑场景和现实场景的不断切换展现了大脑控制的机理和实现。一同观看影片的家长们可能会感到惊讶,看似漫不经心的争执在孩子眼里却是世界末日般的痛苦,偶尔想起的一句称赞可以让孩子高兴一整天,那些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小改变可能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
皮克斯带着我们走过那些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回忆:父母的争吵、朋友间的别扭、搬家转校的恐惧……总有一个片段对你会心一击。这些事件带着观众的情绪回到那个脆弱的小时候,触碰到内心的一根根倒刺,这种共鸣感是压到一切理性评判的最后一根稻草。皮克斯很贪心,妄想一部影片通吃全龄市场。而结果是,《头脑特工队》做到了。
当快乐不再是全部:学会悲伤
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嘛。
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既然快乐那么重要,是不是能解决一切问题?皮克斯将一个如此需要思辨的话题以活泼童趣的方式摆在我们面前。在五种情绪角色中,代表喜悦的乐乐(joy)是一切的中心,她闪闪发光永远乐观,(连配音都是美国人颇为喜爱的女笑星amy poehler),在她掌控操作台的时候,莱利只会有快乐和幸福的记忆,这看起来是所有人想要的结果。
而代表悲伤的忧忧(sadness)是让所有人担心的存在,丧气十足,碰触过的记忆都会变成蓝色转变成悲伤的回忆不可逆。当忧忧控制不住自己要去触碰核心记忆的时候,所有人都如临大敌。乐乐努力让莱利所有的记忆都快乐,甚至打算抛弃忧忧回到中心重掌大局,但事情却越来越糟,竟然发展到莱利彻底失控要离家出走的地步。乐乐这才发现,快乐并不是莱利人生的全部。任何记忆都不只有一面。因为有了悲伤,莱利才获得了更多的爱,因为又悲伤的回忆,快乐的回忆才更加弥足珍贵。
学会悲伤或许不光是孩子,也是成人应该学会的课程。当我们呱呱坠地,含泪而来,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学着修正自己,成长为别人喜欢的样子。学着在想哭的时候笑,学着难过也不放纵。只知道快乐的幸福,却从来都不知道悲伤的意义。我们慢慢地开始惧怕悲伤,放弃倾诉的权利。但就像《头脑特工队》告诉我们的,只有忧忧才能拿出让莱利失控的锁钥,偶尔让悲伤掌控全局,放轻松,本没什么大不了。我们的回忆不应只有一种颜色,应该是五颜六色的。
快乐不再是人生的全部,悲伤一下天也不会塌下来。
当我们不再是孩子:学会失去
我觉得虽然影片的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理解的难度,但是有一些部分可能只有我们这些成人才会get到泪点。就像是一封写给成人的密信:孩子在笑,你却哭了。
在影片中有一个一哭就会掉糖果的角色叫冰棒(bing bong)是莱利想象的虚拟伙伴。他有着大象的鼻子,猫的尾巴和海豚的声音。他们一起跳岩浆沙发,一起奔跑,一起唱着只有他们才知道的主题曲,坐着可以喷出彩虹的小飞车。他只属于莱利,永远不会离弃。可是随着莱利的长大,他却被她渐渐遗忘。
当冰棒最后为了救乐乐留在记忆垃圾场的时候,我缴械泪崩了。我突然想起儿时的我也曾经有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隐形小伙伴,在我爸妈看来,我曾经酷爱自言自语。不过现在的我早已忘记。
就像莱利那些变灰的记忆,她不再记得公主们的名字,也不再记得小时候那些单纯的乐趣。我们也不再对小玩意儿们如数家珍,也不会因为一颗糖就手舞足蹈地快乐傻笑。在不断获得更多的同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失去。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当我们不再是孩子,你是否还依稀记着那些曾经让你欢笑感动珍视的回忆和小欢乐?
当动画片不只是动画片:总结
我们应该时常反思对于动画电影的轻视。直到现在《飞屋》的7分钟人生回顾还会偶尔出现在社交网络上被人感叹转发……《瓦力》每次看都会让人为其深刻而动容……
我贸然揣测每个动画人走进这个行业领域时的动机是什么,恐怕远远不只是想做平底锅砸头的低水准搞笑,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产生影响人一生的力量和感动。
皮克斯一直是令人惊奇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乔布斯,他们都证明了自己可以永远成为世界创意中心。他们有布局宏观的才华,也有执着于细节的耐心,懂得讲故事的套路,又具备讲故事的技术能力。更可怕的是,以上的每一项都在不断革新和发展。这是这个伟大企业生生不息不断创造伟大的最核心的部分。
当我们还在抱怨动画题材和政策的限制,投资人的吝啬和投机,观众的低智和低品时,《头脑特工队》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确实值得细心品味。全身心推荐!
原创作者:毛球里斯特
原创于微信号:有点儿意思 微信id:howinteresting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