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舜臣的真實戰績到底如何?不吹不黑,他的确是水戰高手掌管水軍日軍克星臨危受命

作者:顧小北說娛樂

1591年,日本,56歲的豐臣秀吉愛上了四處閑遊,以排解喪失獨子鶴松之痛。某日,豐臣秀吉登上清水寺的閣樓,向西遠望,心有所感,對随從說道:“大丈夫當用武萬裡之外,何自悒郁為?”然後,他果真做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舉全國之力渡海遠征北韓,進而征服明朝。

1592年,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率領日軍正式開始遠征北韓,4月,日軍抵達北韓,攻陷釜山和東萊。随後,日軍勢如破竹,攻城克地,北韓國王李昖放棄首都漢城倉皇北逃。5月,日軍攻陷漢城,6月,日軍又攻陷平壤。至此,北韓國土幾乎全部淪喪,李昖甚至做好了到明朝避難的準備。

如今的北韓想要戰勝日軍,眼下除了向明朝求救,似乎别無他法了,但就在此時,一個奇迹出現了:水軍将領李舜臣連敗日本水軍,并威脅到了日本陸軍的補給線。

提起李舜臣,熟悉萬曆北韓戰争的人一定對他不陌生。日本進攻北韓時,李舜臣是北韓諸将中鮮能屢戰屢勝的一位名将,如今,南韓有一艘名為“忠武公李舜臣”的驅逐艦就是以這位名将命名的。

李舜臣的真實戰績到底如何?不吹不黑,他的确是水戰高手掌管水軍日軍克星臨危受命

李舜臣的影視劇形象

李舜臣,字諧汝,祖籍德水,出生在漢城,其家族雖為書香門第,他卻更喜歡軍事。1576年,已經年過30的李舜臣考中丙子年武舉,從此踏上仕途。李舜臣擔任的第一個官職是缽浦萬戶,但是沒幹多長時間,他就遭到罷免,賦閑在家,直到十年後,李舜臣才重新踏入仕途,擔任造山萬戶。

1587年,李舜臣到鹿屯島掌管防務。鹿屯島毗鄰女真部落,女真人時常會到這裡劫掠北韓百姓,很不幸,李舜臣剛上任就碰到這種倒黴事兒,女真人這次殺死了十幾人,搶走了一百六十人,李舜臣和同僚李慶祿率兵追擊,斬殺了三個女真人,奪回了五十多百姓。李舜臣雖然有功,卻難補過,上司便要軍法處置,李舜臣鎮定自若,對上司辯解說:“之前士兵太少防備單薄,我請求增兵,你沒有答應,有你的牒文為證。”上司聞言,随即赦免李舜臣,讓他白衣從軍,立功贖罪。不久,李舜臣用計誘捕女真酋長乙其乃,不僅官複原職,還提升了自己的名氣。

1589年,李舜臣升遷至井邑縣監,轉過年來,李舜臣在好友柳成龍的提攜下,以三級跳的方式飛速升遷,先擔任珍島郡守,又擔任加裡浦水軍佥節制使,最後擔任全羅道左水軍節度使,掌管了全羅道一部分水軍。

李舜臣積極投入工作中,他一邊訓練水軍,一邊改造戰船,後世著名的龜船由此橫空出世。龜船形如烏龜,由厚木闆做成拱頂,擋住船首闆、船尾闆、底闆及肋骨,沒有裸露在外的舷闆。外層木闆上釘着許多銳利的尖刺和六角形的甲片防護,絲毫不給敵人登船的機會,和敵人作戰時,隻須把茅草鋪在外層木闆上,吸引那些登船自殺的人即可。船首是個龍頭,龍頭口中有一個铳穴,船尾是個龜尾,龜尾下面也有一個铳穴,船身左右又各有六個铳穴。有了龜船,士兵不用擔心危險,隻管進攻四面攻擊就行了。

李舜臣的真實戰績到底如何?不吹不黑,他的确是水戰高手掌管水軍日軍克星臨危受命

龜船複原圖

1592年4月,日本進攻北韓之時,不知有哪個大臣向北韓國王李昖建議取消水軍,把所有水軍改為陸軍,登陸進行防守日軍。對于這種自廢武功的愚蠢行為,李舜臣自然是沒有照辦,他知道,在未來的戰場上,水軍必将發揮無比重要的作用。

慶尚道在全羅道的東邊,當慶尚道的陸軍全面潰敗時,水軍不但沒有從側翼牽制日軍,反而消失得無影無蹤。而造成這種局面出現的人正是慶尚道右水軍節度使元均,元均怯敵,他自沉所有戰船,解散所有水軍,把自己的武功盡廢,然後帶着兩個部将玉浦萬戶李雲龍和永登浦萬戶禹緻績,準備找個地方登陸,從此遠離日軍。

李雲龍實在難以忍受主帥如此窩囊,于是出言抗議,并建議元均向李舜臣求救,元均無奈,隻得答應。李舜臣接到元均的求救資訊後,召集部将商議對策,就像普通人不愛招惹閑事一樣,他的許多将領認為眼下自保尚不足,哪來的閑功夫救援元均?不過,明白唇亡齒寒這個道理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認為如今救援元均,就是保護自己。最終,想要幹一番大事的李舜臣采納了第二種意見,他率領80艘戰船,包括那艘龜船,離開自己的基地,向慶尚道浩浩蕩蕩地駛去。

李舜臣和元均會合後,在玉浦遭遇了30艘日本戰船。日軍連連得勝,對北韓水軍一點防備也沒有,他們隻留下少量士兵看守戰船,剩下的士兵都登陸搶劫北韓百姓而去。李舜臣抓住戰機,輕松取勝,焚毀了26艘日本戰船。

在泗川,李舜臣和元均又遭遇了一小股停泊岸邊的日本戰船。李舜臣佯裝撤退,引誘日本戰船出戰,然後派遣龜船沖入日本船隊中,龜船大展神威,四面開火,露天的日軍自然不是對手,一番激戰後,日軍損失了十三艘戰船,狼狽退兵。在戰鬥中,李舜臣肩部中彈,他忍痛指揮作戰,直到戰役結束後才告訴部下,讓人用刀挑出彈頭。

随後,李舜臣和元均對日軍發起了主動進攻。在唐浦海戰中,李舜臣再次取得勝利,并殺死了一員日軍大将。不久,全羅道右水軍節度使李億祺率領25艘戰船抵達唐浦,和李舜臣、元均會合,增強了北韓水軍的實力。其後,三位水軍将領在唐項浦取得重大勝利,北韓水軍焚毀日軍戰船100多艘,斬首200多級,并殺死了一員日軍大将。

李舜臣的真實戰績到底如何?不吹不黑,他的确是水戰高手掌管水軍日軍克星臨危受命

北韓水軍作戰圖

在這裡不得不說下元均,元均如今形同光杆司令,名為統帥,實際上受李舜臣指揮,但是他卻一心想着分享李舜臣的戰功,而李舜臣是一個性格耿直、公私分明的将領,當然不願讓出戰功,兩人的沖突就此産生。

李舜臣自5月出戰以來,曆經兩個月的戰鬥,接連在玉浦、泗川、唐浦、唐項浦取得勝利,士兵已經疲憊,三路北韓水軍随後各自回營休息一段時間,準備新的戰鬥。7月,三路北韓水軍重新會師,這次元均不再是光杆司令,他帶着修好的7艘破船,也準備大幹一場了。

北韓水軍行至見乃梁,遇到了一大股日軍,日軍連吃敗仗,這次不再見面就打,知道躲起來了。李舜臣故技重施,再次佯裝撤退,引誘日軍出戰。日軍記打不記疼,出動70多艘戰船追擊北韓水軍,當他們追到閑山島時,發現北韓水軍早已擺好鶴翼陣等着他們了。想到用鶴翼陣迎戰日軍的人不用多說,自然還是李舜臣,鶴翼陣可以集中所有北韓水軍火力進攻日軍。日軍三面都是敵人,戰鬥結果可想而知,他們63艘戰船被焚毀,幾乎全軍覆沒,剩下400多個殘兵敗将棄船登陸,倉皇逃命。

北韓水軍趁機追擊,在安骨浦又遭遇了40艘日本戰船,日軍這次真的知道疼了,任李舜臣怎麼引誘他們,他們都不出戰了。李舜臣見狀,隻好主動發起進攻,北韓水軍越戰越勇,最終擊潰日軍,日軍再一次倉皇而逃。

李舜臣的真實戰績到底如何?不吹不黑,他的确是水戰高手掌管水軍日軍克星臨危受命

北韓水軍使用的闆屋船

從此,日本水軍不敢再冒然行動,他們集中兵力固守在釜山、東萊,把水軍變成了陸軍,徹底怕了李舜臣。為切斷日軍補給線,李舜臣等對釜山發動了進攻,因日軍防守嚴密,北韓水軍未能得手,隻得焚毀400多艘空船而去。

1593年8月,北韓國王李昖任命李舜臣兼三道水軍統制使,本職如故,全權負責北韓水軍。李舜臣升遷固然是朝廷對他的肯定,但對元均來說,就是一種恥辱了。元均的資曆比李舜臣老,功勞卻比李舜臣少,如今還要位居李舜臣之下,他自然是不甘心。

一個月後,李如松率領明朝援軍主力撤離北韓,明朝和日本開始談判,北韓戰争的形勢逐漸有所緩解。北韓官員在戰時抛開成見,一緻對外容易,但要在戰後也保持這種團結的局面就難了。在這樣的情勢下,李舜臣和元均的沖突成了北韓官員争論的焦點。

元均入仕比李舜臣早,早已變得圓滑世故,并且人脈也廣,他利用自己的苦勞赢得了朝中許多官員,還有李昖的好感和支援。

李舜臣雖然功勞大,但他性格耿直,不善結交朝中官員,也不喜歡外行幹涉他的軍務,這就給人造成了擁兵自重的印象。李昖戰時不得不任用能力出衆的李舜臣,如今戰事平息,能力出衆反而成了一種潛在的威脅。就這樣,李舜臣在李昖心中的地位一點點降低,君臣間的關系變得不再那麼信任了。

1597年,明朝和日本談判破解,豐臣秀吉第二次派軍隊遠征北韓。日軍将領吃過李舜臣的苦頭,為避免北韓水軍再次威脅他們,他們來了個反間計。日軍将領通過北韓官員金應瑞向李昖傳達了這樣一個消息:加藤清正某月某日,會到某島休息,北韓水軍隻要預先埋伏好軍隊,就能把加藤清正輕松俘虜。李昖信以為真,于是指令李舜臣率領水軍到日軍指定的地點埋伏,久經戰陣的李舜臣一聽就知道這是日軍耍的小計倆,他自然不會相信,以他耿直的性格,當然也不會照辦。不久,加藤清正率領日本水軍引誘李舜臣出戰,李舜臣一眼就識破了加藤清正的計謀,依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李舜臣自作主張,不遵朝命,徹底激怒了李昖,他随即罷免李舜臣,把李舜臣抓捕入獄,任命元均為三道水軍統制使。7月,元均率領北韓水軍冒然對日軍發動了進攻。元均在加德島取水時,遭遇早已埋伏好的日軍,他驚慌失措,率領北韓水軍躲進了漆川梁中。日本水軍随後把漆川梁重重圍住,對北韓水軍發起猛攻,北韓水軍沒了李舜臣的指揮,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日本水軍毫無懸念地取得了勝利,北韓水軍幾乎全軍覆沒。元均被日軍殺死,死不足惜,可憐李億祺這樣的老将也投水而死,隻有慶尙道右水軍節度使裴楔帶着12艘戰船僥幸得脫。

李舜臣的真實戰績到底如何?不吹不黑,他的确是水戰高手掌管水軍日軍克星臨危受命

日本水軍使用的戰船

李昖聽聞戰敗後,慌忙赦免李舜臣,任命李舜臣為三道水軍統制使。不知李舜臣趕到麗水後,看到昔日龐大的船隊隻剩下裴楔和他的12艘戰船,會作何感想?軍情緊急,容不得李舜臣多想,李舜臣隻能利用12艘戰船重建北韓水軍。

9月,日本将領來島通總等出動300多艘戰船進犯北韓西海,在鳴梁,他們遇到了已經有所恢複的北韓水軍。注意,這裡說的恢複隻是北韓水軍的士氣,李舜臣即使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在兩個月内造出100多艘戰船,他率領13艘戰船(戰船裡沒有他的殺手锏龜船,因為龜船早就被日軍毀掉了),以無所畏懼的精神出現在了龐大的日本水軍面前。李舜臣指揮北韓水軍迎戰日本水軍,一舉擊沉30多艘敵船,還殺死了來島通總。日軍其他将領見李舜臣複出,便在損失少量戰船後撤兵而回,不再碰李舜臣這顆釘子了。

鳴梁海戰給剛剛遭遇慘敗的北韓水軍打了一劑強心劑,随後,北韓水軍在李舜臣的經營下逐漸得到恢複,但卻難以恢複到漆川梁之戰前那種近200艘的盛況了,好在明朝第二次援助北韓時,以陳璘為水軍提督,出動數百艘戰船,和李舜臣合兵一處,封鎖了北韓海岸。

陳璘和李舜臣的合作并不愉快。在折爾島海戰中,李舜臣斬獲了71顆日軍人頭,不料,陳璘強行要走了40顆,李舜臣為此郁悶了好一陣子。不過,明朝水軍和北韓水軍對日軍的戰略目标還是一緻的,雙方展開合作,對日軍進行封鎖,這就加速了日軍的失敗。

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日軍決定全部撤回日本。在露梁,明朝水軍和北韓水軍與日本水軍展開了最後的大決戰,在戰鬥中,明朝老将鄧子龍戰死,李舜臣為救鄧子龍,也中彈身亡。臨死前,李舜臣為了不讓北韓水軍士氣受到影響,他對部将說道:“戰方急,慎勿言我死。”言畢,李舜臣永遠閉上了眼睛。

平心而論,李舜臣的戰績在萬曆北韓戰争中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在第一次戰争期間,他指揮北韓水軍多次擊敗日本水軍,打得日本水軍不敢出海,威脅到了日本陸軍的補給線。在鳴梁海戰中,李舜臣又以令人欽佩的勇氣迎戰看上去不可能戰勝的日軍,給北韓軍民帶來了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觀李舜臣一生之所為,不愧為北韓的民族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