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柏拉圖的戀愛論?

作者:哲道之修

#婚戀手冊#對于柏拉圖式的戀愛,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哲學家柏拉圖的一種愛情觀。它指的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彼此渴望和精神上的純潔愛情。換言之,即是刨除了肉體交流的成分,強調的是愛情的精神性。這種精神上純潔的愛情是可以超越距離,種族,年齡,甚至是性别的。

而柏拉圖式的戀愛是在一次聚會時誕生的,柏拉圖把那次的聚會的情境記錄了下來,寫成一個作品叫《會飲篇》。參加那次聚會的有悲劇家阿伽松,喜劇家阿裡斯托芬,歌者和女祭司鮑薩尼亞、辯論派哲學家費德羅以及蘇格拉底等人。

在這次聚會上有一個環節,就是每個人都要輪流講述自己對愛欲的思考體驗,表達自己的愛情觀。費德羅首先發表了一番辯論,提出的是愛神卡洛斯的論說。

在世界混沌之初,由混沌中誕生的愛神卡洛斯是宙斯和愛與美之神阿芙羅狄忒的兒子,是開天辟地以來最古老的神隻,同時也是天地間偉大欲望的化身,卡洛斯的出現代表折愛情與欲望的統一體,愛神是最古老最可愛的神,是萬物之源,是人類幸福的策源地,總之,費德羅的觀點很簡單,就是愛情至上。

什麼是柏拉圖的戀愛論?

接下來,發言的是鮑薩尼亞,他沒有向費德羅那樣一味歌頌愛神,而是很辯證地将愛神一分為二,說愛神原本是兩個,一個是屬天的卡洛斯,愛戀被愛戀者的靈魂,一個是署名的卡洛斯,愛戀被愛戀者的身體,也就是說,這兩個愛神一個是高尚的,一個是世俗的,一個是年長的,一個是年幼的,一個渴望愛肉身艾凡胎,一個渴望愛智慧愛勇敢,一個渴望女子又渴望青年男子,一個卻更加偏愛于男子。

他的這番話有點像同志者的宣言,但他對高尚愛情與低俗愛情的區分,自有其倫理的意義,在所有人類活動中都有正确和錯誤之分,愛情也不例外,同時蘊含着美和醜的雙重成分,正當的愛,以心靈來統治肉體的欲望,這種愛是美的,不正當的愛以肉體的欲望來壓制心靈,這種愛是醜的。可以說,鮑薩尼亞的發言包含着大量所謂的柏拉圖式愛情的成分。

緊接着發言是戲劇作家阿裡斯托芬,他的發言可謂經典,講述了一個神話故事,就是著名的球人,陰陽人的故事。

他說:“從前世界上存在着三種人,男人、女人和陰陽人,所有的人的形體、頭部乃至身軀都是個圓球,每個人都生有兩副面孔,兩對眼睛,兩對耳朵,兩個鼻子兩張嘴,同時身上還長着四隻手,四隻腳,在他們走路的時候,可以上下左右搖擺,前後尤以并且能夠調動八隻手腳一起動彈,是以簡直就像蜘蛛一樣行動靈活。這樣的人類過分強大了,引起了宙斯的恐慌,宙斯決定懲罰他們,将這三種人都一分為二,削弱他們的力量。”

凡是男人和女人被截開的,就變成了同志者,而凡是陰陽人被截開的,就變成了異性戀者。被分解開的球人,及其思念對方,希望再重新聚合在一次,是以當他們在人間再次相遇時,那就是愛情。雖然這次身體不能再次融合在一次,但是精神上的靈魂可以融合一起。是以人與人的愛戀往往會刻骨銘心。

什麼是柏拉圖的戀愛論?

果然是戲劇家作家,想象力如此豐富。雖然他的這番言說有些無稽之談,但這個關于愛情的說法非常新穎和有趣。

引述了這個故事的比喻,人類的另一半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而在茫茫人海中,一旦相愛的男女彼此相遇,心心相印,他們将恢複成一個球人的圓滿,他們的愛的力量将超越人的力量,愛的力量堪比衆神。

也許阿裡斯托芬想表達是,人生來是不完美的,耳朵希望完善,眼睛希望完善,内心也渴望完善,希望能遇見一個精神同步的靈魂彼此交流,彼此相愛。

接下來登場的是聚會的主人阿伽松發言了,阿伽松是一個才華詩人。他說:“愛神卡洛斯是嬌嫩的,是以他既不在地上行走,也不在頭腦中行走,而是在最柔軟的東西行走——那就是心靈。而且還不是在心腸硬的人的心上行走,他隻在心太軟的人的心上行走,是以有愛的人總是心太軟。雖然如此,愛神并不矯情,而是有智慧的,勇敢的,正義的,盡善盡美的,有了愛神,美德就會在愛情的河流裡蕩漾,善良就會在美麗的田野上生長,歡樂就會在苦難的塵世歌唱。”

阿伽松表述的愛情觀是如此華麗,但哲思不足,和之前的人相比,它所抛出去的觀點還都是石頭,真正的玉總是要等到最後才登場的。而馳譽的人就是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

什麼是柏拉圖的戀愛論?

蘇格拉底綜合了前人的意見,指出了前面所有人的意見的局限性和不足,蘇格拉底首先給阿伽松動聽的言論判了一個不及格。他說:“愛絕非盡善盡美,愛是去愛,去欲求某種盡善盡美的東西,是以愛的本身不是盡善盡美的,否則就不用去夫妻們說愛美好的事物,那就意味着愛本身并不美好,人隻有匮乏什麼才會去追求什麼,既然愛是追求美,那麼愛本身就是不美的。”蘇格拉底迫使阿伽松承認,卡洛斯示愛者不是被愛者,而且是既不美又不好的。

接着對于費德羅的觀點,蘇格拉底沒有直接指出他的錯誤,而是通過一個女哲人狄俄提瑪之口暗示了費德羅,他通過對愛和愛神的重新定義,說明費德羅的觀點是不成立的——愛神的性格和命運是取決于他複雜的基因遺傳的。愛神是富翁波羅斯雨女乞丐佩尼亞的後代。母親貧窮,父親富有,由于母親的乞丐身份,愛神是粗俗和貧乏的卑微和低劣的。

但由于父親的富翁身份,愛神又是智慧和勇敢的強壯和富有才華的,也就是說,愛神是兩個極端特性的綜合體,既非凡人又非神靈,她既不漂亮,也不醜陋。他既不聰慧,也非無知,他既不善良,也不邪惡,蘇格拉底借此來說明,費德羅贊送的愛神卡洛斯根本就不是神,而是精靈罷了,是以,自古以來沒有人去頌揚他。

而對于阿裡斯托芬的觀點,蘇格拉底也給予了正面反駁。他說:“愛戀所欲求的,既非什麼一半,也非什麼整體,因為即便是自己的手足,人們要是覺得自己身上的這些部分是壞的,也甯願砍掉。可以說,除了好的東西以外,人們壓根都不夫妻們,也永遠得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因為你和你的另一半不可能永恒于天地間。”對于鮑薩尼亞的觀點,其本質就是一筆用身體換取德性的交易。蘇格拉底回報他的觀點是既不美又不好的,它本身就有所欠缺,是以才會去愛,那麼愛者就不必然有被愛者通過其身體來換取的德性和智慧,鮑薩尼亞的發言僅僅表達了他渴望占有她所愛之人的欲望。

什麼是柏拉圖的戀愛論?

蘇格拉底對前面全部發言者一一的反駁之後,接下來他也闡述了自己對愛的了解,他說:“愛一個人是想得到幸福,幸福是憧憬的目的,愛是企圖占有幸福的一種方式,而占有幸福往往都是暫時的,人們又很渴望永恒,生命有限于是人類渴望繁衍,通過生育在後人心目中赢得祖先的地位來獲得永恒。”

這便是掩映在愛情之下的真實的動機,人們歌頌愛,無非是給自己渴望永久占有幸福的終極目的,找一個理由而已,為了永恒的幸福,人類渴望繁衍,而生育具體來說,有肉體和心靈兩種生殖力。肉體的生殖力會産生官能世界的可朽的物體,而更為高尚的聲譽則是心靈的聲譽,這是一種心靈的創造,智慧的孕育和美德的衍生,這是一種精神與文化的聲譽,可以創作詩歌,譜寫音樂,相對于人的生理繁衍,精神繁衍,對人類更有意義,且更高尚。

這是蘇格拉底的愛情觀,真正的愛是一種更為恢宏的境界,先要從美的東西開始,順着美的東西逐漸上升,從美的身體上升到美的操持,到美的種種學問,最終認識美本身。一個人隻有觸及到最真實的美,才能生育真實的美德,也唯有以此為愛欲的對象,才稱得上真正的愛欲行為,這裡的美最終通達的便是禅。

當時柏拉圖通過蘇格拉底的觀點,也悟出了自己的戀愛和性愛觀,通過心靈對另一半的尋找,對美的終極觸達,和對方有着精神的契合後,再進行身體的交媾,這樣的愛情是靈與肉的結合,是對美的向往,通往最終的善的道路,生殖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史可朽的人類具有不可求的性質,靈魂顯然是比肉體更加聖潔,單純,和美的精神的戀愛能達到真正的不朽。

什麼是柏拉圖的戀愛論?

但柏拉圖并不排斥肉體的快樂,隻是肉體的結合,要建立在精神的歡愉的基礎上。柏拉圖式的戀愛是可以将精神之愛和肉體之愛并存的,如果按照當今人們的了解,僅僅把柏拉圖式的戀愛簡化為精神戀愛,沒有肉體關系的愛情,隻是一個粗暴的扭曲。實際上,柏拉圖式的愛情可以說是一座冰山,而精神戀愛隻是這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那部分,柏拉圖式的愛情也是一個循序上升的過程,精神戀愛不可能憑空出現,真正的愛情是從有形象到無形象的金字塔形上升的過程。

柏拉圖式的戀愛還有一個觀點,他說:“男同志和哲學、體育運動是古希臘文明的三大标志,是區分文明世界和野蠻地區的标志。”暫時不論這個觀點是否正确,但至少他提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在古希臘時代,男性與男性、女性與女性之間的性愛取向,是不被禁止的德國學者利奇得寫的古希臘風化史,裡面記載了希臘人整個的愛情生活,根據他的記載,希臘人在這兩方面是并駕齊驅的。

他們對于同志很熱衷,但是對于男女之間的愛情也一點沒有耽擱,等于是兩手抓,兩手都硬,古希臘人所說的教育通常有兩種含義,一方面是說男性的雙方是一種師生關系,雙方以學識、閱曆和見聞為紐帶,不以年齡為限制,另一方面則暗示了一種同志關系,成年的男人像未婚的未成年少年表示愛慕,願意用自己的知識和學識,與其進行交換,以博得好感,通常對方也樂于接受這種求愛,而這種同志關系往往是精神上的一種愛慕和吸引,而絕非肉體上的感官刺激和滿足,在古希臘人那裡,同志的過程更多的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唯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這就是柏拉圖的性愛論,他的愛情觀就是更崇尚精神上的愛慕,但絕對不排斥肉體的愉悅,和對方在靈魂共振後才能達到靈與肉的真正融合,觸達到美,觸達到善,柏拉圖式的愛情觀超越性别、年齡、種族,時間和空間的戀愛。

但是柏拉圖的一生沒有戀愛,既沒有愛上女生,也沒有愛上男生。柏拉圖說:“别人都是來尋找自己的另一半的,而我生來就是完整的,我不需要戀人,我隻愛智慧、愛真理,愛知識,而凝結在其上的美與戀人的美是一樣的。”好了,這就是柏拉圖式的戀愛,很形而上,試問世間還有誰能生活在這種戀愛之中呢?我想除了柏拉圖也就沒有第二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