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心性,技能這條路上必定是孤獨的。工匠精神就是要保持鑽研和熱愛。”上海市貿易學校食品教研室主任姚老師的一席話,是“00後”女孩盧曉菲銘記在心的職業精神。
本期人物· 盧曉菲
盧曉菲,上海市貿易學校學生,上海市第二屆“四大品牌”職業技能大賽“花式咖啡制作”冠軍,近日,在第三屆上海咖啡大師賽決賽上,她摘得桂冠。
咖啡有三味:苦、酸、甘。一杯咖啡的出品,要經過挑選生豆、烘培、研磨、萃取等多道工序,盧曉菲所經曆的“咖啡人生”亦如是。
“想get全新技能,
發現對咖啡的熱愛”
盧曉菲起初的專業是烘焙。她通過了2019年世賽烘焙項目的選拔,但訓練了兩個月後,被調到了西點專業。“班主任對我說:‘調你去是因為相信你,不論去哪兒都能夠做好!’” 盧曉菲介紹道,當時兩個月的西點訓練,鍛煉了她的心性。
今年暑假,為備戰“四大品牌”職業技能大賽,盧曉菲再次踏入實訓室,挑戰咖啡這個新領域。她之是以選擇咖啡,是想要“get全新的技能”。沒想到,“嘗試之下,反而發現了自己對咖啡的熱愛。”
“懵懂小白” 飛速成長
對于盧曉菲來說,咖啡制作中“拉花”這一環,是她在挑戰過程中遇到的瓶頸。
一次次反複嘗試,失敗了,就再來;成功了,就繼續。在備戰“四大品牌”職業技能大賽的三個月裡,她記不清練了多少次,隻記得每天至少要用掉一斤以上的咖啡豆,最多的一天用了一公斤,相當于做了120杯咖啡。
學校給予了最大的支援。除了專業老師指導外,學校還為學生配備了與咖啡館一樣的制作裝置。實訓室收藏了70多種不同産區的咖啡豆,聞香、制作、品鑒、創新,入門時還是個“懵懂小白”的盧曉菲,在這樣的環境下飛速成長起來。
是“黑馬”,也是“後浪”
對于上海市貿易學校而言,奪冠的盧曉菲是優秀學子中的一員。校方表示,學校力求打造“教、訓、練、賽”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世賽為契機,将世界技能大賽的理念和先進技術标準融入日常的教學教育實踐,建立了符合國際标準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體系。
上海市貿易學校食品教學部副主任何笑叢表示,上海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咖啡文化漸入人心,咖啡銷售以驚人的速度持續增長,很多門店也開始實行轉向集西點、咖啡、簡餐為一體的複合經營模式。這種消費變化促使企業對食品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轉變。在這種背景下,學校充分考察了咖啡市場和咖啡課程,将英國倫敦城市行業“國際咖啡調配師”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引入原本以焙烤食品為主的食品專業。
據了解,課程不僅有咖啡制作,還包括咖啡品鑒、飲品研發、顧客服務等符合社會需求的教學内容。同時,經考核認證後,學生還能獲得一張國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
有人說,盧曉菲是“黑馬”,但她更願意用咖啡界的“後浪”來形容自己。她說,自己這朵“後浪”,是因為站在“前浪”的肩上才能躍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