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8.7分《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背後?隻因切中年人的痛點

作者:大牛和小鼠

文/陸一

無論你現在是未婚、已婚或是離婚,你擁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嗎?

以純粹的靈魂相契合,你們有着共同的興趣,有着心靈上的共鳴。

這場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最終是怎樣的結果?

如今再回憶起來,你又是怎樣的心情?

似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痛,而《廊橋遺夢》之是以能成為經久不衰的電影,正是因為它戳中了每個人心中的痛點。

《廊橋遺夢》是美國導演克林特自導自演的愛情片和家庭倫理片,改編自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處女作。沃勒隻用了11天便完成了初稿,起先在朋友和家人之間傳閱,後來在他人的建議下發表。

豆瓣8.7分《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背後?隻因切中年人的痛點

插圖: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1992年,小說《廊橋遺夢》出版問世,被翻譯成多種語言。1995年被搬上銀幕。

《廊橋遺夢》講述了國家地理雜志攝影記者羅伯特來到美國鄉村拍攝曼迪遜橋時,與家庭婦女弗朗西斯卡陷入熱戀的故事。

他們的相處隻有短暫的四天時間,卻燃盡了一生的熱情,最終,弗朗西斯卡經過多方面考慮,放棄了與羅伯特一同離開小鎮的想法,繼續在那個表面幸福的家庭中生活至死,而羅伯特則終生未娶。

他們兩人,一個将心托付遠方,随着攝影記者流浪,一個将心葬在曼迪遜橋,凝望着摯愛的女人。

這部電影上映後,美國便發生了離婚狂潮,據說在引進中國之後,同一年裡離婚率也提高了幾個百分點。

《廊橋遺夢》是一個婚内出軌的故事?

那是你不懂它背後的深意。

豆瓣8.7分《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背後?隻因切中年人的痛點

這部影片之是以能成為經典,根本原因在于它揭示了愛情和婚姻的殘酷真相。

如果隻看故事走向,它的本質的确是婚内出軌,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出軌,在短暫的時光裡,弗朗西斯卡遇見羅伯特,從此将心給了他,她不再愛自己的丈夫。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這無疑是個悲劇。

當弗朗西斯卡選擇留在婚姻中,對她本人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悲劇。

充滿冷靜與理智的現實,與伴随着浪漫和激情的愛情似乎永遠無法同時存在。

當你遇見一個人,他讓你死水一般的生活起了漣漪,讓你重新回憶起自己曾經的追求和向往,找回了青春時代的自我,仿佛重新活了一次,那時你會不會發現,你曾經盼望的,一直都是這樣的夫妻,這樣的生活。

你會不禁感歎,原來世上真的有如此契合的夫妻,他懂得你的趣味,他熟知的詩句出自你喜歡的詩人。

豆瓣8.7分《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背後?隻因切中年人的痛點

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就是如此,他們可以在狹小的廚房裡談笑,在燭光下共進晚餐,伴着音樂起舞……這個完全符合設想的合适的夫妻,就這樣偶然地出現在生命中,充滿了尊重與了解,興趣相投,無話不談,可以說,這是來自上天的禮物。

上天把最好的禮物擺在我們面前,但此時的我們未必能接受。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和你最契合的那個人,未必會在正确的時間出現,當你步入婚姻時,他可能還沒有來,當他到來,一切為時已晚。

還有些人,明明早早遇見那個摯愛的人,卻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能走到一起。

是以,電影中這段愛情的結果也戳中了無數人的心,和潛藏在心中的痛點。

恰是因為責任和愛,他們在大雨中分别了。

豆瓣8.7分《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背後?隻因切中年人的痛點

後來的無數日夜,羅伯特一直滿懷思念,想象弗朗西絲卡或許在花園裡曬太陽,或是坐在秋千架上,又或是在廚房裡。離開後,他再沒有對别的女人動心過。

心留在廊橋,身體卻在流浪,但他從未抱怨,因為至少,他們曾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又相愛,留下回憶中的光芒。

手镯和相機,項鍊與紙條,一座橋,許多照片,四天便成為彼此的一生,短暫卻漫長。

這部電影不是打着美好愛情的幌子去歌頌婚外情,恰恰相反,它在維持平淡婚姻和追求至真愛情的劇烈沖突中,展現了人性的悲喜。

既清醒,又理智。

無論是周圍環境的潛在壓力,還是主人公沖突的心理,都讓這份被現實禁锢的愛情變得更加悲壯。

豆瓣8.7分《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背後?隻因切中年人的痛點

熱烈的愛情本身就值得歌頌,而并非出軌本身。

故事的結局,羅伯特終身未娶,骨灰撒在橋下,弗朗西斯卡得知後立下遺囑,在那個習慣了土葬習俗的小鎮開了先例,她被火葬,骨灰同樣撒在橋下,與深愛的人相依相伴。

很多人心裡都有這樣的人,這樣的告别與懷念,也勾起了無數人心中的往事。

在這樣一個故事裡,我們都看到了自己。

那個曾經不顧一切去愛,又最終忍痛别離、顧念一生的自己。

就像電影台詞中說的樣:“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愛情是甜蜜,是激情,也是難以抹去的心痛,因為哪怕用上一輩子,也無法忘記那個人。

哪怕你已步入平淡的中年。

因為“這樣确切的愛,一生隻有一次”。

你把那樣确切的愛給了誰,看完《廊橋遺夢》,你就會想起誰。

豆瓣8.7分《廊橋遺夢》成為經典的背後?隻因切中年人的痛點

多年後,你也許會這樣回憶說:“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好好地珍惜了,是以告别後,我沒有追悔莫及,而是帶着這份愛行走世間,從此再未感受過孤獨的滋味。”

可是夜深人靜時,回想起這“一生隻有一次”的愛,依舊感到心痛。

因為,我們瘋狂愛過的人,與相伴步入婚姻的人,永遠不會是同一個人。

影片的最後,女主人公選擇了家庭,放逐了自己的愛情。

但她那非凡的愛情也打動了自己的一雙兒女,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與伴侶的關系,開始變得重視家庭,他們開始改變,珍惜擁有的一切,并在有能力争取時,去追尋自己想要的一切。

愛情向來純粹,也是以無比美好。

可是,我們哪個人不是藏着心裡的痛,努力去度過現實中的每一天?

廊橋遺夢(打動全球讀者的浪漫之作,資中筠女士經典譯本) ¥58.4 購買

《廊橋遺夢》中,正是這份沉甸甸的愛與責任,擊穿了心内的硬殼,戳中了我們的痛點,才讓我們在其中看到自己,才讓它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

因為愛情,永遠經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