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作者:搜史君

淝水一戰後,苻堅的前秦開始分崩瓦解,而此時的局勢也面臨着一次新的勢力劃分。從北方内遷五胡裡,羌接替氐成了關中地區的掌控者,這也是羌自内遷以來建立的唯一政權。

這一戰苻堅敗給了東晉,同時也給了姚氏可乘之機,姚苌在關中占據有利地勢再加上姚氏在關中一向與周邊民族交好、還有關中豪強的有力支援、 “大營”和 “諸營”組織機構嚴密,占據了這些有利因素,姚氏開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淝水之戰

383年,淝水之戰,此戰雙方分别是,地處北方的前秦與身在南方的東晉。此戰前秦大敗,本來統一的北方局面卻臨着分崩瓦解的危機。後秦、後燕、後涼三個主要政權在前秦政權瓦解後出現在北方。其中,有個很特殊的政權,就是由姚苌建立的後秦政權,為什麼說特殊呢?

(1)這是内遷少數民族中,唯一由羌建立的政權。

(2)後秦的政治中心,和前秦一樣在長安。

本期搜史君就帶大家來看看這特殊的後秦是如何建立的。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前秦東晉分布圖

在統一北方後的苻堅在公元 383 年對東晉展開了行動,但是沒想到卻大敗而歸。此時姚苌并沒有要想反叛,但關中的局勢卻在發生着劇烈的變化,首先是慕容泓背叛苻堅。

其實,早在南伐之戰開始之前,前秦政權就已經危機四伏了,苻堅為統一北方而不斷發動的戰争,已經使前秦“兵疲民乏”而在此時北方還未完全穩定下來,就想着南征,這南征的淝水之戰便使前秦加速走向了衰亡。

“苌率諸弟降于苻生。苻堅以苌為揚武将軍。為堅将,累有大功。”姚苌在投降前秦,一直很受苻堅的重用并且苻堅對他很是信任,在東晉發動戰争之時,還曾經命姚苌擔任龍骧将軍,将山南地區的重任交給了他。

及苻堅寇晉,以苌為龍骧将軍、督益梁州諸軍事,謂苌曰: “朕本以龍骧建業,龍骧之号未曾假人,今特以相授,山南之事一以委卿。”堅左将軍窦沖進曰: “王者無戲 言, 此 将 不 詳 之 征 也, 惟 陛 下 察 之。” 堅默然。

既然苻堅對姚苌這麼好,他為何還要反叛呢?

搜史君認為原因有一下幾點:

(1)在處理民族事務上二人看法不同:

是時,朝臣皆不欲堅行,獨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勸之。陽平公融言于堅曰: “鮮卑、羌虜,我之仇敵,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所陳策劃,何可從也! 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閑軍旅,苟為谄谀之言以會陛下之意。今陛下信用之,輕舉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後患,悔無及也! ”堅不聽。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苻堅

苻堅将“鮮卑”等族當做仇敵看待,從一方面說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前秦不僅滅了前燕政權,還吞并了羌族姚氏的軍隊。慕容垂和姚苌雖然能得到苻堅的信任與重用,但是苻氏的宗室成員包括王猛在内的其他漢族重臣,卻始終對慕容垂、姚苌依舊懷有戒心,加上這二人被重視這些重臣們對他們也很是嫉妒。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苻堅在這時候去世,慕容垂、姚苌會是會有怎樣的下場?

從上面的種種分析,我們可以推斷出來,要是沒有苻堅在旁邊支援,慕容垂和姚苌這二人遲早會被這些“重臣”“貴族”以千萬種理由除掉。是以,姚苌會反叛是早晚的事,淝水之戰隻是一個時機而已。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在搜史君眼裡,苻堅在這個混亂的朝代來說,已經算是很開明的君主,他主張 “夷狄應合”。在行動上苻堅本人也是說到做到,優待慕容氏和姚氏,對周邊的其少數民族采取自治政策。可是,千百年來各個民族之間積攢的沖突和隔閡不可能在短時間被“政策”消除,氐對于其他民族的戒備依舊存在。

(3)姚苌在前秦時的境遇

“堅既敗于淮南,歸長安,慕容泓起兵叛堅。堅遣子叡讨之,以苌為司馬。”

苻堅在戰敗後,帶領幾千騎兵傳回,而這時慕容泓起兵發動叛亂,姚苌帶領軍隊鎮壓叛亂,這時姚苌是苻堅之子苻睿手下,可是苻睿卻在此戰中戰死,戰場上生死本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姚苌本着“忠心”的意思派人報告,沒想到報信的人被苻堅一怒之下處死。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姚苌的确“忠”但是他沒考慮到死的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苻堅之子”此事一出,搜史君相信任何一個忠心的将領,都能在感覺到殺身之禍離自己不遠了。前有慕容氏反叛;後有苻睿戰死,面對這種情況苻堅不得不對開始思考,姚苌會不會像慕容泓一樣反叛自己?

反觀姚苌,此時對他來說,反亦死,不反亦死。不如反了,還有一線生機。

姚苌之是以能夠在關中建立後秦,與他采取的軍事政策有很大關系。

苌聞慕容沖攻長安,議進趨之計,群下鹹曰: “宜先據鹹陽以制天下。”苌曰: “燕因懷舊之士而起兵,若功成事捷,鹹有東歸之思,安能久固秦川! 吾欲移兵嶺北,廣收資實,須秦弊燕回,然後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卞莊得二之義也。”

對于關中地區的局勢,很多人認為應該先占據鹹陽,但是姚苌并沒有這麼做,而是帶兵占據“嶺北”。

姚苌為何不選平坦的“鹹陽”,而選“嶺北”作為根據地呢?

“嶺北,謂九嵕山之北,凡新平、北地、安定之地皆是也。”——《資治通鑒》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從《資治通鑒》中我們可以知道,“嶺北”在地理位置上,可以将關中平原盡收眼底,如果關中的局勢有變,姚苌可以很快做出反應。這也是姚苌 “漁翁”的政策,他在等!等苻堅和慕容沖兩敗俱傷後,然後 再 “坐收漁之利”。和姚苌推測的一樣,慕容沖根本沒有久居在關中的實力,在慕容沖撤退關東後,姚苌很輕松的占據了長安,從此将關中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

“嶺北”不光在地理上占據優勢,更重要是,“嶺北”地區有大量的羌族人。這就為搜史君要說的下一點做了鋪墊。

“自安帝時代起,終東漢之末,‘羌患’三起,雖終于弭平,而一直到西晉之初,馮翊 、北地 、新平、安定 界内,還是布滿了羌人。”

姚苌在關中地區打下了較好的民族基礎,在這時候開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政權自然就友善多了。

不僅僅是關中地區的百姓對他比較擁護,而且在關中地區的豪強們來說,苻堅的戰敗之後,關中地區失去了凝聚力,于是他們不得不尋找新的“領頭羊”,用來保證自己利益不被侵害。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關于苻氏、慕容氏、姚氏,他們究竟該選擇誰來做這個“領頭羊”呢?

對于到底如何選擇這些豪強們一定會經過深思熟慮,苻堅的前秦大勢已去,慕容氏的根基不在此處,不可能久留關中,就隻剩姚苌一方了。

姚苌在前秦的時候,名聲就很好,當年在前秦立下赫赫戰功,加上姚氏一族的根基本就在隴關地區。

“西州豪族尹祥、趙曜、王欽盧、牛雙狄廣、張乾等率五萬餘家,鹹推苌為盟主。”

十六國時期的社會動亂,形成了一種奇特的流民或者是散兵組織,這種組織的頭領叫做“塢主”,塢主一般都有自己的軍隊依附而存的百姓。對于姚苌來說,要想立足關中,就要得到“塢主”的支援。

苌乃從緯謀,以太元九年自稱大将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大赦境内,年号白雀,稱制行事。

在姚苌晉太元九年(公元385年)稱王,這代表後秦政權正式成立,而有兩個軍事組織是後秦的一大依仗,分别是“大營”和“諸營”。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其實在後秦建立之時,苻堅的勢力并沒有完全消失,而是一直持續了九年之久。由此看來,在姚苌和苻氏較量并沒有因為後秦的建立而立馬終止,這一期間,“大營”和嶺北的戰略地位就有了很大的作用。

後秦剛剛建立之時又是怎樣的一個形式呢?

以天水尹祥、南安龐演為左右長史,南安姚晃、尹緯為左右司馬,天水狄伯支、焦虔、梁希、龐魏、任謙為從事中郎,姜訓、閻遵為掾屬,王據、焦世、蔣秀、尹延年、牛雙、張乾為參軍,王欽盧、姚方成、王破虜、楊難、尹嵩、裴騎、趙曜、狄廣、黨删等為帥。

384年,一幹人等的支援下,姚苌自封大将軍、大單于、萬年秦王,從上文史料中看出在他的組織中還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參軍、帥的劃分。在十六國時期,長史可不是一個小官,長史是當時後秦的最高國務長官。

是以搜史君可以大膽的認為姚苌建立的後秦已經初具規模,而且他的官僚機以他為中心。所處的位置時刻在變化,就好似行軍打仗一般。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苌下書,兵吏從征伐,戶在大營者,世世複其家,無所豫。”

前面我們也提到過“大營”和“諸營”這些到底是什麼呢?

打個比方“大營”就是姚苌直系上司的軍隊,而這“諸營”就像是各個“小部落”,這些“小部落”以姚苌為中心,流動作戰。

不僅如此,後秦還有“營戶”、“鎮戶”、“堡戶”構成的軍事力量。

營戶就是我們常說的“蔭戶”,屬于軍營,主持軍營是地位的人,是以營戶又叫 ‘軍封’,是以又即是那些貴族的封戶。

“鎮戶”主要守衛戰略要地,相當于我們所知的“軍屯”,這些鎮戶歸鎮将所支配。

“堡戶” 側重于一個地方防禦。

“ 興下書,錄馬嵬戰時将吏,盡擢叙之,其堡戶給複二十年”

可見這些将吏、堡主被提拔,同時堡民也免了二十年的賦稅。由此可見可見,這三種形式,雖有不同分工,但性質都是一樣的,是他們形成了後秦的群衆基礎,成為後秦堅實的軍事後盾。

苻堅對姚苌有知遇之恩,姚苌卻還要反叛?不得不反,還是早有預謀一、姚氏的機會二、地理優勢三、得“人”者,得天下四、嚴密的軍事系統 搜史君說

後秦等勢力分布圖

綜合上述幾點搜史君相信大家都看出來姚苌之是以反叛苻堅,最大的原因就是與前秦的“達官顯貴”們不和,而在平亂之時苻睿之死成了姚苌反叛的導火線。

再看姚苌反叛後之是以能成功,搜史君認為姚苌把握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淝水之戰”。

常年的戰亂已經讓前秦疲憊不堪,而淝水之戰後慕容氏的反叛更是雪上加霜,這就是“天時”;而姚苌在起兵的第一時間并沒有占據富碩的鹹陽而是選擇了“嶺北”這就是“地利”;再加上姚苌本就是羌族,在關中地區也有大量的羌人,平時姚苌又注意處理民族關系,是以就有了在關中地區發展的基礎,這就是“人和”。我們常說的“成功三要素”姚苌都已經擁有,那麼嚴密的軍事組織就是“錦上添花”了。

參考資料:《晉書·載記第十六·姚苌》、《資治通鑒》《魏晉南北朝史·王仲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