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作者:談藝錄

如果按照現存的資料來看,很多人認為周亮工可能不能算一個印人,甚至極端的印人會因為他的品質認為他就是一個“漢奸",因為百度百科裡提供的資料裡明确寫着”貳臣“,有人認為,僅這一個黑點,周亮工就不應當出現在藝術史上。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周亮工像)

更何況在現存的資料中,周亮工完全沒有大量的篆刻作品傳世,即便有相應的傳本,也都是他的兒子們在周亮工死後重行補刻的。但我們認為,如果站在整個篆刻史的角度來看,周亮工仍然算一個合格的印人(西泠印社吸收印人,也有一條看篆刻理論研究的成就的)。因為他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寫了一本《印人傳》,内容主要是為明代文彭至清初著名篆刻家共五十九人撰寫事略,書中也間或有闡述周亮工本人的印學見解以及印壇流派嬗變,風氣習尚等。這本《印人傳》給後世研究這一時期的篆刻提供了最直接的一手資料,這是周亮工在印學史的重要作用。同時,他還集了一本印譜,就是《賴古堂印譜》以傳世,對清代篆刻影響極大。是以,在我們這個系列的《印人傳》裡,周亮工被收了進來。

一、個人簡介:

周亮工( 1612-1672) 生于明萬曆四十年, 卒于清康熙十一年。明末清初篆刻鑒賞家,字元亮,号栎園,又号陶庵、減齋、緘齋、适園、諒工、長眉工、瞀公、伯安、栎下生、栎下先生等。河南祥符( 今河南開封) 人,後移居白下( 今江蘇南京) 。博學,善詩文。(據《曆代印學論文選》西泠印社版,韓天衡編,156頁)周亮工28歲時即明崇祯十三年( 1640 年) 中進士。最初在濰縣做縣令,後官授監察禦史。明末李自成起義軍攻陷京師,周亮工南下随明福王朱由崧于江甯。清順治二年( 1645 年) ,豫親王多铎兵下江南,周亮工見大勢已去,遂投降清廷。奏授兩淮鹽運使, 順治三年( 1646 年) 調揚州兵備道,順治四年( 1647 年) 升遷福建按察使,不僅又遷布政使,順治十一年( 1654 年) 授左副都禦吏, 順治十二年( 1655 年) 疏陳閩海用兵機宜, 因鎮壓抗清軍有功,遷戶部右侍郎。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親手點炮攻敵的周亮工)

在他任按察使時,福建武舉王國弼與貢生馬際昌等創立南社、西社等會,多有犯科之事,周亮工申請督撫勘明定罪,遂将馬際昌等四人逮捕,後來四人皆死在獄中。此事被閩督彈劾,謂亮工酷政,命他停職聽審。此時正遇海寇進犯福州,城中士兵死數十人,形勢危急,巡撫宜永貴聽從民願,讓周亮工守西門,周亮工親自手發大炮,擊斃敵帥三人,海寇畏懼而退,城池得以保全。然而由于當時他是革職之員,更加滿漢之間存在種種沖突,朝廷傾軋已成風氣,其功未予叙錄,不僅如此反遭按察使田起龍等陷害,謂其得贓款4萬餘兩,順治十七年( 1660年),被判死刑。幸遇大赦才獲釋。

康熙元年(1662年) ,周亮工複職佥事道,起補山東青州海防道。五年(1666年) 調江南江安糧道。八年( 1669 年) 周亮工又被漕運總督帥顔保劾其侵惟扣糧款,遭革職,又被判了死刑。九年( 1670 年) 再次遇大赦,性命得以保全。三年之後( 1672 年) 卒。(以上據《文史雜志》1999年第3期)

二、印學貢獻

1、保護印人,儲存金石,內建《賴古堂印譜》。周亮工的主要成就不在他的為政,而在他的收藏鑒賞。其家有賴古堂, 收藏印篆、書、畫極為豐富。周亮工一生好士憐才,對朋友敦笃不欺, 一時遺老多從之,在當時的時代潮流之下,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保護了這些遺老及印人,家中常常高朋滿座,飲酒賦詩。由于他對藏印有特别的愛好,故當時交往諸友之中很多是篆刻名家(其中就有徽派宗師程邃)。是以他收集有印章達千餘方,本人興到之時亦能奏刀,且古意盎然。其子将這些印章彙內建《賴古堂印譜》 ,這本印譜與汪啟淑編的《飛鴻堂印譜》,張灏編的《學山堂印譜》合稱“三堂印譜”,為清初印人學習篆刻提供了豐富的參考材料,三堂印譜現在還有很多舊式印人守做至寶,可見影響之巨。周亮工一生著述頗多, 另外還有《賴古堂集》二十四卷;其中詩十二卷,文十二卷,筆記《因樹屋書影》等。然而在他遲暮之年, 因感于自己的曲折經曆與世事之無常(兩次被判死刑,兩次遇赦),深知虛名之無益,遂将其著述盡焚之, 現存的賴古堂集二十四卷等, 皆為其子周在浚、周在延、周在健等重刻。(同上)

2、著成《印人傳》。周亮工結交了很多篆刻名手(比如上面說的程邃),搜羅印作不遺餘力,且專汪于印學的研讨推求,年長月久,潛移默化,對當時及以後的流派印章藝術的發展,有着推波助瀾的功績。據錢陸燦(明末清初藏書家、校勘家。)稱:“先生故精深于六書之學,四方操是藝以登門者,往往待先生一裁别以成名。”可見周亮工的篆刻評判水準是相當高的,也足有影響力,他一推薦就可能會成名,是以當時的印人登門求他裁定,裁定必獻上作品,這也間接促成了他的《賴古堂印譜》成書,同時,因為他接觸到的印人也相當多,是以,他又有機會編寫了《印人傳》。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現行有售的《印人傳》書影)

《印人傳》是一套“未完之書”,它較為翔實地記載了明代中期至清初階段印壇的印人事略,流派嬗變,風氣習尚,人事交往,也記有周亮工自己的印學見解,許多印學史料,都是通過這本書得以傳世的,是以,這本書是研究明末清初流派印章藝術發展時期的重要文獻。比如文彭發現燈光凍的事項記載;比如何震語“六書不能精義入神,而能驅刀如筆,吾不信也”的記載;比如篆刻史上唯一一位女篆刻家梁袠妾韓約素“鑿山骨”說法的記載等等,均出自于《印人傳》。這部《印人傳》共計三卷,六十八篇,後面又附印人姓氏六十則,大概是要後續撰寫但最終沒有完成的印家的姓名。

三、篆刻作品

周亮工的篆刻作品現在可以确認的并不多,因為周本人在臨終之前周亮工将自己的著述盡數焚毀。我們找到的這些印作,隻是現有資料能查到的一些作品,僅從這些作品來看,周亮工也是具有較高的篆刻水準的。看作品吧: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登高作賦)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但将松竹賴延佳客)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我思古人)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能令秋日勝春時)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賴古堂)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紙窗竹屋燈火青熒)

印人傳:為篆刻家立傳的篆刻家:周亮工

(遙望齊州九點煙)

值得再強調一下,周亮工對于印史的貢獻雖然隻是一本印譜,一部《印人傳》,在挑剔一點的人眼裡,似乎尚不足以稱為印人,再加他既在明朝做官,又在清朝做官,氣節上為人不齒。但僅就藝術貢獻,以及他嗜印成癖,這也是他在印學理論上有貢獻的原因,他曾說:“生平嗜此,不啻南宮(米芾)愛石。”,是以,即便他一方印作也沒有,我們也認為,周亮工被稱作篆刻家是合适的。

(【印人傳】之16,部分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