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以前是要吃葷的。那什麼時候開始吃素的呢?
為了自己的佛教事業。把自己賣給寺廟賣,還賣了四次。讓自己的橙子花費意外來贖自己。
他也是中國曆史上幾百位皇帝當中,文化和文學修養最高的皇帝。更是唯一一位儒釋道兼修的皇帝。在古代中國所有皇帝中,他壽命排位第二活了86歲。在位時間在排第六位,共執政48年。他也是一個狠人,他可以為了肉欲連繼位當皇帝都可以放一邊,也可以40幾年年不近女色。當然,他也是唯一一位被活活餓死的皇帝!
他就是南北朝時期南梁的開國皇帝——蕭衍。就是我們背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主角。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和南齊的蕭道成都是本家。都是淮陰令蕭整的後代。是以它的出仕起點是很高的。先是擔任巴陵王、南中郎将蕭子倫府的法曹行參軍,後改為衛将軍王儉屬下的東閣祭酒。他籌略過人,兼有文武之才,竟陵王蕭子良開建西邸,廣招文學之士,蕭衍和範雲、蕭琛、任昉、王融、謝朓、沈約、陸倕七人一同交遊于蕭子良門下,被稱為“竟陵八友”。
蕭鸾登基後,蕭衍因參與“定策”之功,被封為建陽縣男,食邑三百戶。自此蕭衍的地位日益顯赫。
蕭寶卷繼位後,為人暴虐,誅戮重臣,收回朝權,又“委任厮小”,緻使内部動亂頻繁,“方鎮各懷異計”,後又殺害蕭衍的哥哥蕭懿。蕭衍為求自保,聯合荊州府事的宗室蕭穎胄起兵,擁立南康王蕭寶融。
蕭寶卷死後,蕭衍大權在握,于是他的好友沈約和範雲慫恿他行帝王事。他就點頭就讓他們倆去準備禅讓事宜。諸事都準備妥當,可蕭衍卻躲在後宮杳無音信,見也見不着,大家還以為他病了,于是範雲就想盡辦法,終于打聽到了。不過差點被氣個半死。
原來蕭衍也是一個耙耳朵,這麼多年就隻娶了一妻一妾。并且因為老婆強勢自己連小妾的邊都沒有怎麼沾。後來郗氏病死,終于可以一親芳澤。然後又起兵打仗了。可是呢,打仗又不能帶女人。是以也是硬生生的憋了一兩年。現在進了後宮,見了六宮粉黛,久旱逢甘霖,那不得一次愛個夠啊!特别是那位聲名在外的佘妃,常侍枕席,弄得這位菩薩皇帝似醉似癡,沈湎不治,什麼江山,什麼皇帝,還不如這溫柔鄉!
範雲一看。這哪能行啊,皇位都不要了,要女人?你不當皇帝,我的榮華富貴怎麼來保證?于是找到蕭衍的心腹大将王茂,一起去勸誡他趕緊登位。一語驚醒夢中人。蕭炎也覺得誤事了,于是就答應馬上繼位。可是範雲為了去除後患免得這位皇帝再沉迷女色。硬逼着蕭衍把佘妃賜給了王茂。(題外話:有可能這一次傷的太重,是以往後40多年都沒有近女色。)
當了皇帝後勵精圖治,卻北魏保境安民;吸取前朝的教訓,重用宗室世家,提倡節儉,選拔良吏;設謗木函和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裡投書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可以往謗木函裡投書。國家一時大治!
國家繁榮昌盛了。就該搞搞自己的愛好了,蕭衍不僅是武将出身,也是文人出身。文武雙修的全才。
于是詩詞歌賦,蓬勃發展。出書立說,緊接不暇。親臨國子學講經,并主持策試,親祀明堂。重訂五禮(吉、兇、軍、賓、嘉),頒行天下,發表詩集《昭明文選》,編撰《通史》。此後,朝野上下“穆穆恂恂,人知禮節”,梁朝号稱“文物之美,為江左二百年來所僅見”。
蕭衍認為"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化迹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聖“。 于是對佛教和道教也有很深的信仰。為了研究佛法,于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後傳回。
後來,由于道教的叛亂加上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促使蕭衍在晚年傾向佛教,但更大的原因是由于執政後期的昏庸導緻的社會沖突激化,老年人嘛都想信信神仙,讓神仙把普羅大衆的哀怨化解掉。
是以,為了達成自己的鴻願,拯救自己的子民和自己的帝國。于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大般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将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
在這之前,信佛的人是要吃葷的。可蕭衍援引《楞伽經》《涅槃經》等如來藏系經典“食肉者斷大慈種”之說,主張全面素食。于是從自己開始,不近女色不不吃葷腥。并且全國推廣。從此以後,所有的佛教徒都開始不吃葷腥不近女色了。
由于自己的利令智昏,接受了兩面三刀的東魏叛将候景,後來又犯二答應東魏交換候景。導緻侯景的反派。最後被活活的餓死在台城皇宮淨居殿,也算是成就了自己的四次出家,正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一次的叛亂也使南朝的經濟和文化遭遇了巨大的打擊。更是漢文化的巨大災難。也為後面被隋朝的統一埋下了伏筆。
曆史上活的長的皇帝都是前期勵精圖治,随着年齡的增長,帝國國勢達到高峰。就開始沾沾自喜好大喜功昏庸腐敗。再到最後帝國就亂象叢生,逐漸勢微,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