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風店大捷,六個旅參戰,四旅繳獲最少,楊成武卻說應記一等功

作者:燃燒的狼煙

1945年9月,在抗日戰争勝利後,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部隊改編為晉察冀野戰軍第二縱隊,開國上将郭天民在當時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第四、第五旅。解放戰争爆發後,面對優勢敵人的猛烈進攻,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戰績并不甚理想,直到1947年秋爆發的清風店戰役,才讓晉察冀野戰軍一雪前恥,打了一個痛快淋漓的翻身仗。

清風店大捷,六個旅參戰,四旅繳獲最少,楊成武卻說應記一等功

1947年10月11日,晉察冀野戰軍指令第二縱隊進逼徐水,準備圍城打援。第二縱隊在掃清外圍後,迅速對國民黨軍形成合圍之勢,并且連續進攻了三天。三天後駐守固城的國民黨第九十四軍和駐守容城的第十六軍援兵開始向徐水運動。當天晚上6時,野戰軍司令部來電,指令二縱四旅撤出攻城戰鬥。馬上北上參加打援的戰鬥。

四旅接到指令後便馬不停蹄地開赴指定區域,并且在容城興隆莊地區與其它兄弟部隊彙合。這時收到情報,駐石家莊的國民黨軍第三軍軍長羅曆戎率領所部主力七師及配屬一個團北上保定,企圖對解放軍進行南北夾擊。石家莊的國民黨軍出來了!敵變我變,野司首長立即調集主力六個旅南下望都以南,準備在那裡伏擊國民黨軍第三軍。

清風店大捷,六個旅參戰,四旅繳獲最少,楊成武卻說應記一等功

接到軍令的各部隊紛紛啟程南下,唯獨四旅遇到了麻煩,此時四旅仍然在北線和國民黨軍打得難解難分,被國民黨軍第十六軍牢牢咬住。野司再次來電,指令四旅不得戀戰,火速南下。但是一直打到晚上7時,四旅主力才将段村、北張村地區防禦任務移交給兄弟部隊,他們沒有片刻休整便趁着夜色飛奔南下。

已經連續奮戰八晝夜的四旅官兵們又累又困,但是全旅上下都明白,這時誰走得快,誰能忍受疲勞,誰就能赢得勝利。于是旅長蕭應棠要求部隊召開會議,邊走邊進行動員。戰地宣傳隊也在路邊給大家鼓勁兒,幹部、黨員帶頭走在最前面。

在那時,解放軍的群衆基礎非常好,沿途每個村的村頭都放好了開水缸,鄉親們拿出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窩窩頭、鹹菜、雞蛋等,塞進戰士們手中。他們硬是一晝夜強行軍80公裡,于19日下午3時趕到預定地域。不少老戰士說,他們是邊走路邊睡覺的。

清風店大捷,六個旅參戰,四旅繳獲最少,楊成武卻說應記一等功

最終,國民黨軍第三軍被解放軍主力合圍在清風店、西南合等十餘個村莊内。20日拂曉,晉察冀野戰軍四縱和二縱六旅、三縱九旅同時向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并成功将其壓縮至南合營、高家佐和東、西南合村的狹小地域。

此時四旅又接到指令,急行軍20餘公裡,于當日傍晚渡過唐河,以後神速勇敢的動作,直撲國民黨軍第三軍軍部、七師師部和兩個團駐守的西南合村。

21日淩晨,旅長蕭應棠率領兩個團,分别從村西南角和南面展開強攻。在炮兵的掩護下,第十團二、三營和第十二團一、三營各一部,首先突入村内,搶占數棟房屋,逼近國民黨軍軍部。國民黨第三軍軍長羅曆戎親自到前線督戰,并指揮部隊進行反撲。此時,附近高家佐的國民黨軍正在向西南合潰退,堵塞在突破口。對我軍突入部隊形成内外夾擊,短兵相接,四旅突入部隊傷亡驟增。

清風店大捷,六個旅參戰,四旅繳獲最少,楊成武卻說應記一等功

在敵人的頑強抵抗下,戰鬥打得異常慘烈。解放軍十二團副團長、政治處主任犧牲,十團兩名營長也壯烈犧牲,十二團九連連長嶽忠被打斷雙腿後,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一連連長魏成科指揮全連與發狂的國民黨軍浴血奮戰,死死守住村頭的一所院子,就像鋼釘一樣楔進了敵人心髒,粉碎了國民黨軍一個連到一個營兵力的多次反沖擊,斃敵數百人,而一連打到最後也僅剩20餘人。

清風店大捷,六個旅參戰,四旅繳獲最少,楊成武卻說應記一等功

旅長蕭應棠深知這枚鋼釘的重要性,一直守在電話機旁,一邊傾聽來自突破口的情況報告,一邊指令炮兵集中火力和調遣後續部隊支援一連。21日上午,四旅十一團趕到,立即由十二團一連據守的突破口加入戰鬥。22日4時30分,各路解放軍從四面八方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人最後的據點西南合發起總攻。7時,四旅主力向國民黨軍軍部猛插,徹底打亂了其防禦體系,此時各兄弟旅也先後攻入村内,很快就将其分割,各個殲滅,國民黨軍軍長羅曆戎率數百人向東南角突圍逃竄,但最終也難逃被俘的命運。當天晚上11時30分,戰鬥結束。

在整個清風店戰役中,四旅先是圍點誘援,然後北阻強敵,最後飛兵南下,直搗敵人軍部,對加速戰役的勝利程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戰役總結大會上,野司政委楊成武對四旅做出了這樣的的評價:“西南合戰鬥,共六個旅參加,大家都有功勞。但最困難、最艱巨的任務還是四旅擔任的。他們走的路特别多,又特别快,到後即加入戰鬥,雖然他們繳獲最少,但是記功時,四旅應記一等功。”

清風店大捷,六個旅參戰,四旅繳獲最少,楊成武卻說應記一等功

清風店一戰,四旅十團和十二團榮記集體大功,分别獲得“勇敢堅決”“勇猛如虎”的獎旗,十二團一連還被縱隊命名為“魏成科英雄連”,并記集體大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