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字剛峰(确實挺剛的),原籍海南島,别看現在海南島是全國知名旅遊勝地,當時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海瑞幼年喪父,自小由母親撫養長大。出生地偏僻、家族勢力單薄、家裡又窮,海瑞想出人頭地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讀書。海瑞不是神童,資質也不是很高,40多歲才中了個舉人(高中畢業),按照朝廷的制度,舉人可以當官,但當不了大官,要想往上提拔必須是進士(大學畢業)。海瑞本想接着考,但年齡不等人,于是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成為福建省南平縣教谕(縣教育局長)。

在南平任教谕期間,海瑞盡心盡責,把南平縣的教育品質大大提升,南平也成為了大明朝福建省的教育強縣。之後轉任浙江省淳安縣令,也就是在淳安海瑞被卷入了曆史的舞台。按說像海瑞這樣的芝麻官,一抓一大把,他憑什麼就特殊化了。因為他清廉、他不貪、他隻拿死工資不搞創收。人家當3年縣令,那家夥直接從貧農到富翁,海瑞當3年縣令,還要自己種菜吃,生活品質不升反降。也許閣下有疑問了,就算他不貪,生活品質總不會低的,畢竟是一縣之長,怎麼淪落到“男耕女織”的原始狀态。
這就要怪朱重八(朱元璋)同志了,這位大明帝國的第一任老闆,對自己的員工是出了名的摳,他規定宰相的工資是200兩銀子(20萬人民币)一年,依次遞減,到縣令這個級别隻有65兩銀子(65000元人民币)。看見了吧,人家辛辛苦苦讀書,到頭來賺得還沒有清潔工多,那能不貪嗎。是以大明的官場,A錢是個正常現象,不貪,才是另類,要麼就是在唱高調。
海瑞就是這個另類,當然他不是唱高調,他是以身作則,隻拿正常工資65兩銀子,其它一分不取,以至于一年到頭連肉的吃不上幾回。這苦了他手下這幫衙役了,你海大人都做表率了,我們怎麼辦,那就罷工吧,沒成想,海瑞一個人把全縣的工作都兼起來了,上午審案子,下午講學,晚上還巡個邏,淳安縣照常運轉。罷工沒起任何效果,手下那幫人一看,隻能老老實實回來上班,心裡隻希望海瑞早點調走。雖然這些人倒大黴了,可是淳安的老百姓走運了,攤上了個青天大老爺。
恰好此時,嚴嵩一黨,為了補國庫虧空,準備在浙江試點推行“改稻為桑”計劃,以期增加收入。選了淳安、建德兩個縣做試點,本來國家的政策是好事,但從朝廷到巡撫衙門再到知府衙門最後到縣衙,這中間的大小官員都要刮一遍油水,把一個好好的政策給搞臭了。但是國庫的虧空依然存在,嚴嵩一夥開始強行推行,扒開新安江大堤,水淹淳安、建德2縣。海瑞為了全縣百姓的生計,帶頭抵制“改稻為桑”計劃,直接就得罪了内閣首輔嚴嵩,這簡直就是不想活了。果然,海瑞被整了,直到嚴嵩倒台,才調到戶部任雲南司主事(六品官),在北京城估計一轉頭扔出去能砸到7、8個。
海瑞在北京幹了件捅破天的事情,那就是罵皇帝,全文圖文并茂、資料豐富、論證翔實,把嘉靖皇帝從裡到外罵了個狗血淋頭。結果嘉靖在第二年就挂了(不知道是不是氣的),新上任的隆裕皇帝,不但沒處理海瑞,還提拔他做監察禦史。海瑞這一罵算是罵出名來了,全國的官員倒血黴了,海瑞到哪裡,哪裡就會發生官場地震。直到72歲那年,海瑞在家安詳的去世,可惜的是,家裡連安葬的費用都沒有,安葬費還是由他的同僚湊的。
海瑞死了,大明帝國的“良心”沒了,不到60年,一群受夠了帝國貪官污吏的饑民在李自成的率領下,攻陷了北京城,大明帝國最後一任老闆在煤山上用一條白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時結束的還有276年的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