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的大發現》我是根據作者來買的。松岡達英是我最早認識的童書作者之一,他的《蹦》和《哇》是我給橙子買的第一批童書,而且是最受歡迎的童書,遠超同時期買的《我爸爸》《我媽媽》《好餓的毛毛蟲》這些經典繪本。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為什麼?因為這兩本的互動性無出其右。

《蹦》是各種動物做出蹦的動作,《哇》則是動物們做出哇這個動作。隻要我做出往上蹦或者大叫哇,那時還不到一歲的橙子總會咯咯笑個不停。她連站還站不穩,也想跟着我一起蹦。

因為對這兩隻青蛙印象太深刻了,看到松岡達英出的這本《小青蛙的大發現》,我毫不猶豫就買回來了。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可買回來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大失所望,這是一本非常非常難的科普書,根本不适合給現在才3歲多的橙子講,我一度想把它扔到書櫃裡。

因為乍一看這本書,很容易找不到重點。整幅畫面全部都是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眼花缭亂。再加上這些動物和植物的名字全部用的都是非正常範的科學學名,如果不是出版社好心地在生僻字上标注拼音,我連讀都讀不出來。就算根據拼音讀出來了,如果不百度一下,我根本不知道說的到底是什麼動植物。比如錢博細蟌(cong)、中華螳蠍蝽。此刻我打出這些名字都和書對比了好幾次,生怕打錯了。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可這是松岡達英啊,是寫出了《蹦》和《哇》這麼好玩的童書的松岡達英啊,我決定沉下心來再看一次。這一次,我抛開了所有那些惱人的學名,隻看圖。我在心裡默念這是蜻蜓、這是蝴蝶、這是一隻鳥,這是一隻蟲子,管它叫什麼名字,然後尋找《小青蛙的大發現》的主線。

我用極慢的速度看完了整本書,不禁感歎,對,這就是松岡達英。我差點就錯過了一本極好的科普啟蒙書,不管是三歲還是八歲,都可以給孩子讀起來。

1

這本《小青蛙的大發現》是市面上比較少的講生态系統的科普書,通過一隻小青蛙的旅行,展示了池塘、河流和森林三大生态系統。

什麼是生态系統?百度百科上是這麼說的:

生态系統簡稱eco,是ecosystem的縮寫,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内,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内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态平衡狀态。

那什麼是互相影響?什麼是互相制約?什麼是動态平衡?這本小小的繪本居然全部都解釋清楚了。

2

先來看看書中提到的第一個生态系統——池塘。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在池塘中生活的生物大緻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在空中飛的家燕、蝴蝶、蜻蜓、蚊子等;

第二類是在水中或是水面上生長的各類小蟲子,如水黾(min)、豉(chi)甲等;

第三類是生長在水中的如紅腹蝾螈、青蛙、虎斑頸槽蛇等。

作者通過小青蛙的經曆,展示了一條生物鍊:青蛙吃蝗蟲、蚊子等昆蟲—虎斑頸槽蛇吃青蛙。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3

小青蛙覺得池塘很危險,想要離開池塘去河邊看看。河邊對比池塘,在這裡生長的動物就多得多了。

首先河邊有不同種類的水鳥,比如蒼鹭、翠鳥、鸬鹚,而池塘邊隻有家燕;

其次是水中生活的動物也更豐富,有各類魚、螃蟹、河蝦和小龍蝦;

同樣的,各類昆蟲和水中的小蟲也多了很多。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看到了翠鳥吃魚,然後翠鳥告訴它,岸邊的蒼鹭想要吃它,這是另外一條食物鍊:青蛙吃蚊子—蒼鹭吃青蛙。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4

河邊比池塘危險多了,小青蛙選擇離開河邊,去森林裡看看。森林裡沒有水,全是樹木,在這裡生活的動物們和水邊的生物有很大的差別。根據從上到下的分層:

空中有各種鳥類;

半空中有各類昆蟲和在樹上生活的各種小蟲子;

森林的陸地上有老鼠、鼬、蛇等各種動物;

還有很多蟲類生活在森林的土地内,比如蜣螂、條蟲、蚯蚓等。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在森林裡看到了更多的食物鍊:

第一條:蜻蜓吃空中的飛蛾—蜻蜓又被松鴉吃掉了。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第二條:老鼠吃果子、青蛙吃結果子的花上的昆蟲—貓頭鷹、蒼鷹、蛇等動物吃老鼠和青蛙—鼬把蛇吃掉。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5

松岡達英将池塘、小河和森林三大生态系統展示了出來,這裡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環境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如果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更多的生态平衡的食物鍊:

動物們的糞便被蜣螂分解,那是它的食物和家,蜣螂除了吃糞便還會在糞便裡産卵。

森林中腐葉被蟲子和蚯蚓吃掉,然後轉化成土壤中的營養,讓樹木長得更加茂盛。

那除了每一個生态系統内部的平衡,生态系統之間有聯系嗎?答案當然是有的。

森林裡的土壤随着雨水流到河水中和池塘裡,水草和浮遊動物吸取土壤中的養分為生,水草釋放氧氣淨化池塘中的水,養活池塘中的魚類,浮遊動物則是池塘中魚類、龍蝦等的食物,然後魚類又成為了岸邊鳥類的食物。

如果再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生态系統中各生物種類和數量的分布是呈金字塔的。以池塘和河流為例,最底層的浮遊生物最多,其次是魚類、龍蝦等,岸邊的鳥類最少。

這其實就是生态系統中的一個特點:

生長在最底層的生物因為太容易被吃掉了,是以它們必須加快繁衍速度,每一次繁衍的數目多。為了存活下來,數目多、繁衍快。比如蚊子一生産卵6到8次,每次産卵數目為200到300粒,從卵到成蟲隻需要14-18天左右。

在食物鍊頂層的生物則數目少、繁衍慢。比如鸬鹚,成年鸬鹚在每年4-6月生産,一次産卵3-5枚,從卵到成年,需要的時間長達3年半。

這才是這本書正确的打開方式:

第一步,先将一個一個的食物鍊解釋清楚,這是本書最重要的部分,删繁就簡,才能夠找到主線。

第二步,學有餘力之下,父母可以先百度出來動植物們的習性,再講解更多相關知識。在每一頁的最下面,作者就展示出來了:

《小青蛙的大發現》:一本将生态系統講得深入淺出的繪本

先講面,再講點,才不會被各種複雜名稱的動植物搞昏頭,進而輕易放棄掉這本精彩的科普繪本。

6

最後,不得不提出一點,現在我們極少能夠看到幹淨的池塘、清澈的河流、完全原生态的森林了,這是因為人類的介入破壞了生态平衡。人類污染水源,讓水中的生物不能生存,自然影響到了岸邊的水鳥。人類砍伐森林,讓動物們失去了生長的自然環境,人類捕捉鳥類、捕捉蛇,破壞了食物鍊。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聽起來是一句口号。可是結合這本《小青蛙的大發現》,再回頭來看這句話,才能夠深刻體會,沒有人類的介入,這些生态環境是多麼地自恰。人類最應該做的,就是什麼也不做,維持生态環境最自然、最原始的狀态。